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分卷阅读3

      /p
    /p
    好平白拿的,婶子你这几文一个,我掏钱买。”
    “不用,我瞧小囡标志,让她拿过去吃着玩。”
    阿夏被老太太夸得些许羞赧,一骨碌爬起来,进船舱拿了两个陶瓷小猫,白釉的,憨态可掬。
    她伸长手递过去,面上认真,“阿婆,我拿这个跟你换。”
    老太太想拒绝,她怀里的娃娃咿咿呀呀地喊,手上可有劲了,张着嘴滴口水,要拿陶瓷猫玩。到手上后就放嘴里咬,咬不动就拿三颗牙齿去磨,急得憋出几滴泪。
    此时天上发白,几人都能见到他的动作,笑声惊得云都要散去。这时阿夏把油包分给方母和太公,自己盘腿坐下,趁着还热乎扯开箬叶,露出里头白胖的油包。
    吃过油包的人都晓得,这东西要是不注意,咬开个大口往肚里吞,能烫得人直跳,嘴里起小泡。
    阿夏以前被烫过,吃了好几日的稀粥,到现在还心有余悸。她小心地掰开一小块,包在里面的白糖猪油溢出一点来,还有混在其间透明的小粒猪板油、青梅粒、青红丝。
    她吹了口,才挨到嘴边咬下,面皮暄软自不用说,流到嘴里的猪油馅才一绝。没有点油腥气,也不叫人腻得发慌。
    还甜,偶尔咬到青梅粒,那些许酸味解腻,再尝到猪板油时,味才甚美。
    阿夏一边吹气一边吃,好悬没叫这油包给烫到。吃完一整只,手脚都暖和起来,但肚子饱食后她就有些发困,强撑着到了河湾口。
    对面的渔船往远处驶去了,他们要到另一个码头支摊,胖娃娃还紧握着瓷猫,时不时回头望过来。
    他们间的相逢只有三个油包吃完的时辰,不过却叫阿夏欢喜了好久,时不时还惦念那个味道。
    湾口难得热闹,每到乡市时这里栖息的水鸟都要挪个窝,人声扰得它们不能清眠。
    太公将船停靠在岸,捋着自己花白的胡子,笑眯眯地问,“阿夏,是要跟太公去支摊先,还是先去逛逛,买点稀奇货。”
    说着还要从自己的衣袖里拿出钱袋,要贴补她,太公做了半辈子木匠活,手里也存了不少,自己不花,大多全给阿夏买零嘴小玩意了。
    阿夏没要,她拍拍自己腰间的钱袋,虽说没几个铜板,却还是很有底气道:“太公,不用给我,我有钱。”
    边说边悄悄避开方母看过来的视线,这钱要是接过来,她娘得骂她。
    太公乐呵地看着母女俩的眉眼官司,把支摊的东西全给搬出去,河湾的人多得要挤脚,做什么买卖的都有,还有五色小旗迎风飘展。
    一排的摊子望不到头,卖布搭成衣,打铁的还捎铁器,菜蔬翠绿,鱼虾满筐,做吃食的更是大老远就能听见滋啦声,随即便是浓香。
    但阿夏全然被小道上的腰鼓声吸引住,靠在方母身旁看迎面走来一堆带赤白红绿,青面獠牙假面的僮子。
    “别怕,这是河湾请人来做青苗会,求今年谷稻长得好,有个好收成哩。”
    阿夏以前胆小,方母没叫她看过陇水镇的香火戏。现下拢着她,温声软语,让她莫要慌了神。
    僮子俱是一堆没长成的小娃,个头不高,胆量却不小,唱作念打那是信手拈来,前头唱,后头紧追着打细腰鼓的。
    领头的拿干戚,猛地往后空翻,稳稳落地,嗓音洪亮,“唱到年头又年尾,稻谷田里生腊鸣。只愿蝗王能保佑,莫叫子民来作祟,来作祟。”
    他停罢,鼓声起,敲得震天响。
    紧跟着就是那男巫捧着蝗王天子的相庄重走过,后头男作女裙装跳驱邪舞,一路便到那田垄边的神坛,要先请神,再十献,得小半日才能歇。
    阿夏瞧着心里惊奇,又听边上的人欢喜,“今年这苗指定好,遭不了殃,我盼着谷粮满仓,好给娃攒了去书院的供钱。”
    “必是大吉大利。”
    田垄里还只泊着泥水,可在农人的眼里,今年的谷稻能有劲,叫风吹雨打都不落。
    腊鼓鸣,春草生。今年有个好光景。
    作者有话说:
    节奏很慢,希望大家能看得开心。
    水晶油包参考《宁波老味道》
    香火戏参考百度、《扬剧史话》,腊鼓鸣,春草生,也是参考里面的古话。
    蝗王就是蝗虫之王,那唱的戏自己编的。感谢在2022-05-29 15:00:12~2022-06-02 23:39:01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春未绿、白鹭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chaifeizi 6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3章 河湾乡市(下)
    僮子们全往神坛去后,那条黄泥小道上,除了稻谷外,还有许多花花绿绿的糖。
    刚才躲在爹娘背后的孩童们,这时倒高兴起来,全然忘记青面獠牙带来的恐惧。
    一个个撅着屁股在地上搜寻,眼尖地找到一粒,立马捡起来藏进小包里。小眼眯起来,生怕旁人不知道她得了糖。
    阿夏站在一边瞧着,看得可乐。有人轻轻地碰碰她的手指,她低头一瞅,是个穿着大红袄,小圆脸的女童。
    “诺,姐姐给你糖,我捡的。”
    小荷摊开手掌,一颗包着油纸的糖卧在她手心,小脸笑得红扑扑的。
    “给我的?”
    “对呀,姐姐跟我长得像。”
    方母听到笑出声,两个人确实像,都是有些肉的圆脸,大眼睛,笑起来有酒窝。
    阿夏鼓起脸,做了个怪表情,逗得小荷大笑。她接过小孩手里的糖,跟着一块笑,“你给我一块糖,可以到我这里换样东西。 ”
    她今日也是带了东西来摆摊的,一包的陶瓷小玩意。
    小荷的糖在嘴里转来转去,指着后面含糊不清:“我还有一起玩的,能叫他们来看吗?”
    乡里的小孩也知礼数,没说要大家全拿糖来换,但凑热闹是要一起的。
    “当然可以,我的摊子在那里。”
    阿夏抬手指给她看,那个涂满浅绿的小桌,上头悬挂一面旗,绣了只昂首挺胸,脚踩老鼠的三花猫。那就是她的摊子。
    孩童头一次见到这么神气的猫咪,活灵活现的,连糖也顾不得捡,推搡闹着要往那边走。
    小荷哇了声,她使劲踮脚,扭头惊奇又高兴地告诉阿夏,“姐姐,这好像村子里的大黄。”
    “还有比大黄更像的,你们瞧。”
    阿夏从拉箱里提出包袱,解开边角摊在桌子上,孩子连忙从旗上收回眼神,落到那堆小玩意时,只差黏在上头了,都不敢伸出手摸一下。
    乡里小孩玩乐的物件少,家底好些的爹娘会买个拨浪鼓。差点的只能得个娃娃哨,自个儿拿木头做,涂抹点油,
    /p
    /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