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112页

      裴雪经一时分不清沈思溪到底说的是剧本杀还是戏里,可不管是哪一样,她都能镇定地回答她。
    “我拭目以待。”
    *
    众人分头调查完各处线索之后重新在灵堂集合,进行最后的缉凶推理。
    【最终章:缉凶推理】——所有人
    “童立轩,你先解释一下你房间里的东西。”裴雪经单刀直入,把自己搜集好的线索卡都摆在桌面上。
    裴雪经展示线索——【赌坊欠条】、【完整的玉佩】、【私通信笺】、【贵重首饰】。
    “据老夫人所说,苏氏手脚不干净,常常偷盗将军府中贵重首饰。可她好歹也是将军府中的人,吃穿用度都用不着她操心。反倒是你,三番两次写信给她索要金钱去还赌债。我猜,是苏氏最后不愿向你妥协,你才杀了她?”
    童立轩脸色一变,原本他该是这个桌上最没有杀人动机的人,顶多就是被扣上个和将军府妾室私通的罪名。可她没想到裴雪经能深挖到这一层去。
    “我确实早已和蕊儿私定终身,即使她不再接济我,我也不至于置她于死地。”
    “这你说错了,你的确有杀她的理由。”宋镜池把一张线索卡片放在桌面上,“苏氏早就打算向将军告发你的事,堂堂副将嗜赌成性,还屡次胁迫将军妾室行窃,怕是会威胁到你的前程。”
    宋镜池展示线索——【苏蕊儿的纸条】
    “只不过,她还没来得及向林将军告发你,你就已经把她杀了。”
    “你二人的证词倒是相当缜密,林某佩服。”穆悬的眼神在裴雪经和宋镜池之前逡巡,最终停留在裴雪经的身上,“雪经,你有就没有什么事瞒着我?现在是坦白的时候了。”
    裴雪经心中一紧,难道穆悬找到了她和景王往来的证据?
    “还请林将军不要为难雪经。”
    “我是否有意为难她,你二人心知肚明。”
    沈思溪展示线索——【带血的匕首】
    沈思溪趁机插话进来:“这是我在后院水池内找到的线索,想必就是杀死苏蕊儿的凶器。原本我还在想是是谁行的凶,看来林将军手上是有林夫人动手的证据了?我一早听闻林夫人善妒,想要杀我长姐,稳固自己的正室地位,还真是蛇蝎心肠。”
    谁知道穆悬两手一摊,无赖道:“我没有。”
    沈思溪一僵。
    宋镜池说:“既然林将军手上也没有线索指向雪经,仅凭一把匕首,无法认定雪经就是凶手。”
    “但是我手上有其他的东西。”
    穆悬你这人说话怎么大喘气的啊!
    穆悬展示线索——【密探的口供】
    “我手下的探子来报,说近来景王可与我的好夫人来往密切,多次在府外相聚。”穆悬脸上还是笑眯眯的,语气却压着怒意,“不知二位,有什么事是一定要背着我商量的呢?”
    ……这人是不是搞错游戏重点了,这不是捉奸游戏是断案游戏啊!
    “将军多虑了。”裴雪经淡淡道,“我与景王青梅竹马,情谊深厚,只不过是平常兄妹叙话罢了。”
    “看来我今天与你说的话,你并没有听进去。”
    “呵,我入府时对你的心意你是如何践踏的?你口口声声说要真心待我,可还不是迎娶了苏氏?”裴雪经怒目而视,唇齿微颤,“平日里不见你对我好过一次,现在一句话就想叫我回头,穆悬,你叫我如何信你?”
    穆悬轻轻叹了一口气,道:“你说得对。可现在无论如何,我也不会把你交给景王。”
    “你非要与景王置气做什么?就算没有他,我也不会再钟情于你。”
    “可是没有他,我绝不会迎娶苏氏!”
    穆悬一句话让裴雪经幡然醒悟,她突然想起了景王房间被木箱锁住的线索卡。
    “镜池,你……”裴雪经缓缓从袖中拿出线索卡。
    裴雪经展示线索——【细作的密信】
    “为何苏氏要日日向你禀报将军府内的动向,还请你如实告诉我。”
    “我只是在替你看住穆悬,别无它意。”
    “替她?我看是为了你自己吧。”穆悬笑道,“你当初为了能方便在我府中布下眼线,不惜让裴雪经嫁我为妻。如今,又惧怕我与裴雪经两情相悦,失去一枚牵制我的棋子,所以多番试探我对雪经的真心。”
    “所以,你让苏氏嫁入林府,就是为了试探将军心中是否还有许如月?”裴雪经难以置信地看着这两个男人,“你们一个两个……都在骗我。”
    宋镜池赶忙握住裴雪经颤抖的指尖,轻声安抚:“不,雪经,我对你是真心的。”
    裴雪经冷笑一声,一把将他推开:“景王,若你真对我真心一片,为何我当初被赐婚给穆悬时你并不出言阻止,反倒替我物色陪嫁?我的仆从之中,究竟有你多少人手?”
    裴雪经展示线索——【染血的衣衫】
    “镜池,原本我是想替你隐瞒的。”裴雪经拿出在景王厢房内找到的线索卡,这就是景王当晚杀苏氏时穿的衣裳。当时苏蕊儿身份接近败露,景王惧怕她在林将军面前将他供出,所以先下手为强。
    “雪经,如今你能信我了?”穆悬走到她身侧,亮眼灿然,“我当初之所以娶她,是害怕宋镜池疑心你倒戈于我,会伤你性命,不得已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