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分卷阅读28

      一同从蒙童班转进甲班,两人关系不淡不好很一般,对于林邵白的家庭,谢行俭知之甚少,只知道他是从京城那边回到泸镇老宅的,家中尚有老母幼妹。
    写了一页大字,谢行俭开始小声的背起书来,不一会,同窗们陆陆续续的进来了。
    见后进来的两个小师弟正认真的背着书,五个十几岁的小书生顿时脸和脖子都红了,大家不约而同的掏出课本开始背书,韩夫子背的手进来的时候看到这一幕,不禁欣慰的点头。
    .......
    时间就这样不紧不慢的过了两个月,转眼已到了十月下旬。
    因距离放年假的日子不足一个半月,年后谢行俭的五个甲班师兄还要参加童生试的缘故,这天,韩夫子没再教授新课,而是说起了关于考童试的事。
    谢行俭和林邵白才入门,明年的童试当然参加不了,不过,都说有备无患,听听倒也无妨。
    韩夫子说,景平朝的童试分两场,第一场叫县试,明年的二月份开考,县试分四场,一天一场,考场在县衙礼房,主考官为本县的县令。
    第二场叫府试,得过了县试方能参加,开考时间为四月中旬,府试有些地方考四场,不过平阳郡只考三场,考场设在府城知府礼院,主考官主要为知府大人。
    无论是县试还是府试,考的内容都万变不离其宗,无非是帖经、墨义和经义,除了府试难度大点几乎没啥区别。
    不过府试有时会加试一项诗赋。
    他记得上辈子历史中记载,科考诗赋一项是最简单的,考试前考生可以多做几首让夫子帮着改改,备着考场时用,题目都是一些应景的话题,比如什么雨霁晚霞,赤日苍穹等。
    听完韩夫子的介绍,谢行俭简单总结了下,童试说简单又不简单,说它简单是因为童试考的大范围都是书本的原话,说它难是因为你要把四书五经十三本书倒背如流。
    谢家这个秋天因卖大茴香赚了将近一百八十吊银子,有了钱,谢行俭便去书肆把剩下的书全买了回来,总共花了有六十吊,可把谢行俭心疼坏了。
    因大茴香能赚钱,谢行俭便劝他爹将小山谷所在的山头给买了下来,花了一百吊钱。
    虽然家里只留了二十吊钱,谢家人还是很开心,毕竟山头归自家了,以后想摘大茴香就用不着偷偷摸摸。。
    林水村的人知道谢家二房花一百吊买了个啥用没有的山头后,一堆人纷纷到谢家转弯抹角的打听,连大房那边的刘氏都忍不住过来套王氏的话,王氏咬着牙一句话都不说,天天把院门关着。
    谢行俭渐渐地就感觉村里不对劲,说他家一夜发财的风言疯言不久就在村子里传开了。
    谢行俭赶紧和他爹商量对策,当夜,谢长义就去村长家把小山谷的事说了。
    第二天,村长召集大家去各个山头寻大茴香树,一应长了大茴香树的,都被有家底的人家买了去,没钱的只能在一旁眼红,或是找人借钱买山头。
    谢大伯家就找他爹借了三十吊,买了一个带有三棵大茴香树的山头。
    久而久之,村里有大半的人家都有了大茴香树,关于谢家的话题也就没人再乱传。
    自从知道是谢家二房将赚钱的来头告诉村里的人,有些脸皮薄的便带着瓜果啥的上门道歉,只要来了的,王氏都按照谢行俭的吩咐,笑盈盈的接待。
    一时间,谢家二房声誉在林水村达到了顶峰。
    作者有话要说:  马上谢小宝就要面临科考的第一关啦~
    ☆、第 12 章
    时光飞逝,眨眼时间过去七年。
    七年里,谢家发生了很多事,林水村也跟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谢行俭八岁那年,谢老爷子因病去世,大伯家的二堂哥谢行文因是长房子孙需守孝一年,不得参加科考。
    谢行文经历过一次落榜,好不容易准备充足,却碰上家丧,好在谢行文越挫越勇,第二年如愿考上童生。虽后来院试成绩不理想,但谢行文小小年纪就有了童生名头,一时考不上秀才倒也无伤大雅。
    林水村的村民在谢有根和谢长义的带领下,家家户户开启种大茴香树的风气,一时间泸镇药铺的大茴香数量急速剧增,不久价格渐渐被压了下去。
    谢行俭便叫他哥带人去别的地方卖,别看他哥吊儿郎当的,在经商方面却颇有头脑。
    喊上几个老实能干的先是干了几年跑商,后来慢慢的攒了银子便在县里买了一家铺面,因谢行俭要走科举之路,家中不能被划进商籍,谢行孝便把铺子的房契挂在杨氏的嫁妆单上。
    说到大嫂杨氏,不得不提家中近些年新添的两个小侄子。
    一个四岁,一个六岁,正是极度以自我为中心、调皮捣蛋讨狗嫌的年纪。
    这不,谢行俭一出房门,大腿就被两个矮墩墩的胖娃紧抓的不松手。
    “祥哥儿,贤哥儿。”谢行俭抬手摸摸两娃脑袋,笑的喊了声。
    祥哥儿憨憨地冲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