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分卷阅读151

      。
    不管李元瑷心底如何不喜欢佛教,但对于自小耳熟能详的唐僧没有任何恶感。尤其是现在知道他是偷渡出关,反而心生好感,暗暗佩服。
    “这事不太好办,玄奘在我朝本就是地位崇高的得道高僧。以他的才学与地位,就算不去天竺,其佛法成就也是数一数二。可他甘愿放弃这一切,不顾艰险去天竺求佛。这份信仰,不是外物能够打动的。”
    李世民认可的颔首点头,道:“皇兄也是这个意思,但此事关乎我大唐未来,不得不慎重处理。”
    他担心李元瑷听不懂,说道:“玄成之所以多方劝阻便是因为他意图将我朝重心放于西域,西域是我朝壮大的最佳出路。玄奘此去天竺,风餐露宿,一路所见所闻,皆是无比宝贵的财富。他若还俗,朕可以许他高官厚禄,只要他能成为我朝向导。以他对西域的认知,在西域的声望。可以为我朝开拓西域获取莫大便利。”
    李元瑷听到前面,觉得不以为然,不过細細一想亦能理解。
    将目标放在西方是这个时代的必然性,并非李世民自身的短视。
    东边的大海束缚住了这时代所有人的眼见,而自张骞凿空西域后,东西方的连接越来来越密切。丝绸之路也因唐王朝四方出击取得的霍霍战功而异样稳定,成为唐王朝一大经济来源。
    唐王朝自身的影响力,也跟着丝绸之路向西方扩散。
    往西发展,怎么看都是大势所趋。
    李元瑷心底却是清楚,真正大势所趋的不是路上丝绸之路,而是海上丝绸之路。
    星辰大海才是未来。
    只是现在唐王朝的造船技术还不够发达,因为并不重视,进步的速度极慢。可李元瑷相信,以他们古人的智慧,只要朝廷推行,要不了多久就能制作出硬抗大海风浪的船舰。
    世人一旦了解海上丝绸之路的暴利,即便朝廷放弃推行,也会让逐利者推着前进。
    不过李元瑷并没有说话,现在的唐王朝可谓负重前行。
    现在说了,非但没有好处,兴许还会增添整个王朝的负担。
    当然开发西域,对于唐王朝而言,也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只是劝说唐玄奘还俗入仕为朝廷效力,那当真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李元瑷暗自思量,忽然想到历史上也有唐玄奘求经返唐事件,李世民想来也会有同样的想法,似乎并没有成功。
    他并不了解历史上真实的唐玄奘的过往,却也听过玄奘法师的爱徒辩机与高阳公子的风流韵事,知道辩机是帮助玄奘翻译经的故事。可见玄奘并未有如李世民所愿,但是他不信李世民会放弃,一定有什么缘由让彼此达成了共识,双手一拍道:“于其强迫玄奘法师还俗,不如让他写一本书,就叫大唐西域记,让他详细的讲解西域风貌,讲他西行以及归途一路上经过的国家,他们的幅员大小、都城大小地理形势、农业、商业、风俗艺、语言、字、货币、国王、宗教等等,一并详细写出来。他人不做向导,以书作向导,也是可以的。”
    李世民眼睛一亮,道:“如此倒是两全之法,故不及他自身投效,却也能达到目的。”
    李治突然道:“就怕玄奘连大唐西域记都不愿意写,那些秃驴讲究四大皆空,主张不杀生,说什么众生平等的慈悲精神。以他的才智,焉能看不穿让他写大唐西域记的目的?”
    李元瑷心头火气,叫道:“嘿,岂有此理了。皇兄、太子,此事就交给臣弟来办,他一个秃驴,还敢翻天不成?这大唐西域记,他还非写不可了。”
    李世民拍板道:“理当如此,能劝说玄奘还俗入仕最好。答应写大唐西域记,朕也算你一功。”
    李元瑷道:“那皇兄就等我的好消息。”
    李世民捻须笑道:“不急不急,玄奘不久前刚过玉门关,还在往长安的路上。为了应对高句丽战事,朕与太子驻跸洛阳,你代表太子往长安迎接玄奘,将他接到洛阳,与皇兄见上一见。”
    他已经有所预感,玄奘此次归来,将会是佛教第一高僧,在佛教有极高的威信。
    佛教从南北朝开始进入兴盛发展阶段。遍布全国,出家、在家佛教徒数量增加很快,北魏洛阳伽蓝记记载洛阳城中寺庙鼎盛时达到一千三百多所,僧尼过万,南方的建业也有佛寺数百座,天下僧侣以数十万计,这才有了北周武帝灭佛之举。
    但是隋朝杨坚、杨广皆是佛家信徒,大力发展佛教,使得佛教很快的恢复元气。而唐王朝固然信奉道教,但自身秉性海纳百川的气度,并未排斥打压佛教,也使得佛教能够平稳发展,成为仅次于国教道教的第二大信仰。
    这也是李世民要亲自接见玄奘的原因,王朝第二大信仰的领军人物。
    为了迎接玄奘,李元瑷并未在洛阳多呆,而是先一步往长安做准备。
    其实也没啥可准备的,李元瑷留下了自己南北疏通运河时的船舶,便等着玄奘法师的到来,心底还不住在想,跟着玄奘一并来的是一个人,还是一人一猴一猪一巨怪一白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