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611页

      今日大家伙皆是来表忠心的,没有谁不长眼的拦着人祖孙重逢。只有徐立本反应极快的道:“圣上请先去慈宁宫拜见娘娘,臣暂留此处,等着工部派人来重新修缮铺陈大殿。包管明日一早,便收拾的妥妥当当的,请圣上放心。”
    被个前章党抢了先的众朝臣纷纷暗骂马屁精!就有朱明德赶忙跳出来道:“按规矩,先帝后妃须得迁宫,礼部立时去办!”
    有了两位尚书开头,各衙门立刻发言,三言两语把差事抢了个一干二净,啥也没捞着的李纪桐面皮直抽,论不要脸还得数文臣们,他们武将着实差了些火候。
    兰贵无奈的阻住还想跳出来表忠心的人,连忙拉着杨景澄往慈宁宫去了。
    章太后谋划已久,她坐镇宫中,一步一步的收网,宫内自是比乾清宫更清爽。章首辅的尸首早不见了踪影,慈宁宫安宁的仿佛甚都没发生过。杨景澄快步走进宫殿内,恰好燕子归巢,呼啦啦的从头上飞过。
    杨景澄不由抬头看向房梁上的燕子窝,宫内甚时候能放燕子筑巢了?兰贵极有眼色的低声道:“自您南下,娘娘每每坐在殿中,看着燕子出神。想是她惦记着您,盼着您早日归家哩。”
    杨景澄笑了笑,没接话茬。大宫女阿糖赶上来行礼,而后引着杨景澄往东暖阁里走。幔帐层层撩起,杨景澄终于见到了阔别三年的章太后。而今,应该称之为太皇太后了。
    “回来了。”章太后的语调平淡,听不出什么的情绪,好似孙子只是去逛了半日园子,在天黑时分归来请安一般。平平常常,毫无波澜。
    杨景澄脚步一顿,他立在了不远处,不及行礼,已看到了章太后的满头银丝与苍老数倍的面容。他知道章太后有无穷多的算计,亦窥见了她浓重至极的私心,可她同时又殚精竭虑的维护着自己。无论出于什么目的,她把他扶上了皇位,帮他报了仇。
    四目相对,章太后的眼神好似古井无波。杨景澄心里蓦得一酸,他接到华阳郡公死讯时,难过的饭都吃不下。那亲手诛杀嫡亲兄长的章太后,今日又是怎样的心情?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坊间传言冷酷无情的华阳郡公,能纵的他在北镇抚司的大堂里上房揭瓦;坊间传言铁石心肠的章太后,真的能对至亲之死无动于衷?
    “奶奶……”
    章太后故作平静的表情一窒。这是杨景澄第一次叫她奶奶,而不是娘娘。
    杨景澄上前两步,跪在了章太后跟前:“孙儿回来了。”
    章太后低头,看见了那明亮眼眸中自己的倒影,以及没有丝毫掩饰的担忧。章太后蓦得就委屈了起来,争了一辈子,斗了一辈子,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谁都把她当成了战无不胜的霸王。唯有自家知道,这满地荆棘的路,踩上去真的好疼!
    “我哥哥死了……”章太后的声音迅速沙哑,她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说这么一句毫无意义的话。
    “嗯。”杨景澄应了一声。
    水光在章太后的眸中闪过,快的好似错觉。她接连深呼吸了几口,伸手摸了摸杨景澄的头,轻声道:“章家是我娘家,你别把他们往诏狱里拉好不好?”
    章太后的示弱,险些让杨景澄直接说出只诛首恶之语。可话到嘴边,他忍住了。章家枝繁叶茂,盘踞京中几百年。族中大小官员无数,祭田更是广袤无边。斩草不除根,必将后患无穷!
    杨景澄苦笑,这么快,他就要举起屠刀,杀人如麻了么?
    “十四岁以上男丁杀,十四岁以下男丁流。”章太后轻飘飘的说着判决,“女眷籍没……”她闭了闭眼,“如何?”
    “您可以等我来说的。”杨景澄道。
    “有些事,必须自己做。就如那混小子须得你自己杀,长乐得你自己灭。”章太后又揉了揉杨景澄的头,“何况,只有我开口,朝臣才不会找你麻烦。你别看他们今日声嘶力竭的山呼万岁,欺负新皇帝,他们可是熟练活。”
    杨景澄无言以对。
    章太后的手,顺着发丝,落到了杨景澄的脖颈处。那里有一道狰狞的疤,是重枷加身留下的痕迹。轻轻抚了好几下,她问:“恨我么?”
    杨景澄问:“华阳哥哥的事,您有插手么?”
    章太后笑了起来,伸手在杨景澄额头上重重的点了一下:“我说没有,你便信?”
    杨景澄没笑:“您说,我信。”
    章太后默然半晌,道:“我没杀他,也没救他。”
    杨景澄登时抿紧了唇。人皆有私心,章太后亦有,并不奇怪。可也正是这份私心,让他对章太后的感情变得复杂。感激与憎恨死死纠缠,把一切搅成了一团乱麻。
    沉默,在东暖阁内蔓延。不知过了多久,杨景澄率先开口:“我闺女呢?”
    兰贵等人的心下顿时一松,华阳郡公之死,是祖孙二人之间极难消解的刺,杨景澄不愿死磕,再好不过。
    章太后伸手拉起杨景澄,命他坐到了自己身边,才笑道:“你不看看什么时辰了,她那么点大的人,正是爱吃爱睡长个儿的时候。这会子早睡了,你今晚就住我宫里,明儿早起便能见着她。”
    “对了,她还没起大名,你想好了她的大名没有?”
    杨景澄道:“叫心砚吧,杨心砚。”
    章太后愣了愣:“哪两个字?”
    杨景澄道:“砚台的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