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172页

      “那个……那个地铁真的将人载走了。”
    “进去了那么多人啊,这……连我们的凶兽都不可能做到。”
    “坐在里面什么感觉啊?”
    就像一件新鲜的事物出现,自然引起了众多的好奇和关注。
    然后又有些唉声叹气,“北荒的人,你们怎么不卖票了?我们也要进去。”
    卖票的人伸出个脑袋,“别急,一天四班车,现在就开始预售下一班车的车票。”
    “买好车票的人注意时间,这班车中午十二点发车,恩,就是城市广场的日冕的影子走到正上方的时候,千万别错过了,过时不退票……”
    而已经坐在地铁上的人,现在又是另外一种感受。
    因为地铁进入隧道了,视线开始变暗,但也不是全暗,因为隧道里面每隔一段距离都有一盏路灯,也就是一个圆球,上面爬满了萤虫,这是罗罹设计的路灯,远远地看还是十分柔和漂亮的,当然,有密集恐惧症的人还是不要靠太近看的好。
    地铁的速度不是特别快,所以一天也只能安排四班车,因为车速不快,噪音也是可以接受的。
    车上的人通过车窗,能看到外面的路灯,也能看到外面的墙壁。
    “我们这是进入地下了?”
    还有些不敢置信,因为以前从来没有这样的经历。
    耳边是轰隆轰隆的地铁奔跑的声音,但一点也不无聊,因为所有人好奇得不得了地聊得火热。
    现在能够看到的任何东西都能成为他们的话题,无论认不认识,无论是哪一个部落都不重要了,他们都有了共同的能聊上的话题。
    毕竟坐地铁还是头一次,以前也从来没有这么多人坐在密闭的空间这么久。
    特别,也特殊到了极点的一次体验,甚至都有些忘记他们这次的目的了。
    直到,小姐姐的声音突然响起,“各位旅客,第一月台马上到站,请要下车的旅客做好准备。”
    众人不由得一愣,但马上反应过来,“让我们下车?”
    “不对啊,不是带我们去先祖的遗迹吗?没有到我们可不会下车。”
    小姐姐提了提声,“第一月台也就是先祖遗迹的起始点,下了车从月台往里面走就是贯穿整个先祖遗迹的走廊,各位可以通过走廊浏览整个先祖遗迹。”
    “当然你们也可以在后面的月台下车,每个月台都是通向环形走廊的。”
    “下车后有专门的向导会指引你们,请切记,先祖的废墟是开放给大家游览的,请务必听从向导的安排和提醒,否则将会被从先祖废墟中驱逐……”
    地铁明显慢了下来,从窗子能够看到外面突然宽敞了起来,有一个平台,上面正有一个个学生拿着一个小旗子翘首以待,这就是小姐姐说的向导?
    小姐姐的声音继续道,“月台通往的是环形走廊,所以无论在哪个月台下车都可以绕先祖遗迹一圈,所以大家不要在同一月台下车,一个月台也接待不了这么多人。”
    然后娇弱的小姐姐将沉重的车门拉开。
    这里是先祖遗迹的起始点?自然有很多人往外面走去。
    当然后面的人见下车的人太多了,就停止了脚步。
    一下车,视野开阔了起来,但抬头一看,依旧是洞内腹地。
    他们这才确定他们是进入地底了,那种感觉是十分奇特的,因为不是靠自己的脚步走来的这里,他们甚至不知道自己进入地底多深了。
    如同隔世一般。
    但都没有给他们出神的时间,一群学生叫得唧唧的举着小黄旗旗就跑了过来。
    第53章 罗罹的阳谋
    “游客请注意,游客请注意,我们是先祖废墟的导游。”
    一群举着黄色旗子的学生,怎么看怎么兴奋。
    “前往一号耳室的请跟我来,由我全程为你们讲解先祖废墟的历史……”
    奇怪的话,瞬间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月台上一开始是有些混乱的,混乱过后,就是一个个学生高高的举着旗子,每个人后面跟了一排人。
    “请跟着我的旗子走,别走丢了。”
    “现在我们前往的是一号耳室,我们先祖废墟一共拥有七百八十个耳室,每一间耳室里面都保存着一件先祖遗迹。”
    “一号耳室是先祖废墟的开始,跟好我的脚步,我们从一号看到七百八十号……”
    当然这是不可能的,因为这些人看到先祖的遗迹后肯定迈不开脚,别说七百八十个耳室,他们今天能看几个就已经不得了。
    看不完才符合罗罹的安排,因为他们心心念念地想要看后面的耳室,但东域要打过来了嘛,先祖废墟今天过后就得暂时关闭了不是,这可怪不得他们。
    从月台走过去就是环形走廊了,环形走廊后面每隔一段距离就是一个耳室。
    比如眼前的这个,门口的石壁上端端正正的写了一个数字“1”。
    “进入耳室前,请听我讲一讲规矩。”
    “我们的先祖遗迹是对所有人开放的,为了保证遗迹的完好,为了让后来者也能一睹先祖的荣光,所以所有的遗迹只能看不能动手摸,更不能偷偷带走。”
    “看到墙壁上的同目虫了吗他们会将耳室的情形时刻传递回城池,城池里通灵古族的人正监视着这里发生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