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602页

      被扔在乱葬岗里的怪胎,奇迹般地没有死,被一个走江湖卖艺的捡走,取了个乳名叫狸猫。这个卖艺的颇为残忍,将孩子的四肢折断,自小就当成猫一样来养。靠着狸猫赚了许多银子。
    十年后,富家小少爷去庙会,正巧遇到了狸猫。富家小少爷觉得狸猫有趣,花银子买了下来,带回了府中。
    美妾一见狸猫的脸,顿时一声惨叫,被吓晕了过去。
    富家小少爷被吓懵了。就见狸猫目中闪过狠厉的光芒,忽然冲过来,狠狠咬住富家小少爷的喉咙,鲜血喷溅,富家小少爷顿时毙命。
    富家公子闻讯赶来,被这一幕惊得脸色惨白,令人将狸猫打死。
    狸猫被活活打死,闭眼前凄厉地喊了一声父亲。
    富家公子的好友赶来,看到这人间惨剧,不由得悲呼一声:“我对不起你。”然后拔剑自刎。
    ……
    好一出荒谬狗血的狸猫记!
    陆明玉看着摆放在眼前的话本子,不由得抽了抽嘴角。
    陆府的库房里,收着许多印刷了没卖出去的话本子。都是陆临闲来无事写着玩的,可惜卖的不好。陆明玉心疼亲爹,索性私下命人买了来,收在库房里。
    真没想到,隔了数年,陆临重新执笔,写了一本畅销爆红的话本子出来……
    绮云心中有数,故作不知,笑着说道:“这一出狸猫记最近特别红火,奴婢出宫之际,顺手买了来,让娘娘看着解闷。”
    陆明玉嗯了一声,抬眼和绮云对视,目中露出无奈。
    绮云忍住笑:“娘娘先看着,奴婢去御膳房传膳。”
    绮云退下后,陆明玉将话本子翻开,细细看了起来。
    果然很荒唐很狗血,很适合闲得没事干的人看着解闷。如此畅销的原因,和故事中隐射的另一个故事有很大关系……
    美妾和好友私通,富家公子浑然不知?
    辛苦养大的儿子,根本不是自己的骨肉?
    狸猫最后那一声父亲,喊的到底是谁?
    富家公子的好友最终良心发现,愧对富家公子和亲生骨肉,无颜苟活?
    这也太敢写了!
    陆明玉看完之后,无声笑了起来。
    “启禀太子妃娘娘,皇后娘娘来了。”一个宫人前来禀报。陆明玉回过神来,起身迎了几步。
    就见乔皇后快步而来,手中拿着一本薄薄的书。
    书的封面好生眼熟。
    陆明玉目力极佳,一眼瞥了过去,不由得暗暗好笑:“母后手中拿的是什么?”
    乔皇后将手中的话本子递了过来:“本宫今日才知道,京城大小书坊里都在卖这个话本子。”
    陆明玉笑着略一点头,接过话本子,随意翻了翻:“绮云也带了一本回来,给我看着解闷。不过,母后手中这一本,纸张更好,印得也更精致。”
    乔皇后:“……”
    乔皇后咳嗽一声,压低声音说道:“这话本子是谁写的,你可知道?”
    陆明玉一脸疑惑:“不清楚。我已经令人收手,不知从何处冒出这么一个话本子来。竟流传极广。”
    乔皇后:“……”
    婆媳两个对视片刻。
    乔皇后又咳嗽一声:“此事和你没关系最好。恶气也出得差不多了,过犹不及。”
    陆明玉十分赞成地点头附和:“母后说的是。我也是怎么想的。”
    不过,陆临显然不那么想。
    李昊三番五次出手,永嘉帝故意冷落东宫。陆明玉忍无可忍,出手还击。陆临这个亲爹心里也憋着闷气哪!
    乔皇后隐约猜到了是荥阳王手笔。
    不过,陆明玉没有承认,她也不便多说,只叮嘱了几句:“连本宫都看到话本子了,想来皇上也知道此事了。接下来,你什么都别管,只在东宫里安胎。有什么事,由本宫去应对。”
    陆明玉心头一暖,笑着点头应了。
    ……
    永嘉帝确实看到话本子了。
    永嘉帝心中暗生火苗,却发作不得。
    毕竟,这话本子里写的是富家公子和好友美妾的故事,和天家没半点关系。他要是因此震怒,岂不是坐实了流言?
    永嘉帝生了几日邪火闷气,连近来喜欢的四皇子也屡屡被发作,大皇子也因为多嘴被臭骂了两回。
    至于乔皇后,和永嘉帝基本不打照面,反倒不用受这份闲气。
    陆明玉就更不用说了。挺着孕肚在东宫里养胎,别说没碰上,就是碰上了,永嘉帝又能说什么?
    又过几日,茶楼里的说书先生说起了狸猫记。
    再过数日,戏园子里多了一曲新剧。
    荥阳王陆临从军营里出来,特意去听了一回书看了一回戏,看到精彩处,不由得点头赞许。
    好戏!好精彩!
    第五百二十二章 出手(二)
    陆临神清气爽地进宫面圣。
    相较之下,永嘉帝的气色就差多了。
    连着一个多月没吃好没睡好,永嘉帝面色黯淡,额头眼角的皱纹渐渐显露,看着颇有几分苍老。
    陆临行礼问安后,打量永嘉帝一眼,叹了一声:“皇上这般形容,臣看了心里也不是滋味。”
    “外间那些没影子的传言,就如一阵风,吹过去也就散了。皇上胸怀广阔,何苦将这点小事放在心上。”
    永嘉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