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60
也正是因为如此, 封面上“论语”两个大字看起来愈发显眼了。
“孔论……”
我用手指轻轻触碰封面上的字,口中呢喃着这本书背后那个书灵的名字。
最开始的时候, 大家都是没有名字的,所有人都是以书的名字互称。
直到某一天,有个书灵意外来到了人世,发现那里的人都有名有姓。
姓代表他们的家族传承,名则是自身的特点。
姓加上名, 不但可以让别人对你的穿成一目了然,还可以简单明了地区分彼此。
就这样,书灵界里的书灵们也开始搞起了“姓名”这一套。
我倒还好,毕竟天底下的《道德经》只有我这一本,没什么上下部。
不过为了追赶潮流,我也给自己取了个人类的名字。
老聃姓李,我跟他的姓,自然也姓李。
《道德经》全篇的核心就是一个“道”字,正所谓“道可道,非常道”,一个“道”字便可以涵盖所有。
就这样,当别人问起的时候,我自然而然就说出了“李道”这个名字。
过了一段时间,我听说《论语》也给自己取了个名字,而且还跟我的名字有点像。
我叫李道,他叫孔论。
那时候我跟他并不认识,可不少书灵都猜测我们两个是好朋友。
我那个“道”是道家学派的“道”,而且也是《道德经》和核心论点。
如果他真的要模仿,那也应该叫“孔儒”,而不是叫“孔论”啊!
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很长一段时间,后来逐渐熟悉了之后,我曾经问过他这件事,他想了想,答道:“儒家体系的书太多了,在我之前还有‘六经’,就算是在‘四书’里面,《大学》也排在我的前面……说实话,这个‘儒’字我还真的担当不起。”
按照他的说法,“论”这个字显然更适合他。
《论语》本身是语录体,核心就在于一个“论”字,而且“论”又是《论语》的首字。
“‘儒’字不敢保证,但‘论’字肯定没人跟我抢。”他笑道。
其实我那时候想问他,这样取名字是不是受了我的影响,可又怕自己是自作多情。
大家都是同时期的书灵,凭什么我能想到的东西,别人就想不到?
不过,由于我们两个都是书灵界有头有脸的人物,后来大家取名字的时候基本上也都按照这个套路。
比如《茶经》的书灵给自己取名字叫“陆茶”,《天工开物》的书灵则叫做“宋天工”。
当然,由于流传的不完整性,有些古籍根本就不记得自己是从哪儿来的了。
遇到这种情况,大家通常就从书名或者章节名里节选一两个字,作为名字来称呼他们。
像《易经》的名字只有一个“易”字,但大家称呼他的时候为了显示亲切,经常叫他“老易”。
每当这个时候,他总说对方在叫我们两个,因为《道德经》有个别名叫做《老子》……
后来在我的再三抗议之下,大家渐渐改了口,不再唤他“老易”,但有一部分人总也改不过来,比如说孔论那家伙。
就这样,有时候明明是儒家内部的聚会,由于他嘴瓢叫了声“老易”,易那家伙就说什么都要拉着我一起去,还说我也接受了邀请。
结果可想而知,每次我都尴尬到不得了。
有几次我想跟孔论发火,可他每次都是一副认错态度良好的样子,嘴里不断重复着抱歉的话。
而且他为了避免让我感到尴尬,几乎全程陪在我旁边。
仔细想想,孔论大概对我也有一点点喜欢吧?要不然他完全没必要那么做。
我打开《论语》,打算从“学而”开始看起。
就在这时,门口忽然传来一阵响动,吓了我一跳。
孔论这么晚了还没睡吗?
我本以为他是半夜起床上厕所,然而听动静却好像是在往我这边走。
我立刻合上《论语》,关了台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上床,用被子盖住自己的头,连大气都不敢出。
由于眼前陷入了一片黑暗,我的听觉更加敏锐了。
孔论来到门口之后,迟疑了一下,轻轻打开门走了进来。
他半夜三更找我有什么事吗?
我悄悄把被子掀开了一点点,透过被子的缝隙偷看他。
今天的夜色很美,柔和的月光照在孔论身上如梦似幻,看起来真的像小精灵一样。
“你这么晚了还不睡吗?”他忽然道。
他这是在和我说话吗?
我假装自己没有听见,并没有搭理他。
“是我的错觉吗……刚才明明看到门缝里有光。”我听到他喃喃道。
他似乎朝我这边看了一眼,我赶紧闭上了眼睛。
“睡得还真沉啊。”他似乎嘟囔了这么一句。
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