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页
他失笑了下,看了看桌上的篮子,走过去打开。
半响后,顾青砚打开门走出去,正好碰见从学堂出来的刘先生。
“顾先生。”
“刘先生。”
两人互相施礼。
刘先生略微有些诧异,按理说这会儿顾青砚应该是在族学。
顾青砚举了举手中篮子,若无其事道:“秀秀送了一些自己做的豆腐来,分刘先生一些,中午拿回去让嫂子加道菜。”
“这怎么好?”说是这么说,刘先生也没矫情拒绝,从篮中拿了一块用荷叶包着的豆腐。
“那就谢谢顾先生了。”
顾青砚微微点头,自然地走了过去。
等他走后,刘先生看看手里的豆腐,又望了望顾青砚远去的背影。
“秀秀?”
他无声默念,抚着胡须摇了摇头,露出一个笑容。
至于是想到家中老妻闲言,还是想到早先镇上流传的流言,那就不得而知了。总之都是体面人,都懂面上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
顾青砚又碰到小木,想了想他停下脚步,将篮子递了过去。
“这豆腐给你拿去加菜,篮子放回我斋房就是。”
小木接过篮子,有些意外道:“谢谢顾先生,谢谢顾先生。”
两块豆腐都为了‘堵嘴’送出去,因此顾青砚一块都没往回拿,顾大娘自然不知道乔家做豆腐的事。
第73章 寡妇花事(二十五) 吃人家嘴短,拿人……
顾大娘在旁边站了会儿,见秦婶就没停歇过。
一个人接一个人的,见木板上的豆腐没多少了,她忙说了一句给我留五斤。
“留了,放心还有。”
正说着,阿四抱了两板豆腐来了,秦婶忙将最后一块豆腐铲了起来,给他挪位置。
“都有,都有,昨儿是没准备,今天特意多做了。”秦婶笑着道。
有来买豆腐的镇民道:“昨天买了些回去,你家豆腐倒和曹家豆腐不一样,吃着味儿都不一样,再给我来三斤。”
所谓一斤两斤,其实就是这么信口一说,刚开始没经验,刘叔还特意找了杆秤来,和秦婶两人忙得手忙脚乱,还是晚香从私塾回来后,见他们这样,跟他们说让他们学学别人。
也确实,曹家卖豆腐时也没见一个个儿秤,都是一块一块的,但绝对斤两足够。于是秦婶和刘叔也学到了,豆腐的高矮宽厚都一样,切出一斤的等份,剩下的就按着这个来。
还别说挺管用的,现在就算秦婶一个人支摊都不怕忙不过来。
阿四拿来豆腐就走了,说磨坊那边还有事,顾大娘看秦婶一个人忙,忍不住上去给她帮手。
秦婶负责装豆腐,她帮着收钱。
等忙过这一阵儿,两人才有功夫说话。
“劳您还给我帮忙了,铺子里有人看着?别耽误了生意。”
经过这么一说,顾大娘才想起铺子没人,忙拎着豆腐匆匆走了。她要给豆腐钱,秦婶没要,两人又约好等秦婶这边忙完了,去铺子里坐坐。
一直快到中午,秦婶才来。
顾大娘给她煮了碗馄饨,她一边吃着,两人一边说话。
“怎么突然卖起豆腐了?那家里怎么办?有人做饭?”
秦婶就把来龙去脉大致说了一下,又道:“其实学堂也能管饭,只是以前秀秀担心二常在外头吃不好。他一天天也大了,现在家里人都忙,也没人看着他,这一来一去的路上耽误时间不说,也怕出什么意外,还不如中午在私塾里吃,等下午散了学再回。”
顾大娘点点头,道:“这样也不错,砚儿跟我说族学里的伙食不差,现在我顾着生意,中午也没空给他做饭,他便也在族学里吃了。”
两人说着闲话,又说起生意上的事。
“还别说,我觉得秀秀的这法子不错,今天肉眼可见来的人多了,来买豆腐,顺便儿就买些菜回去,让我说秀秀这脑袋瓜子真是没得说。“顾大娘夸道。
“可不是!”秦婶很是赞同,又道:“对了,明儿咱摊子上就有豆花卖了,家里出不了人,就让老刘媳妇宋氏和女儿来支摊,等明儿我给你送豆花来吃。”
*
刘叔的妻子宋氏是个很腼腆的人。
女儿枝儿倒是比当娘的大方多了,招呼客人收钱什么的都有一套。
因着边上有个豆腐摊儿,这豆花自然不愁卖。
豆花是放在木桶里的,上面的木盖子蒙着好几层棉布,用于保温。来了人,掀开木盖,用平勺挖上一勺,一大勺就是一碗,颤颤巍巍、白嫩嫩的豆花,上面淋了糖水,或者放了咸的卤汁,咸口甜口都可,但当地人一般都是吃甜口的,做起来就更加方便了。
忙闲下了,枝儿去跟秦婶说话。
“婶子,没想到这豆花会这么好卖,今天卖了不少碗了。”枝儿的小脸红扑扑的,是兴奋的,她长这么大就没经手过这么多钱。
秦婶道:“大家都贪新鲜,前几天生意好,后头就会平稳下来,不过指着给你攒嫁妆,也是足够了。”
说起来也挺心酸的,别看刘叔帮着晚香管磨坊,阿四也在磨坊里帮工,其实刘家并不宽裕,关键是家里有个有病的老娘,整天吃药,自然也攒不下钱来。
枝儿今年也有十五了,去年就定了亲,可家里一直拿不出嫁妆。这次晚香会提出让宋氏来卖豆花,说白了也是变相贴补刘叔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