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40页

      傅澈被打个正着,捂着手腕给老夫人告状,说:“奶奶,你瞧哥哥,一点都不疼澈儿,澈儿一会儿做奶糕,只给奶奶吃。”
    傅老夫人最后的那点膈应也因为乖巧懂事的孙女给祛除了,笑着给她揉揉手腕说:“好,咱们俩吃,不给你哥哥留口粮。”
    傅骁玉叹气,说:“女人同仇敌忾起来,我还真是在这儿一点地位都没了。”
    屋子里欢声笑语不断,马骋悄声出去,看到院子外头的傅光行了礼。
    傅光自小和奶奶就不亲,但也向往着家人疼爱。
    今日得到夫子的夸奖,迫不及待地找傅老夫人,想得到对方的夸奖。可走近了听到这笑声,只觉得格外刺耳,说都不说一声,就匆忙离去。
    马骋看着他的背影,收回了眼神,守在门口。
    一众的小厮丫头打扫、收拾,没一个人敢抬头看看这少爷身边的大红人。
    盒盒啃着馒头进院子,踏进一步,就瞧见马骋那杀神,走上前说:“我有个小道消息,还不可以呈给少爷听,但咱俩八卦八卦还成,听不听?”
    马骋抬眸,院子里的人立马收拾东西离开了。
    盒盒上前半步,凑到马骋耳边悄悄说了几句。
    马骋瞪大了眼,说:“真的?镇国府大丫鬟在问媒人?”
    头回上门,男方得带着媒人,等对方同意才可有后续的事儿。盒盒见过一次紫琳,留了点心眼打听打听是谁,这才知道自己偶然救下的是镇国府的大丫鬟。
    今天买馒头路上就瞧见了对方,尾随了半天,发现对方连着问了好几个媒人。
    他们镇国府,任何东西都得是最好的,更别说媒人。
    那些排得上名号的媒人,都被紫琳问了个遍。
    盒盒不敢跟太近,怕让旁边的侍卫知道。买了馒头之后,急急忙忙往回赶,就等着提前跟马骋八卦八卦。
    两人小声讨论几句,马骋突然叹了口气。
    盒盒看着他,问:“你琢磨啥呢?”
    马骋皱着眉说:“我在想,主子嫁过去,咱俩谁当陪嫁丫鬟合适。”
    盒盒:“......”
    作者有话说:
    盒盒:你少来贪图我的美色!
    第22章 果子酒
    马上就过年了,平日死气沉沉的宫廷也多了些喜庆。灯笼早早的换成了红色,该修整的院墙也修整得妥当不少。
    花朵谢了太多,只有腊梅还盛放着,花香味沁人心脾。
    周崇和文乐一坐一站,拿着夫子给的策论专心背,偶尔忘了,彼此还能接上一两句。
    严伯在旁边把手炉烤热,给两个少年,一人一个。
    文乐作为伴读,本不应该受到这么多好待遇的。奈何周崇对他上眼,严伯也觉得他正直可靠,就当了半个主子,专心侍奉着。
    背着背着,文乐就挑了个地方坐下,皱着眉锤自己的膝盖。
    周崇看他一眼,说:“怎么了?站着一会儿脚酸啊。”
    “在塞北待太久,天气冷点膝盖就阴着疼。”
    “你在塞北也上过战场?”周崇问。
    文乐压低声音说:“家里人不知道,我偷摸着去过。”
    周崇抬脚踹他,说:“年纪轻轻不知道保护身体,合该你疼。”
    两人打闹着背书,外头来了个小太监,送上一盘水灵灵的大橙子,说:“九皇子,这是进贡来的橙子,皇上说给你送来些尝尝鲜。”
    周崇一副惊喜若狂的表情,不等严伯接过,就自己上前接了放桌上,拿着金穗子给了那小太监,说:“多谢父皇惦记。”
    人走了,周崇也没多看那橙子一眼,歪在榻上看书。
    文乐最近是觉得周崇越来越会演戏了,但这是好事儿,总比以前那样懦弱着谁也不敢招惹得好。
    “文乐,过年你是不是就回家了?”
    文乐点头,把手炉搁在膝盖上,说:“朝中大臣都不上朝了,你指望我一个小小伴读在宫里陪你呢?”
    周崇瘪瘪嘴,说:“没你在多没意思啊。”
    文乐同意,说道:“孙煜儿和张烈约我去暖宫泡温泉,想你一个人在宫里孤苦无依,我一定多泡一个时辰,把你那份泡了。”
    “你找打!”
    说闹着也到了出宫的时候,文乐放下暖炉,对着周崇磕了个头,说:“臣提前祝殿下福寿安康,心想事成。”
    周崇安心地受了,等他磕完头才扶着人起来,说:“我叫严伯送你出宫。”
    文乐点头。
    他俩私底下不称君臣,周崇没说过本宫,文乐也不称臣。
    严伯还有些担心文乐忘记分寸,今日看着对方磕头,心里又酸又涩。这镇国府出来的人,哪个不是知道分寸又忠肝义胆的好儿郎,真希望自家殿下能好好把握住这个机会,为自己大业多谋求一分底气。
    出了宫,文乐看到了马骋也在,问:“你怎么在这儿?”
    马骋行了个礼,说:“皇上留大臣参加宴会,奴才在这儿准备着接主子呢。”
    文乐看看四周,除了马骋以外,还有不少的大臣马车停留,便说:“那你耐心等着,我回去了。”
    “您留步!”
    马骋喊停文乐,从马车里拿出一个小盒子过来,递给文乐,说:“差点忘了,主子跟我说,要是看见你就把这给捎上,我这脑子不记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