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94

      朕不贤不肖,不配为天下之主;先前的刺杀案,凶手指认了宋王;而太后被暗害一事又牵扯到了郑王府。而经过四代经营,琅琊王府入仕者甚众,子弟颇具才具,可不是承帝祚的上上之选?”
    他这么一说,赵之焕恍然大悟,“琅琊王府还与博陵侯府有亲,难怪国舅会牵扯进傅淼案中。”
    轩辕曜看着远方马蹄扬起的征尘,“所以朕根本不再信任什么世代守护帝祚的暗卫组织,若是当真把性命交托到他们手上,还不知朕坟上草有几尺高了。”
    “大将军岂会坐以待毙?陛下难道不怕他与琅琊王府沆瀣一气?”沈临若有所思。
    轩辕曜摇头,“此时此刻琅琊王府起兵的缘由就是要铲除贺贼,放心吧,他此时应该比贺鞅更想看到朕驾崩,也比朕更想要贺鞅死。”
    几人默然无语地看着远处,似乎已经隐隐有攻城时撞击城门之声。
    轩辕曜笑了笑,“朕有意留着贺鞅在宫城外的军权,就是留着此时用的,坐山观虎斗,不亦乐乎。”
    “陛下英明。”赵之焕真心实意道,随即看了看皇帝的面色,“可陛下莫要忘了,贺家有兵权的,目前可不止贺鞅一人。贺熙朝虽远在陇西,可……”
    轩辕曜拍了拍阑干,不经意道:“贺氏的前途,可不就看他了么。”
    他竟一个字都未提到贺熙华,深晓他二人内情的沈临心中一直隐含猜测,难道贺熙华真的被海寇掳走了?若当真如此,皇帝怎还会如此澹然?
    终于,喊杀之声越来越近,隐隐约约已经看到飞扬的黑金色旗帜,三人面色皆是一变。
    “果然是鹰扬卫啊。”烈祖所创十六卫中,精锐中的精锐,不仅备有天下最厉的陌刀,更有以一当十之勇。
    “陛下要不要回去暂避?”赵之焕看着贺鞅控制的禁军仓促应战,不论士气还是阵型都远不如有备而来的鹰扬卫,不禁心中打鼓。
    “则诚也太谨慎了,”轩辕曜扬起下巴,看着下头的乱局,“会有人来勤王的,不必忧虑。”
    说罢,他对着城门方向一扬手,就在丹凤门的正中,象征着天子的九旒龙旂高高悬起,方圆数里都可看的清清楚楚。
    果然鹰扬卫似乎一滞,也不知领头的人说了什么,又有如傀儡一般继续向前行进。
    “此事一了,恐怕鹰扬卫也好,丽竞门也好,都要不得了。”轩辕曜冷声道。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赵之焕低声道,“祖宗家法,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轩辕曜点头,“你说的不错。”
    就在他讲话的中间,鹰扬卫的神弓营忽然发难,数支弩、箭凌空向龙旂直直飞去,瞬间便有数名兵卒倒地,好在有一名小卒神勇无比,硬生生用戟挑开那弩、箭,才未让龙旂毁伤。
    轩辕曜眯了眯眼,对一旁的金吾卫将军道:“明日查清那人的名姓报来。”
    “陛下是要召见他?”
    轩辕曜摇了摇头,“不必。先擢拔他为百夫长,英雄气难掩,终有一日,朕还会再与他相见。”
    沈临一直紧张地看着城下战况,只见鹰扬卫势如破竹,眼看着就快越过护城河,“陛下,咱们……”
    轩辕曜摆了摆手,凝神细听,沉声道:“你们听。”
    隐隐约约,又有踏踏铁蹄由南而来,声势浩大。
    是敌是友?
    赵之焕与沈临对视一眼,不约而同想道。
    第102章 第十一章:诛凶讨逆
    先前鹰扬卫兵临城下,轩辕曜泰然自若,如今随着远处另一股军队浩浩荡荡开来,轩辕曜却仿佛换了副模样。
    只见他手指扣着城砖,双目定定地看着远方,神情焦躁而又迫切。
    鹰扬卫不愧训练有素,瞬间变换了阵型,一半继续攻城,另一半立时调转方向,以重盾防御,虎视眈眈地对着来犯之敌。
    “恩?这难道是?”沈临深吸一口气。
    远处军队服饰与京城卫戍军大相径庭,穿得极其厚实,将军们均着厚重大氅,兜鍪上也缠绕着一圈皮毛。
    “这似乎是边军?”赵之焕眯着眼看去,“旌旗上可是个肃字?”
    “正是!”沈临喜道,“黑边红底再加个肃字,与当年烈祖的旌旗一般无二。若非张掖侯,谁还能有如此殊荣?”
    “可若非圣命,张掖侯如何敢离开肃州?”赵之焕心中隐隐已有猜测,“除非主帅不是张掖侯,只不过借用了肃州军。”
    “不必猜了。”轩辕曜再也压抑不住嘴角一抹笑意,“朕有一方小印给了旁人,恐怕此人便是用那小印从张掖侯处借兵的。”
    想起先前大贺一直在同张掖侯一起襄理凉州军务,再想起近来杳无音信的小贺,赵之焕悠悠叹道:“贺鞅老贼命不该绝。”
    鹰扬卫与肃州军均是当世一等一的精锐,只是鹰扬卫长年驻守京城,不似肃州军时常见血,在气势上难免就略逊一筹,再加上心虚气短,不少鹰扬卫的士卒均已心生惧意。
    轩辕曜拍了拍城墙砖,笑道:“好!”
    又对一旁的小宦官下令道:“传令出去,也告诉贺鞅,不论是谁的人马,务必让他们在城外解决,勿要进城扰民。”
    城上朔风烈烈,轩辕曜也颇感几分寒意,“也罢,这里留给将士们,朕回宫理事,你们也各自去衙门吧。”
    二人称喏,看着皇帝直接打马回宫,便一同缓步下了城楼。
    “中孚,”赵之焕负手往前,“先前我不在长安,消息也不甚灵通,父亲曾言陛下对贺党竟有回护之意,我还有些不敢置信,如今看来却是真的了。”
    沈临叹了声,“就看是回护一族,还是回护一人了。之后陛下处置贺党,你们赵氏的底线是什么?”
    赵之焕顾左右而言他,“你觉得贺熙华与文圣皇后相比,何如?”
    沈临莫名其妙,“当时文圣皇后薨逝,烈祖命礼部拟定谥号,礼部拟好的百余个烈祖都不满意,最终还是开国博陵侯崔静笏言‘内圣外王’,烈祖才敲定了文圣这个谥号。贺熙华虽也算是个才德兼备的君子,可与文圣皇后相比,不论出身功业,无异于萤火比对日月。”
    “呵,贺氏比起邓氏也远不如矣,最终还不是险些又酿成一场祸乱?”赵之焕淡淡道,“我所虑并非当前,而在长远。当下就算贺氏土崩瓦解,他日若是东山再起,反攻倒算……”
    “则诚兄可是得了老国公的授意?”沈临谨慎道。
    赵之焕笑笑,“如今可有一批人想看着贺氏挫骨扬灰呢,且看小皇帝的手段吧。”
    承明十五年十一月十日,大司马大将军贺鞅事帝不恭,办差不力,为帝叱责。
    同日,琅琊王起兵谋逆,鞅戴罪立功,领兵讨逆,重伤不退。
    十一日,张掖侯世子肃怀恩、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