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62

      了,再征兵我老李家可是要绝后了。”
    诸青钰让系统分辨了一下,现场并没有故意煽动负面情绪的人,都是些百姓常见的顾虑,可见入场的百姓都经过慎重筛选。
    这最后一位君王还是挺好当的,在乾国没有储君之前,缪利仁对他的安全相当地在乎。
    诸青钰示意肃静。
    前面的百姓看到了,但后面的没有。
    高公公用大嗓门喊了几声,现场才安静下来。
    待场面已经被控制,诸青钰才开口,缓缓回答年轻男子的话。
    “你还年轻,或许在你眼里,如今的乾国局势动荡,民不聊生,不适合种地,不适合生存。急迫地想要找一个安稳的地方生活,过着千百年平静而安稳的日子。”
    李崎全想要反问这不应该吗?但面对身穿龙袍的诸青钰,他没敢这时候打断诸青钰的话。
    诸青钰继续道:“但你的父亲,你的爷爷,甚至放眼十国历史两百年,上千年,又何尝不是连年不断的天灾,永不停止的人祸?”
    李崎全面色微凝,似乎在思索诸青钰的话。
    他是个读书人,多少也学过一些历史知识。只是他的知识不如诸青钰深厚,像那井底里的青蛙,看不到更大的天空。
    诸青钰先说乾国内部的事情。
    “南方水灾乃是上游连绵大雨所致,此乃天灾。”
    “我乾国潜龙河一带,每三到五年必然有一次水患。三年前是岚江村被淹,仅有四人失踪。七年前是正丰坝坍塌,沿江村落被冲毁,丧生三百二十人。十年前是骅漯洞附近。骅漯洞乃经家所有,没有村民居住,只是你们不知罢了。”
    “将要冬季,水位下降,朕已给出图纸,今年之内将会建成河堤,尽可能地防止灾祸再次发生。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朕希望大家能理解什么叫人力所不能及,面对洪水泛滥,暴雨倾斜的时候,应先找地方躲避,而不是抱着房子和财物,坐以待毙地被洪水冲垮。”
    “不适合建造堤坝的村落,朕会安排适合的位置重建村落,积极安置百姓,争取明年开春前让百姓恢复正常生活。”
    “还请诸位安心。”
    说完自己国家,诸青钰便开始细数其他国家的灾祸。
    “西边的地动源头在羚国。羚国每隔十五年到二十年必然会发生一次大地动。小地动每年都有,这是必然发生的自然现象,和下雨打雷一样普遍。只是没人会傻傻住在地动的源头上方,住的距离远了,才感觉不到那么多地动,大家所知道的地动次数也就少了。”
    “北面边境每一个月都会有大大小小的摩擦。商户之间的纠纷,逃犯从螚国逃到乾国,乾国人在螚国遇害。不仅仅北面,东、南、西面的边境都如此。边境的奏折占了总奏折数的一半。”
    “每个国家都如此。虫灾、山火、暴雨、冰雹、雪冻,整个世界无时无刻不处在危险之中。”
    “你所谓的长久和平不过是你的幻想。”
    “历史是一条波涛汹涌的江河,我们是江河上飘荡的船舟。有的船会经受不起风浪,沉入水底,也有船渐渐变大,越来越稳。”
    “可暴雨要吃饭,地动要吃饭,打仗要吃饭。”
    “吃饭是生命的根本。”
    “粮食才是百姓慌乱时的底气。”
    “我无法保证乾国就能百年昌盛。我也无法说明年就一定不打仗,不征兵。但我希望,不管未来如何,乾国是否还在,我的子民都能有一口饭吃。”
    “我不是在教你们种地。”
    “我是在教你们如何在这个天灾人祸里活下去的保命之法。”
    “哪天逃到桃花源,或幸存在战火燃烧后的滚烫大地,你们仍有底气地说一句:我还活着,只要还能劳动,我就能靠自己的双手产出粮食。”
    “我能靠我的手艺活换取粮食。”
    “我能把我的知识教给后代。”
    “我能靠自己活下去。”
    “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首先要考虑的是,怎样活下去。”
    “而我想教你们如何活下去。”
    震撼感在每一个人的心里。
    百姓似乎明白了诸青钰的话,又似乎没有明白。空荡荡的脑子里只剩下“活下去”三个字不停回响。
    啪啪啪。
    单薄的鼓掌声在角落响起,但很快就被旁人制止了。
    “你鼓什么掌。”旁边那人小声道。
    “在茶馆,说书先生说了好故事都要鼓掌的啊。”鼓掌的人委屈道。
    “可这是君王,不是说书先生。”察觉到身旁的视线,那人不敢再说了。
    苏胤含听见,非但不责罚,反而拍起掌来。他朗声地道:“对,说了好话,就要鼓掌。”
    在苏胤含的带领下,所有人都鼓起掌来。
    掌声雷动。
    李崎全也很激动,双掌拍得血红都不愿意停下。
    他觉得诸青钰说的是对的。
    是他见识太过浅薄,只想着要永久的安宁,却忘了无惧风雨的真本事才是百姓生生不息的根本。
    诸青钰没想到李崎全这么一打岔,后面的事情反而顺利多了。诸青钰再说关于种地的技巧时,没有质疑诸青钰,大家都很安静,认真听着保命之法。
    由于后续还要发放种地小册子之类的东西,诸青钰没有说太多话,留了些答疑的时间。
    大概是一回生两回熟,李崎全仍旧是第一个站起来提问。
    李崎全问:“陛下这般发放册子,难道不怕传到其他国家里吗?”
    百姓对自己的土地有热爱,听到有可能被其他国家看到,都惶恐地相互看向四周,似乎这样就能看到谁是敌国派来的探子。
    “无妨。”诸青钰对此持开放的心态,“若这册子能让其他国家的百姓吃得起饭,这是朕的荣幸。”
    随之,诸青钰画风一转,道:“只是,每个国家的土地不同,天气不同,哪怕册子传到了其他国家,也无法按照这册子上的方法来种植。”
    “知识是死的,人是活的。同样的种植方法在不同的天气呈现出不同的效果。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水土异也。”
    “人才之所以稀缺,便是在于人能因时制宜地使用脑子里的知识。”诸青钰指了指自己的脑子。
    诸青钰又回答了几个问题,待到中午时分,诸青钰才离开。
    诸青钰离开时,高公公还没来得及喊话,百姓们就自发地跪在地上。他们的声音依旧是不整齐的,但声音洪亮,发自肺腑。
    曾经的暴君,如今成为了百姓崇拜敬仰的明君。
    诸青钰没有直接吃午饭,而是先去了一趟难民营。
    火灾之后,重建工作做得还算顺利。只是这个时代医疗技术并不发达,很多重伤的难民都没能撑住。
    诸青钰知道之后偷偷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