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65页

      不过这一来一回,四皇女和太女之间的火药味越来越浓了。
    一品居,许温和卫承雅相对而坐,中间的桌子上,一壶清茶青烟袅袅。
    “太女和四皇姐之间的气氛越来越剑跋扈张了。按照这个局势发展下去,我们的下一步计划,应该很快就能启动了。”
    卫承雅脸上带着一抹嘲讽的笑容,四皇女暴露野心之前可是蛰伏已久,现在看来,一旦得到了君后的支持,她也忍不住张扬起来。
    就凭这一点,卫承雅就有点看不起她,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现在卫承雅就是那只黄雀,作为君后心目中真正的女儿,卫承雅都不想说君后在背后对四皇女有多怨恨。
    偏偏四皇女还觉得,她已经得到了君后全心全意的支持。
    “还没来得及和你说恭喜,听说你府里的侍君怀孕了,这是殿下的长女吧。”许温开口说道。
    一说到这件事,卫承雅就有点高兴又有点心烦,怀孕的人是展月,但这让徐思云不高兴了,两人天天跟斗鸡眼似的吵。
    徐思云对于卫承雅的意义不一样,那是卫承雅真正喜欢的人,但是展月进府之后,展家奉上来的三条商路还有店铺盈利的供养,都让卫承雅手头宽泛了许多,所以卫承雅对展月也狠不下心。
    何况展月还那么漂亮,加上现在怀了卫承雅的第一个孩子,卫承雅就更忍不住疼他几分。
    做女人就是这样烦恼。
    “哎,展月有好消息我也高兴,如果生下来是女儿的话,的确就是我的长女。”
    “你家的囡囡半岁了吧,如果生的是女儿,未来可以让她们一起玩儿。要是怀孕的是思云就好了,不是嫡女,想让囡囡长大之后当伴读还不够格。”
    呵——
    许温抬起茶杯,掩饰住嘴角的讥笑。
    第36章 大雨
    六月,京城大雨,坠珠似的大雨从房檐上冲刷下来,许温站在庭院前,哄好女儿去睡觉的云翘暖走到她身边,抱怨道:“这雨下得那么大,之前准备去进香呢,现在看也去不了了。”
    许温伸手将云翘暖环到自己身边,微笑着说:“那就等雨停了再去。”、
    只是这雨却好像停不了了,十天后肃州传来消息,越河,决堤了。
    大卫朝境内有三条大河,北方的越河,南方的淀江,还有连接京都的嘉陵河,肃州境内有大量的河谷平原,也是北方最重要的粮仓之一,只要有这个粮仓在,卫朝往西防御草原部族,粮草不愁。
    这也意味着,肃州居住着大量的以耕地为生的百姓,重要性可想而知,但是流过肃州的越河决堤了!
    大河决堤,水淹千里,赈灾刻不容缓,否则势必引起流民爆发,还有那决堤的越河,也必须要第一时间补上。
    还有越河究竟为何会决堤,肃州的官员是不是尸位素餐了,这些都是摆在皇帝案头的急需要解决的事情。
    往肃州派钦差大臣刻不容缓。
    但是要派谁去,皇帝又头疼了。
    赈灾亦是功绩,上朝之时,皇帝屁股都还没在凤座上坐稳,急切的四皇女便自告奋勇,愿意前往肃州赈灾。
    如果是以前,卫承敏在朝臣眼中还是个踏实肯干的皇女形象的时候,她一定是干这活儿的最佳人选,就连太女都会推举她。
    但是现在卫承敏已经完全撕破了自己以前经营的形象,几乎她刚说完话,太女便站出来掷地有声地说:“母皇,我认为治理越河决堤一事该儿臣前往,儿臣是卫朝的太女,只有儿臣的身影出现在肃州才能稳民心,告诉肃州的百姓,母皇爱民如子,没有抛弃他们。”
    太女的身份的确更名正言顺,于是卫承敏急了,立即发对道:“启禀母皇,二皇姐生为太女需要坐镇朝中,肃州现在情况复杂怎么能轻易前往,俗话说千金之女不坐垂堂,肃州一行让儿臣前去便够了,母皇的意志也是儿臣的意志。”
    两个皇女打完头阵,各自阵营的官员纷纷出来拔河,谁都想争取到这个机会。殊不知坐在最上头的皇帝却越来越恼怒。
    都到什么时候了,肃州越河决堤,水淹千里,钦差大臣要的是手腕强硬,一袖清明的实干官员,是她们争夺功绩的时候吗?
    如果太女和四皇女是真的一心心系肃州,皇帝可能还很欣慰,但是她们最近一段时间以来的针锋相对,争名逐利都告诉了皇帝,两人心中第一重要的不是肃州百姓的生死,而是怎么给自己捞政绩,在朝堂上树威望。
    可以说皇帝已经对太女和四皇女的表现不满了。
    特别是四皇女,因为卫承敏和之前的形象差太多,皇帝对她的意见最大。
    于是皇帝两个人都没理,直接点了许温的名字。
    按许温目前的品级,她五天才需要上一次朝,刚好这次大朝,许温就在朝堂上。
    对于皇帝叫许温出来答话,大家都见怪不怪了,只是吵得正凶的太女阵营和四皇女阵营的官员,颇有点面面相觑。
    迎着满朝堂,特别是五皇女卫承雅的目光,许温缓缓站出来。
    皇帝问她:“许温,以你之见,你觉得肃州洪灾此事应当怎么解决?派谁去赈灾才合适啊?”
    顿时无数双眼睛都集中在许温身上。
    可惜许温不会去看她们,也没有正面回答皇帝究竟应该派哪个皇女前去赈灾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