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11节

      虽然宋奶奶六十不到,在这个时代已经是高寿了,苏婉可不敢让让人家劳累,好说歹说,还是把她劝住了,宋奶奶也没不高兴,古人毕竟孝至上,苏婉财大气粗,给宋子恒裁了布,自然也不能少三位长辈的,还好她不会针线,不用亲自做了供上去,只需举手之劳,她高兴,收的人更高兴,知道她尽了孝心,于是皆大欢喜。

    公婆现在越看苏婉越欢喜,李氏心里酸也不敢说什么了,她趁着这几日不忙,也在做衣裳,三娃人小,衣裳做起来不费力,最先做他的,昨日已经穿出去了。这年头普通人家的,纵使有点钱也不会舍得在这个时节给小孩家做新衣裳,穿不了多久便不能用了,且又不是过年。当然尽管过年,三娃也没穿过新衣裳,他向来都是捡堂哥穿过的,轮到他这里已经旧了,但也还好,再来几个弟弟,就真的要穿打满补丁的衣服了。是以三娃也很兴奋,苏婉没有厚此薄彼,两位大哥家每家一匹布,尽够一家人每人做一身了,三妞虽是女儿,却是宋有根的独女,又占了小字,平日嘴甜机灵,宋有根两夫妻也疼她,三娃三妞整天一起玩,张氏见李氏给三娃做衣裳,怕三妞没有不高兴,也麻利的给她裁了一身,索性弟妹给的布尽够。昨日两个小不点已经穿着新衣服在村里逛一圈了,有些人家那时不在,他们逛完后面还特意折回去,誓要让所有人都看到他们的新衣裳,到今儿全村人都知道苏婉贤惠大方,自她进了门,连家里最小的娃娃都有新衣裳穿了,再加上宋奶奶宋母不遗余力的夸赞,苏婉如今是贤名远播,即使有些盛气凌人不敢招惹,如今也变成赤子之心,大家风范了,也就是这直脾气,才能爽快的把婆家人都当自家人,吃的穿的用的样样准备,换了个小家子气,纵使带了座金山来,又有甚用?

    李氏一来不敢在这个头上触苏婉霉头,二来她如今手上拿到了切实的好处,还指望着苏婉指缝里多漏点下来,并不敢得罪她。是以苏婉耳根清净了许多。

    宋小妹裁完衣裳,已经开始缝制了,原本苏婉也拿了其中一匹布学她的,但是她手法不利落,拿了剪刀刚剪下去,就歪歪斜斜的,把宋小妹心疼的不行,后来宋母过来看了几眼,当机立断让她学裁衣服先放一边,等改明儿买点不费钱的粗布回来练手,实是这块布太好,他们可舍不得见她如此浪费。苏婉对做衣服已经没几分兴趣了,还在坚持无非是打发时间,宋母一说,她便从善如流的放开了手。

    如此一来,宋子恒的两套衣裳都要宋小妹做了,宋小妹也不抱怨,她缝的又快又好,可谓飞针走线,心里头还有几分兴奋,三嫂说了,等三哥的衣裳做完,她再拿块布来裁衣裳,做正宗的襦裙,到时她们俩一人一身一模一样的,这就叫闺蜜装——宋小妹不太懂这个名词,却妨碍不了她的兴奋之情,襦裙要颜色鲜嫩的布做出来才好看,但这类布大都贵,没人舍得买,而且穿襦裙不适合干活,整个宋家村也就村长家的四妹有一身,那还是四妹一个表姐送的,村里的姑娘都羡慕成那样,而她可是新裁的,三嫂还说让她自己选布!

    这时三妞蹿进来道:“起风啦,奶说外面凉快,喊你们出去坐。”

    宋奶奶从窗户瞧了眼外面,道:“要下雨了,三妞别出去跑。”

    三妞脆生生道:“知道啦太奶奶,奶也不让我们出去。”

    都说老辈人会看天气,苏婉这才见识道,宋奶奶断定会下雨后半个小时,果然天就变了,风呼呼的吹,给盛夏的燥热带来一丝清凉,不一会儿真下雨了,雨下得还挺大,幸好宋家的粮食前日已经晒好收进仓库了,有些人家劳动力太少的还没收割完,便撑着伞去找那干活好的,商量出点钱请他们帮忙收割,毕竟泡过水的粮食等不得。

    宋有根宋有福兄弟俩也都被请了去。

    这雨一下就是一整个下午,苏婉也在门口看了一个下午的雨,她有时候想想自己以前,忙起来每天睡不到三四个小时,对比起来如今倒比养老还闲散,真成一只米虫了,但她也没什么好抱怨的,看看那些晒得黑不溜秋、跟男人似挑着一担担粮食从宋家院前经过的女人们,她才知道自己幸运,无需被生活压迫,即便宋子恒日后不发达呢,原主爹娘给她准备的嫁妆,尽够她一个人在宋家这个小村落一辈子吃穿不愁了。

    有对比才知幸福,苏婉这会儿觉得她也没什么好忧心的,未来太糟心又如何,无论怎样她都缺吃穿,已比大部分人幸运许多。

    大雨在傍晚时分停了,宋小妹也放下了手中活计,出院门看了眼,回来便跟苏婉说:“我看大伙儿都去后山采地皮菇了,三嫂我们去不去?”

    “地皮菇?好吃吗?”苏婉兴致勃勃的问。

    “炒的时候放点醋,可香了,吃起来不比肉差。”

    苏婉迫不及待:“那我们赶紧走吧,别被人抢光了。”

    垮了篮子出去,果然看到很多年轻姑娘和妇女往一个方向去,苏婉不免担心:“这么多人都去菜你说的地皮菇的?”

    “今天雨下得大,后山到处都是,她们采不完的。”

    苏婉放心了,这才让宋小妹给她讲讲地皮菇是什么东西,宋小妹笑道:“三嫂在城里可能不知道,每年这个时节,下一场大雨,后上地上都会长出这个,一片一片的,摸上去又滑又嫩,吃起来可香了,就是只这个时节才有,我们也不知道它怎么长的。”

    苏婉点头,路过一个荷塘,看了眼里面布满荷叶,不由道:“这荷叶开得好啊。”

    “前些日子开了花更好看咧,还有莲子和菱角,可惜咱家的孩子们都爱吃这个,所以没采。”

    苏婉觉得在自己的潜移默化之下,宋小妹也要变成吃货了,怎么三两句不离吃的。她倒是很高兴,道:“荷叶也可入菜,我不是从娘家带了几只鸡回来吗,等会儿摘片大荷叶回去,再宰只鸡做荷叶鸡吃。”

    宋小妹想也不想的点头道好,这时走在她们前头的一个姑娘噗嗤一笑,回过头来看苏婉:“子恒哥家的嫂子,你们城里人可真会吃。”

    ☆、第二十四章

    子恒哥?苏婉不由挑眉,打量了说话的女孩一眼,女孩梳着与宋小妹相似的辫子,皮肤不算特别白,却泛着健康的光泽,看着又青春又活力,她也不像其他女孩一样扭捏,察觉到苏婉在打量她,竟大大方方迎上她的视线,还冲苏婉一笑,露出洁白的牙齿。

    苏婉旋即若无其事的收回视线,看向旁边的宋小妹问:“不知这位是哪家的妹妹?”

    宋小妹也在看女孩,眼底闪烁着不安,被苏婉一问,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不情不愿的道:“村长家的四妹。”

    四妹有些气恼,她察觉到苏婉打量了自己,却又轻轻飘飘的把视线移开,本来可以直接问自己名字,却非要问宋小妹,四妹觉得自己受了轻视,不由撇了撇嘴,扫了这对姑嫂一眼,“小妹还是赶紧去给你家嫂子摘荷叶回家吃吧,等天黑就不方便了。”说完也不等她们反应,挽着旁边的小姐妹扬长而去。

    宋小妹也有些恼了,这个四妹说话还是那么难听,什么叫给嫂子摘荷叶回家吃,说的好像她嫂子是三岁娃娃只知吃似得!宋小妹不由冲四妹离去的背影瞪了一眼,转头看向苏婉,见她一副沉思的样子,心下顿时咯噔,忙带了些小心翼翼的解释道:“三嫂……四妹她一向……”

    苏婉回神,一本正经的道:“四妹说得对,先摘荷叶吧,一片就好了,挑那种叶子又大又绿的摘。”

    “……”宋小妹无语,感情她三嫂刚刚一脸严肃就是在想挑什么荷叶好?

    宋小妹精心挑选的荷叶到底没派上用处,庄稼人觉得晚上不用干活,晚饭应付一下便好,日子再宽裕的人家,也不会在无客上门的晚上新作荤食,这个天热,剩的菜又不新鲜,实在浪费。是以虽无人拦着苏婉研究美食,荷叶鸡还是在第二天中午做的,荷叶自然也新摘了,大娃二娃两个闲的无事,自告奋勇去给荷塘给三嫂摘荷叶,回来时收获颇丰,捞了些菱角回来,还从地下挖了两截嫩生生的鲜藕,把一向温和的张氏气得没拿棍子满院子追着兄弟两打,“三天不打你们还真是上房揭瓦,这藕还没熟,你们急得挖上来作甚?家里是短了你们吃的还是怎样……”

    大娃机灵些,捂着屁股在院里高声哀嚎:“奶!奶救我……”

    二娃马上有样学样,一边在院里乱蹿一边嚎。

    苏婉觉得好笑,索性不吭声笑眯眯的站在旁边围观。

    张氏气得两三步上前,逮着大娃拧着他耳朵:“还没开始教训呢,你们嚎什么!”

    大娃创作俱佳的表演:“娘,你轻点,疼……轻一点,耳朵要被拽下来了……”

    张氏都要气笑了,拧耳朵的手到底放轻了力道,另一只手却捏着棍子往他身上招呼,刚拍一下,宋母从里头出来,咳了两下,先看了在旁边瞧热闹的苏婉一眼,又看向大儿媳:“都闹什么呢?”

    “您不知道,娘。”张氏放开大娃,叹气,“这俩小子跑荷塘把还没长熟的藕给挖了两节回来,我不教训他们,他们还不知轻重了。”

    宋母看向大娃二娃,表情严肃:“确是你们的不对,哪能这么浪费粮食。”

    两男孩低头认错,宋母疼孙子,见状便道:“这次就算了,半大的小子,馋东西吃也正常。”

    婆母都说算了,张氏也就不说话,拿了两节嫩藕回了厨房,苏婉跟着过去,问道:“大嫂,这藕不但能吃,且正鲜嫩着,怎的娘说大娃二娃是浪费粮食?”

    “你有所不知。”张氏道,“这两节嫩藕,若在荷塘再养上一两个月,至少要大上一倍,说不定还能再长出一两节出来。”

    “原来如此。”苏婉挑眉,又问,“如此说来,这荷塘是自家养的?”

    张氏点头:“是咱们家和老叔家一起承包的。”

    饭后,宋小妹对宋母道:“娘,明儿镇上赶集,我跟三嫂说好一块去。”

    “正好家里也要添些东西,你明日记得买了回来。”宋母想了想,又道,“叫你爹送你们去吧,如今大伙儿都干完农活,应该有不少人去镇上。”

    宋小妹听得也欢喜:“那敢情好,不用自己走路,还能在多逛些时候。”

    第二天一早,苏婉被宋小妹喊起来时,早饭已经做好了,苏婉疑惑:“镇上里这儿也不是很远,要这么早出发吗?”

    “听说爹今天会赶车去镇上,一大早好几个婶子过来说要早点出发,她们还得赶回来干活。”

    宋小妹也有好几个月没来镇上了,很是兴奋,她把最好看的衣裳穿上,梳的辫子都跟平常略有些不同,还戴上了苏婉送的耳坠,她平日都舍不得拿出来。

    车上有妇人打趣宋小妹:“小妹这对耳坠子怪好看的,青绿青绿的,显白呢!是玉的吧?”

    宋小妹摸着耳坠看了苏婉一眼,不好意思道:“我三嫂给的,应该是吧。”

    “子恒媳妇给的啊?那可错不了!”众人把话题从宋小妹身上转到苏婉身上,问的都是些她不怎么答得上来的问题,比如她娘家有多商铺、多少亩地,她爹是不是认识衙门里的某某,她娘家烧水的丫鬟是不是每个月都能拿半吊银子还不受累。苏婉含糊的答了一两句,妇人们便知她不想说话,于是话题又回到宋小妹身上。

    “小妹也长成大姑娘了。”

    “改明儿叫子恒媳妇给你找个好夫婿,以后就享福了。”

    宋小妹被揶揄的不敢抬头,好一会儿才凑到苏婉旁边,嘴角又扬起了,苏婉瞥了她一眼:“赶集就这么高兴?”

    “我都等了好几个月,上次老叔家的二妹喊我一起来,你不在我都没答应。”

    “上次赶集是什么时候?”

    “就你和我哥从娘家回来的那天啊。”

    “还是我们小妹有义气,到镇上想吃什么,三嫂给你买。”

    “是三嫂自己想吃吧?我见你早饭都没动两口。”宋小妹凑到苏婉耳边悄悄道。

    苏婉斜睨了她一眼:“你不也一样。”

    说话间,牛车已到了镇上,这应该是镇口,并没有看到商铺,来往的行人,揭露了镇上的繁荣。

    古往今来,但凡靠近城区的乡镇生活,总要比偏远山区好些。但是苏婉不知道,她从县里经过了几次,看着也就比这松林镇好一些,见此繁荣景象,是有些吃惊的。

    宋老爹把牛车停下,道:“里面不方便,就到这儿下吧。”又叮嘱了宋小妹几句,便赶着车回宋家村了,今日要来镇上的人多,且都刚收完粮食手里宽裕,更愿意坐车来,宋老爹一车拉不完,便余下些不赶时间的他回去拉第二趟。

    同车的几个妇人本想在前面等宋小妹二人,被宋小妹婉拒了,她们便先行离开,宋小妹陪着苏婉这见什么都新鲜的现代人人生第一次逛古代集市。

    越往里头越行人越多,挑着担的抱着小孩的提着行李的,与《清明上河图》上所绘确实相差不大,只是这里村民形色匆忙,人声喧闹,生机蓬勃。

    周围还没看到商铺,两边地上已经有人摆了不少菜在吆卖,还有些家常零嘴,炒花生炒南瓜子,还有些山上采的野果子之类的,宋小妹说这都是自己家种了挑来卖的,只偶尔来,不交租子,便不进里面摆摊,就在镇口卖。

    地摊的尽头,才看到一个石门,旁边竖了块石头,刻着三个字——“松林镇”。

    宋小妹惊讶的瞪起眼睛:“三嫂你认得字?”

    “小声点。”苏婉做了个“嘘”声,压低声音道,“怕你爹娘不喜,除了你哥,现在就你知道了。”

    这些天相处,苏婉和宋小妹已有了闺蜜之谊,立马表情一肃道:“放心,我一定保密。”

    苏婉眼睛一转,忽然计上心头,揽了宋小妹的肩问:“这镇上有书铺吗?”

    “整个松林镇也没几个私塾,有钱读书的都去县里书院了,镇上怎会有书铺。”宋小妹好奇看她,“三嫂找书铺作甚?”

    苏婉眼神闪了闪,原本是想借口给宋子恒买书,但这里没书店,这个借口也不能浪费……苏婉眼神一转,便笑了:“其实我是想买书。”

    “买书?”

    “相公讲了个故事,还没讲完呢,他就走了,我特意问了书名,今日来镇上就想买回去看,哪知没有。”

    “三哥讲的故事,应该在他自己书里看到的吧?”

    苏婉无奈道:“他书房倒是有这本,可是爹娘不让进啊,还是改明儿看看谁进城,叫人给我带吧——我就说给相公买的,你到时别说漏了。”

    “一本书可不便宜,我哥有,何苦再买一本。”宋小妹皱眉想了会儿,道,“不如这样吧,我哥书房许久未打扫,到时我就和爹娘说我们进去打扫,你趁机把那书找出来。”

    苏婉心下一喜,面上却迟疑道:“爹娘会同意吗?”

    “先试试吧,再不行,等过几日他们都去山上砍柴,我再掩护你进去。”

    苏婉这下眉头彻底舒展开来了,“这敢情好,我听说那本书二两银子呢。”

    宋小妹不由倒吸了口气,这么贵!幸好她拦住了不知银钱贵的三嫂,却又听她三嫂道:“这事儿干成了你就给我省了二两银子,待会你自个儿选几朵好看的头花,就当三嫂犒劳你。”

    一朵头花不值几文钱,宋小妹心下淡定,打定主意以后要更注意点三嫂,省得她老花冤枉钱。

    ☆、第二十五章

    终于进了松林镇的街区,两旁一排排商铺整齐林立,清一色的乌梁灰瓦,屋檐下都挂着两个大红灯笼,一看便觉得红红火火。虽然街上行人挤,依然有挑着担子叫卖的货郎,但大多是依着规矩整齐在两边摆摊的小贩,小贩再后才是乌梁灰瓦的商铺,说是商铺,也就像农家小院,只不过前头堂厅拿出来做店面,后院才是吃饭睡觉的地儿。

    苏婉看着街区人声嘈杂,却并无杂乱,一副欣欣繁荣之象,实在颠覆她对这个时代的印象,分明是如此真实存在的世界,来来往往也俱是有血有肉之人,她如他们一样,要生活,吃食住行,也会生老病死——她如何能将自己游离着世界之外?

    “三嫂,你发什么呆呢?”

    苏婉回神,摇头道:“我只是有些奇怪,这镇上怎么跟县里差不多,看着繁忙却并无给人杂乱之感。”

    “原来你在想这个啊。”宋小妹笑道,“并不奇怪,三哥说是因为咱们镇靠近城里的关系,县老爷有时候也下乡视察呢,可得好好管理,但是离城里没我们近的镇上,就远不如我们这儿了,早些年我在大姐夫那边的杨林镇赶集可一点都不好玩。”

    “大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