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41节

      第29章 折耳根

    缺了水人就要蔫儿巴, 缺了水的屋子则像蒸屉。

    三十来平的房间里,人似乎一同被暑气蒸干了。

    赵红一点儿一点儿给陈烟桥的屋子里添水汽, 把烂了的菜叶儿扔了, 暖水壶里添了水,灶台上煮上东西, 又用水喷子在屋里洒了一圈儿水。

    她蹲下给蓬莱的盆儿里换了水,蓬莱懒懒地窝进壳儿里,一动不想动。

    它主人跟它一样一样, 精神不佳地坐在沙发上。

    陈烟桥单手揉太阳穴,另一只手里拿了份不知几个月前的报纸,有一搭没一搭地看。这几日赵红每天都过来,要不替他带了饭菜,要不替他随便下点面条儿。他便找了个箱子搁茶几边儿上, 好随时把刻了一半儿的物件和素描本一同塞进去。

    虽说欠了余婉湄十年的画儿, 陈烟桥并没有打算画上十厚本子。这些天这般废寝忘食, 不过是他习惯如此。

    以前谢别巷还调侃过,兄弟如手足,作品如女人, 未完成作品就像上了一半仍躺在床上的女人。

    只不过现在手法生硬,腕力不足, 雕刻出来像寡淡无趣的稚童少女, 聊以慰藉。

    厨房里的灶台上,下挂面的水还没开。赵红换完一圈儿水,想起来陈烟桥的习惯, 他的床头柜上永远放一杯水。

    不是半夜解渴润嗓,他从不喝,是为了在恍然惊醒时判断是否地震。

    赵红提溜着暖壶进了屋。

    果然,哈尔滨在北方城市里已经不算极其干燥了,就这样那杯水,也只剩不到半杯。

    她边把水重新灌进去,边透过门缝,瞥了眼已经靠着沙发假寐的陈烟桥,心疼他不懂照顾自己,生病以后生活过得一团糟。

    蓝白格子的床单沿儿上,不知何时多了个烧焦的洞,看着像烟头烫出来的。

    赵红把暖壶放地上,把床单的皱褶扯平,又把被子叠好。被子和枕头下有两个硬梆梆的本子,她硌了手,才拿出来,随手翻了翻。

    赵红愣了愣,一页一页竟是满登登的素描。

    沉甸甸的本子,厚重的笔迹。她屏住呼吸,颤抖地抬手去摸,粘了铅笔的碳渍,好像摸到陈烟桥心里的一声喟叹。

    她一直是知道陈烟桥有故事的。

    这样的男人,每一个呼吸和冷峻的眼神里,都写满了故事。

    到后来知道了他的故事。

    赵红曾经以为,就算他心里背了许多道枷锁,她已经是离他最近的一个人了。今日才发觉,她所以为的知道,不过是他可怜她,也可怜自己,才说了几句过往。

    她不知道的陈烟桥,竟然是全然陌生的。

    这样的画儿,像神仙画的,中央大街、老道外、索菲亚教堂,比她亲眼见的都美。这样的人,怎么会是个和她一样层次的小店老板。他不同她讲,不过是不愿对牛弹琴鸡同鸭讲。

    赵红又瞥了眼在沙发上疲惫假寐的陈烟桥,她知道应当放回原处,却仍控制不住自己的手,心里愈难受愈想翻看。

    颤巍巍地翻到一页,看了半晌,眼泪憋在眼底打转儿。

    终于忍不住猛地扣上,往床头柜上一扔。

    客厅里昏昏欲睡的陈烟桥听见响动,“赵红?”

    赵红抹了抹眼睛,“没事儿,你这太埋汰了,我给你收拾呢。”

    陈烟桥的脚步声由远及近,细听了一声稍长一声稍短。

    他听着声响不对,站在房间门口问她,“碰伤了?”

    赵红摇头,匆匆出去了。

    “没事儿,你还不知道我嘛,做活儿太糙了。我先走了,你记得吃面。”

    赵红走了以后,陈烟桥又从纸皮箱子里拿了未雕完的根雕。

    如今雕刻要简单许多,左右不过是给余婉湄的,省去了那些配淬、着色上漆的步骤。

    等门再被敲响时候,他看了眼钟表,竟然已经晚上十点了。

    不过像是赵红去了片刻复返的时间。

    陈烟桥照旧慢慢起身。

    外面的大伟已经等不及了,“桥哥,桥大爷,老板,你在不在啊?”

    陈烟桥的衬衫套到一半,干脆甩回沙发上,起身开门,语气疑惑。

    “大伟?”

    往常这个时间,大伟已经去赶末班公交回家了。

    最近夏天生意寥寥,他又不在店里忙乎,还特意说了让大伟早一会儿关门赶车。

    大伟一脸无奈,“桥哥,我给你打电话发短信,你怎么都不听不看呢?”

    “我不是跟你说了吗,咱那个火锅底料,你一周不得炒一回吗?现在一点儿囤货没有,我跟你说了好几天了,以为你心里有数,晚上就会回店里炒。”

    “您老可真甩手掌柜,”大伟忙了一晚上满头大汗,似乎还累瘦了一圈儿,“要不明天先不开门儿了?没法开啊。不然客人来了,咋说?我要跟人说,咱用清水涮行不行,人肯定说还不如自己在家白水煮呢。”

    “没事,”陈烟桥清了清嗓子,“我现在去吧。”

    大伟瞪大眼睛,“我去,现在?”

    陈烟桥应了一声,就往屋里走拿东西。

    他把门让开,“大伟,你要赶不上车,今晚可以在我这儿凑合。”

    大伟掏了掏耳朵,“桥哥,你没事儿吧,大半夜黑灯瞎火的,人以为火锅店闹鬼了。”

    看了眼陈烟桥压根儿不搭理他,讪讪地,“哪有我们桥哥这么帅气的鬼。”

    大伟住的地方是合租,能睡陈烟桥这儿求之不得,他试探着又问一句,“那我进来了?我身上可是臭烘烘的汗啊,你可别嫌弃我桥哥。”

    陈烟桥从电视柜下抽屉里翻了个口罩出来,塞进裤兜里。

    看大伟已经挤进来了,“桥哥,你这门口咋的还有水果呢,差点儿给我摔个狗啃泥,四仰八叉那种。我给你拎进来了啊。”

    大约是赵红,不知为何她没敲门,就光放门口了。

    陈烟桥从鞋柜抽屉里拿了钥匙,回头看一眼瘫在沙发上的大伟。

    “你自便。”

    四川火锅的底料,夜深人静炒得最好。他从记忆起,家里的火锅店就是深夜再打烊。

    父母不像他这般惫懒,打烊了不过是另一项工作的开始,漫长地准备原料再炒底料,整个流程花个三五小时也是常见的。

    炒底料需要匠心,秘方和诀窍,都在那么大一口锅,那么长一柄勺儿里,亲自守着火,闻着味儿,就是绝味。只不过儿时他贪玩没心思学习,打着帮忙的旗号,打完下手就在旁边儿玩手机,好在学了个差不离。

    后来家里把店开到成都去了,把爷爷接过去了。

    不知现在家里,在深夜炒火锅底料的是谁了。

    陈烟桥摘下口罩,空气中仍是呛人的火锅味儿,他嗓子又干又涩,低低咳了几声。

    他出了厨房,到柜台拔下手机充电器。

    如果不是大伟提醒他,他都不知道自己手机已经没电关机好几日了。

    他一向不翻短信,这回听大伟说给他发了许多短信,又慢慢挨个看。

    多数是些垃圾信息,卖楼的,卖□□的,高利贷的。

    赵红说的,快递信息。

    还躺了条倪芝的短信。

    “九月时候你给湄姐扫墓,我能一起吗?”

    时间已经是好些天前了。

    他慢慢把垃圾短信挨个儿删了。

    终究还是没回复她。

    又咳嗽了两声,陈烟桥不打算再绕回厨房走后门,再咳上一通。拎着钥匙从正门儿出去了,慢慢拉下卷闸。

    这个点儿的桥南街,因为毗邻滨大,还有些个酒吧没打烊,里面仍有肆意挥洒青春的年轻人。

    有人歪歪扭扭走出来,哇地一声吐在路边。

    陈烟桥皱着眉,低着头避开。

    没走两步,又看见一个鸡窝头的男人,蹲在半地下的麻将馆门口抽烟。附近就这么一家麻将馆儿,老板还算厚道。街坊都是老年人打麻将是消遣为主,只赌十块以下的票子,到年关就低调点儿,就这么一直开了许多年。

    门口蹲着的鸡窝头男人,黑眼圈重得像几个月没睡过觉,隐约有些眼熟。

    听见陈烟桥走过的脚步声,鸡窝头三角眼的男人抬了头,咧嘴就乐了。

    “这不是我们陈老板吗?”

    何旭来笑得牙口泛黄,往中间巷子里闪烁的按摩招牌瞅一眼,“出来大保健?”

    “没想到桥哥装得挺好,”他站起来,拍了拍陈烟桥的肩,“男人,都懂。”

    陈烟桥看他这样,就知道他打了通宵的麻将。

    冷眼看他,“放手。”

    何旭来又想起来他拿烟头烫他的狠劲儿,缩了手,讨好地替他抚平衣服上的褶。

    “不承认就不承认,”他低声嘀咕一句,又开始抽烟,“桥哥慢走。”

    陈烟桥握拳又咳了一声,“你打麻将,我管不着。”

    他语气警告,“别顺手牵羊,别祸害姑娘。”

    何旭来的三角眼骨碌一转,“桥哥,我明白我明白。”

    他现在也觉得自己昏了头了,倪芝不过是个看着风尘其实咯手无趣的丫头片子。

    他轻蔑地笑了声,“你放心。不是我说,我才看不上那种干瘪黄毛丫头。”

    陈烟桥没再说什么,回家里看大伟睡他床上,鼾声一声儿比一声高。

    反正离天亮也不远了,洗了把脸,坐回沙发上。

    沙发板子硬,躺不下去,就把腿搁茶几上,闭了眼。

    作者有话要说:  妈蛋,写得我都要急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