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分卷阅读68

      重点关注新式战船在海军中的应用如何。
    不错,这几年苏泽适虽然没做什么大事,却参考了系统给出的战船图纸设计了符合现在技术的战船,并在皇帝的支持下投入生产。
    只是宁朝自建国起对海事的重视程度就不够,发展起来也有些缓慢。
    苏泽适有很多办法加速这个时代的进程,他却从来没有尝试过,甚至在陈茳隐约透露出这个想法的时候还劝阻了。
    有利民生的事业的确可以被提前拿出来,但更多的还是要尊重历史发展的规律。哪个朝代都有兴衰繁盛的过程,过度的介入反而不好。
    出发的时候苏家全员动身,并没有出现他想象的那样要留妻子在家。
    那是他做的最坏的打算,不过也是在不是他的本意。
    所幸南方虽远,他们却可以全程走海路,因为苏家人都不晕船,少了许多折腾,唯一担心的就是年纪尚小的苏谦。
    按照苏父苏母的意思是想顺道直接回老家住着,苏泽适思索一番没有拒绝。
    父母年事已高,他也早就看出来他们有回归故土的意愿,只是担心他们操心不过来,又舍不得小孙子才一直留在京城。
    既然现在有机会了,他们狠狠心还是决定回老家。
    实际上,苏父苏母也不仅仅是因为故土难离,更多的是觉得路途太过遥远,他们两个后面极有可能会拖了儿子的后腿,还不如一开始就少让他担心。
    苏泽适没有拒绝,实在是出于南方的局势他自己也不能确定,带上妻儿就已经是冒险之举。
    父母回到老家儿孙绕膝,也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想到以后,苏泽适又有了新的筹划……
    第35章 科举文的渣秀才(19)
    到了福建上任后, 苏泽适在任期间,开放港口, 大力发展商业。
    在他的主持下,内地的商品通过商船运到沿海,又与远道而来的海外商人进行交易,让这里逐渐呈现了繁华的态势。
    也因为商业的发展,渔民们的海产能卖出去了,很大程度上改善了靠海渔民的生活。
    仅三年时间,苏泽适的名声便在百姓之中流传开来。
    实际上,他认为自己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情,却已经比许多连基本职责都不会履行的人好很多。
    这三年中,苏泽适也不只是注重发展民生,更没有忘记离京之前皇上交代他的“关注海事”。
    他只是一名知州,本是无权插手军中事务的,更何况这里由大名鼎鼎的覃将军主持军务,更是没有他插手的余地。
    但苏泽适也有他自己的办法。金将军看不起文人, 却欣赏愿意为百姓谋利的文人, 所以在见识到苏泽适一系列的行动后就对其改观了。也就为苏泽适与他的进一步接触开了个好头。
    在一次倭寇挑衅时, 苏泽适抓住机会拿出了再一次改进的图纸。不是他不想做出来, 实在是他还没有靠着做官发财, 前期投入太大, 他负荷不了。
    好在覃将军也不在意他来得晚了。在确定战船是真的能用后立刻投入生产。
    覃家世代武将,忠心耿耿,与皇室的关系一直保持得不错,尚没有出现兔死狗烹的场面。
    基于此,他自苏泽适来的时候便收到消息说朝中派出的战船便出自他之手。只是他掌权多年,一贯瞧不上只会打嘴炮的文人, 一直没有放在心上,没想到倒是给了他一个惊喜。
    那次之后,苏泽适与覃将军的联系渐渐多了起来,后来还成为了很是要好的朋友。
    苏泽适此人,表面谦谦君子,实际上却不是个拘泥的人。他可以成为人们眼中的礼仪标杆,也可以是那个大碗喝着烧刀子陪着大汉们瞎侃的人,这样的性格,很少会为人所排斥。
    有了联系,再加上皇帝的支持,苏泽适在南方推动海军战力加强的道路越来越顺。
    他的脑海中似乎有无穷无尽的宝藏,每每在大家陷入困境的时候提出多种想法,似乎他亲身经历过一般。
    大家当然不会知道,苏泽适还真的经历过。
    在后世司空见惯的理论,拿到此时便是一个新的重大发现。好在苏泽适一直都掌控着一个度,没有将所有的东西都一股脑地拿出来。
    他很清楚,此时的宁朝正处于盛世,适当发展自然是合情合理的。
    可当今圣上和太子爷都是野心勃勃的人,对军事的重视程度丝毫不亚于科举。如果宁朝的战力大大超出周围国家,苏泽适相信他们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发动战争。
    战争,是苏泽适不愿意看到的。
    他促进宁朝的发展,只是为了能有更多的人获利,过上安宁祥和的生活,而不是满足上位者一统天下的野心。
    很多时候,征战沙场是一种荣誉,可安心生活却是为更多人所期待的。
    除了在庙堂中有所建树,苏泽适的家庭生活也很和谐。
    三年的时间,已经足够让当初那个路都走不太稳的孩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