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39

      智能,先把x的唱歌习惯记录成数据,用这些数据训练机器学习算法,这样,洞悉了x演唱习惯的计算机程序,就可以自动选择是吼着唱,还是淡着唱……”
    “再进一步,引入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训练程序理解人类的语言。这样,除了情感参数和演唱习惯之外,程序还可以把歌词语义当作参考,更智能地选择唱法……”
    顾长熙原本还揣着一丝希望,可是听着听着,就把拳头越攥越紧……
    楼清焰突然停下来,顿了顿,换上一副语气。
    “顾哥,我跟你说这些,也不是为了打击你,其实我是想告诉你……唔,以上这些,都是可以实现的。”
    “情感非条件原则只是个约定俗成的概念,不必非得遵守。如果我们把语音合成软件、情感数据、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这四大技术结合在一起,完全可以创造一个不逊于真人的虚拟歌手。”
    “这个歌手拥有你的声音、你的感情、你的唱法、还拥有人类对中文语义的基本理解。”
    “那么,这样唱出来的歌声,是你想要的吗?”
    顾长熙一把掀开缠满电线的头盔,猛地站了起来。
    大屏幕上的脑电图经过长时间剧烈的震颤,此刻归于虚无。
    从楼清焰的一番话里,他终于明白自己一直以来的荒谬和可笑。
    他想要唱歌,仅仅是唱歌而已——是唱歌这件事情本身。
    不是重新发声,不是合成音乐,不是什么可以代替他自己的虚拟歌手。
    更加不是那种沉溺在过往里的虚荣!
    他从一开始就不应该找上vocalcords,不应该来到这里。多年的执念已经扭曲了他,将他困在一个狭窄的囚笼里,直到现在才获得解救。
    他扯掉身上凌乱的电线,对楼清焰无声说了一句谢谢,扭头便走。
    楼清焰抱臂倚在桌前,冲他的背影说:“如果这不是你想要的,就来听听第二个选择。”
    顾长熙僵住。
    “这第二个选择嘛,我先说好,特别特别困难,不仅需要你的全力以赴、我的全力以赴,还需要一点小小的奇迹。”
    楼清焰拉过一张白板,也不管他听不听得懂,自顾自讲解了起来。
    “情感非条件原则的提出,是因为人们发现,如果让情感数据参与一系列编程,那么只要算法一定、其余条件相同,输入同一个情感参数,永远都只会输出固定的值。”
    “可现实中是这样的吗?情感的最大魅力不就在于它无穷无尽的可能性吗?”
    “当我痛苦压抑时,我可能强提微笑向每一个人问好,亦可能独自躲起来舔舐伤口,它们无一不是有力量的情感表达。哪怕其余所有条件都相同,我也可能作出不同选择,因为从本质上来说,这个世界符合量子不确定原理,我的选择具有随机性。”
    “我们从脑电波中提取人类情感,让它参与计算机运算,希冀获得另一个情感数据,可是却在这个过程中,情感发生了坍缩。”
    “它从无穷无尽的可能性,坍缩成了一个永恒固定的、冷冰冰的数字。”
    这是一个悖论。
    “当情感数据参与计算机编程时,永远不能输出可以表征情感的值。”
    这是因为,按照固定算法得出固定解的过程,本身是反情感的。
    在星际时代的历史上,当科学家们取得了强人工智能的突破,开始研究如何赋予人工智能情感时,发现了这个悖论。
    后来才逐渐有了计算机领域约定俗成的“情感非条件原则”。
    科学家们也逐渐默认,科幻小说里那种“人工智能情感觉醒”的现象不会发生,因为按照悖论,机器人不可能拥有情感。
    直到后来,量子不确定算法的出现,推翻了这条悖论。
    作者有话要说:    对不起,今晚承诺的九千字只能先更一半,另一半还得通个宵,大家明早再看吧原因是太难写了155555551这文的星际部分完全是篇科幻小说
    27、量子标尺
    量子算法究竟是什么?简单来说,就是基于量子物理的计算方法。
    最古老的计算机算法,也就是地球推行的二进制门电路算法,底层逻辑是利用电路表示1和0,再利用1和0表示万事万物。
    量子算法的底层逻辑则是,利用量子叠加态表示多个数字,再利用多个数字表示万事万物。
    它们看着相似,其实区别大了去了。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电子计算机操作一次门电路开合,只改变了一个值;量子计算机操作一次量子自旋,却同时改变了这个量子上叠加的n个值。
    当它们进行连续操作,前者的速度是1+1+1……,后者的速度却是n*n*n……
    这就是量子计算机的并行计算能力,单只这一点,它所运行的算法就与电子计算机截然不同。
    但在不确定算法出现之前,星际历史上的量子算法——或者说一切编程算法,在本质上,都是确定算法。
    即,遵循一个确定的逻辑,进行确定的计算,得到确定的解。
    那个时候,星际科学家根本没有“不确定算法”的概念,潜意识里就认为一切算法都是确定的——毕竟,如果不确定,还怎么进行计算?
    在确定算法的基础下,机器人的一切行为举止都是可解的。
    机器人可以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填充数据库,不断地改写自己的算法,乃至自我改造物理层构造……但只要这一切依旧遵循计算机原理,依旧用算法来实现,就全都可解。
    一旦可解,就是冷冰冰的数学模型,永远不能成为拥有温度的人。
    这就是那条情感悖论的基础,也是科学家断定机器人无法拥有情感的根本原因。
    然而……星际时代的历史上,还是发生了人工智能的觉醒运动。
    那么问题来了,科学家们这套逻辑这么合理、这么无法反驳,为什么最后还是惨遭打脸?所谓的人工智能感情觉醒,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最初,只不过是一个工程师打算为自己的老式机器人增添量子计算模块,可是程序在运行过程中产生了差错。那个被引入的量子模块,直接与机器人的行为决策算法产生了冲突。
    这名工程师灵光一闪,写下了那个后来引起社会动荡的著名算法。
    “量子不确定算法,是史上第一个纯随机算法,它的目的是为机器人构造一套不可解的行为模式。”
    “首先,利用多值叠加的量子态信息,为机器人构建一个行动标尺。这个标尺上叠加了n个值,意味着它可以向n个方向坍缩。”
    “分别为这n个方向赋予相同或不同的行为值,每个方向代表一次具体行为,就得到了一整套行为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