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页
第122章
太子对宋涟的印象或许还停留在几年前,却不知道一个人改变起来,会变得多可怕。
暑诿挥刑嵝阉,这两人的命运以后可能永远都不会再有交织,等到将来,或许提及彼此的名字,也只是熟悉而陌生罢了。
虽然不知道这些人究竟有何瓜葛,暑谝膊淮蛩闵罹苛恕
京城一向繁华热闹,又恰逢皇帝千秋万圣节将近,京城中更加多了几分喜庆的意味。
近日来,京城中多了好多商贾之人,烟花柳巷,茶楼酒肆中,不时听到有人提及什么“西岐走廊通商”“招标会”这些新鲜词儿。
刘顺匆匆上了一家酒楼,四下里张望一眼,一个临窗角落里已经有人发现他了,“刘贤弟,这边!”
刘顺满脸笑容,几步迈过去,朝着众人团团作了一揖:“小弟来晚了,各位勿要见怪才是。”
先前招呼那人笑着道:“既然知道自己来晚了,那就照规矩先自罚三杯。”
“赵兄,你知道小弟不胜酒力,还……”刘顺埋怨。
赵严哈哈大笑,“我们还不知道你吗?惯会装哭卖穷,谁还会信你嘴里的话。不许推脱,快喝快喝!”
周围人起哄,刘顺无奈,只得认罚。待三杯过后,才坐下来开始与众人畅谈。
这些人都是刚刚从金陵过来的商贾,大家知根知底的俱都认识。这次听到风声,任谁都坐不住,连夜启程赶往京城,就是想着京城消息灵通,能得到第一手的消息。
都是一个地方来的,自然是要抱团取暖。赵严在京城也有些产业,今日便做东,邀请了同乡一同饮酒,顺便商量最近端王那事儿。
刘顺是才到京城,接到赵严的邀请便过来了,反正大家在一起有消息也能够互通有无,顺便看看各自有什么打算。
他们都是中等的小商贾,自然比不得那些顶尖的商户,有什么事不能相互抱团扶持,只会被别人给吞吃入腹渣都不剩。因此他们也就有了意识,几家联合起来倒也联盟坚固。
“你们说,这风声是真的吗?从前大燕从不与他国商贸往来,为何突然风向就变了?”刘顺吃了几口菜,将刚刚喝下去的酒气压住,不禁问道。
他们隔得远,几乎都是道听途说之类的,真正的真相却摸不着门道。这次的风声传的广,如果不是故意为之,他们是绝不可能得着信儿的。刚听着信儿就赶来了,主要是商人对于很多消息都十分敏感,宁可抢先也不能落后半步。
他才刚到京城,许多事情还没来得及打听,也只能先在这里问出自己的疑惑了。
赵严这方面有优势,也不藏着掖着,毕竟这些消息到处都能打听到的。便开口说道:“这事儿还全靠了端王,听说是端王死缠烂打让皇帝同意他组建商队外出商贸的。”
“端王?”这个他还有印象,他听到这个消息时,还嘲笑过端王傻乎乎的跑去西边跟送死有什么两样来着。“就是那个痴傻皇子?专门向皇帝要了西边凉州封地的端王?”
“嘘!慎言!这里是京城,可不比金陵这样的小地方。”赵严提醒道。
刘顺才察觉到自己鲁莽了,连忙做势轻轻扇了自己两嘴巴子,“小弟的错,小弟的错!”
众人倒也没有计较,赵严这才笑道:“刘贤弟你不知道,皇帝最宠的小儿子已经带了两趟西域货品回来了。京城中造成的风潮不小,物以稀为贵,那些西域货品已经是天价了。香料镜子,堪比黄金,达官贵人们那个不是一掷千金,人人疯抢。”
此话一出,在座之人都激动难耐,有人问道:“赵兄,那么我们听到的消息,说是以后商人都可以由西岐走廊直接去往西域通商,可是真的?”
这是大家都关心的问题,人人都竖起了耳朵,西边之地什么样子,他们也都有耳闻。且不说大燕与绥西国为敌,年年战火纷乱,西行途经绥西国已是天大的难题了,单单就是凉州境内的盗贼山匪多如牛毛就能让所有西行之人打退堂鼓。
现在有了消息,说端王封地的贼匪已经清剿得差不多了,还能不用经过绥西国就能出入西域。这么一来,风险可就大大降低了,如果大家都能通商西域了,铁定得做好准备,当然是先行一步之人能赚的盆满钵满了。没看见人端王赚了多少吗,别人捧着银子送上门,还生怕不收呢!
赵严点点头,“据我所知,消息还是颇为可靠的,此事已经在朝堂之上议过了,端王力排众议,一力承担起责任,说不用朝廷出一文银钱,全部都揽在自己身上。这下子朝臣自然没什么可反对的,加上丞相大人的支持,皇帝最后也没办法,只能决议答应下来。才有了这样的消息传出来。”
“这么说来,是真的了?”在座的所有人都欣喜的互相看看,惊喜不已。原本还害怕会是不实消息,让大家空欢喜一场,现在消息确切了,也算是放下心来。
还有人不相信,“要建一城一地,花费银钱不少吧,不用国库支出,哪一个人能有这样浑厚的财力物力?就凭端王怎么可能?”
“你们有所不知,听说端王在皇帝陛下万寿之后要举办一个什么招标会,好像就是为了这件事儿。说是让大家伙的银钱集资投进去,以后进出西岐走廊的关税以及西岐走廊其他的各种获利都会按照各人出力的多少以比例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