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77节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知兵这方面来看,司马师有些崩溃地下了结论:这届老板不行啊!

    好在曹老板人才培养得好,曹魏派出去的大将还是很有能力的。

    再加上陆议很靠谱,所以说,魏军只要不随便作死,那基本上就能躺赢了。

    然而,在司马师看来,孙权应该不会让魏军那么舒服,孙权需要盟友,让曹魏把刘备灭了,那他就真的只能在日后俯首称臣了。

    所以曹魏的军队很是被用来当了几回木仓。

    但是,南方是会进行水战的,要不是蜀国的水军比起江东势力的水军来太弱了不够看,屡次挑衅那边也没反应,刘备也不会在夷陵之战里犯下让陆军压上、水军没啥存在感的错误。

    感谢当年的赤壁之战给曹魏的军队和大将们都留下了深刻的阴影,魏军对那些纯拼战力的送死活动表示“不约,我们不约”。

    战死不可怕,但是没有丝毫反抗能力地被淹死就很痛苦了。

    夷陵之战当然是东吴和曹魏这边大胜,刘备虽然没有惨到历史上“仅以身免”的地步——因为不知名的原因,陆议同学留手了——但是也像赤壁之战的曹老板一样,把大半的家底都赔光了。

    但是当时的曹老板还有北方作为后盾,刘备却连荆州都没夺回来,只能占着蜀地这么一块可怜的地盘,这就很悲剧了。

    蜀国这回是元气大伤,孙权与曹丕都选择了乘胜追击。

    虽然史书在这部分的记载上替作为“正统”的刘备“为尊者讳”,把夷陵之战后的情况写成刘备退守白帝城,孙权因此畏惧,派人求和,刘备同意,但是实际上,最先撑不住求和的是刘备,先遣使的是他,之后才是对魏国心怀异志的孙权顺水推舟。

    这回有曹魏这头狼在那边虎视眈眈,要是孙权住手,又没有在背后捅曹魏刀子的手段的话,他们就真的完了,再加上之前一直提心吊胆,刘备现在没有求和,他怎么可以停手?

    于是曹魏和江东的兵马就兵临白帝城了。

    刘备:别拦着朕,让朕驾崩!

    就现在这情况,真的是生不如死啊!

    刘备派人和孙权求和,表示唇亡齿寒,他要完了,江东也约莫药丸,所以兄弟,求你收了神通!

    孙权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境地。

    他也知道现在做不行啊,但是都已经干了,再在背后捅刀子,那就是祸水东引,用东吴自己替蜀汉分担曹魏的怒火啊!

    要是蜀汉还能保持战斗力,那两家继续联盟抗曹也不成问题,但是谁让刘备刚刚被他们联合起来打残啊!

    孙权,男,江东之主,继承了父兄基业的人生赢家,陷入了难以选择的困惑之中。

    虽然看起来他还有和曹丕一起灭了刘备,然后默默下黑手阴掉魏军,自己占据南方,和曹丕南北分立这样的选项,但是这么大块的肉被曹魏收入碗里以后,他真的还能抢回来吗?

    孙权对此表示了极度的怀疑。

    刘备那边也向曹丕求和了,但是曹丕没有同意。

    要是曹丕同意了,孙权就不用这么纠结,担忧自己的未来了。

    最后,孙权艰难地做出了决定,答应曹丕的求和,然后干翻曹军。

    背后偷袭什么的,虽然有难度,但是他们没有准备的话,那应该还是容易吧?

    曹丕:呵呵。

    魏军紧急向洛阳求助,曹丕勃然大怒,然后发兵,御驾亲征,准备与之前的魏军会合,共抗孙权与蜀汉的联盟。

    当然,鉴于蜀汉战斗力已经被削弱到了一个地步,曹丕主要需要对抗的还是孙权。

    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可以说是在意料之中的一种比较坏的情况,之所以说是比较坏,不仅是因为曹魏不愿意面对这样的局面,更重要的是,曹二丕的心中还存着幻想,要是孙权没有对他们动手,就证明他之前没有看错人,他信任孙权也是正确的。

    然后曹丕就被打脸了。

    曹丕:好生气哦,而且宝宝不愿意保持微笑。

    把被他比成是汉之萧何的司马懿留下来看家,曹丕带着人浩浩荡荡地出征了。

    用的名头不是征孙权,而是征刘备,孙权只能算是顺带要收拾的叛逆,在主要目标上排不到第一位。

    司马师对这次的事情没有印象,因为事情已经和他知道的历史错节了,现在的情况和历史上是不一样的,曹魏占据了很大的优势。

    司马师对曹丕怀有很大的信心,而曹丕也确实靠谱了一回。

    曹魏这次几乎堪比当年曹操赤壁之战的大手笔了,又长了记性,虽然对孙权很生气,但是现在刘备那边才更有肉,只要打通中间的部分,然后逮着蜀汉往死里怼就行了。

    因为陆议出奇兵把刘备坑得不轻,所以江东的士兵信心很充足,但是之前两家还打死打活,现在就为了保护蜀汉之人献出江东人自己的生命,这就有点让人难以接受了吧?

    而且比起易守难攻的蜀地来,江东是比较被动的,而曹丕又明言这回不干江东的事情,他可以既往不咎,相信孙权为蜀汉抗曹丕还是要顶着很大的压力的。

    无论是离间、谣言还是别的什么,曹魏这边能得到好处就行。

    但是,事实永远比想象要离奇,谁也不知道意外会在什么时候发生。

    作者有话要说:  啊,蠢作者明天要回家啦,好开森呀~【狂喜乱舞·gif】

    不过虽然是暑假,但是感觉自己超忙的orz

    第100章 意外

    当刘备同学兵败的时候, 留守蜀汉大本营的丞相、录尚书事、司隶校尉诸葛亮长叹道:“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 必不倾危矣。”

    法孝直,也就是法正, 刘备亲自追谥的翼侯, 刘备时代唯一一个有谥号的大臣。

    是的,虽然说起来很囧,但是关羽和张飞二人都是没有谥号的。

    关张赵马黄的谥号都是刘禅在之后给予追封的时候,而且批次并不算很靠前。

    当初曹老板赤壁兵败, 伤怀感叹“郭奉孝在, 不使孤至此”, 现在刘备夷陵兵败, 诸葛亮替他感叹“法孝直若在”, 真是非常有历史性的既视感呢!

    但是呢,现在就算诸葛亮再怎么感叹,蜀汉的兵败也已经成为定局, 无从更改了。

    然而兵败已然成为定局, 亡国却还不一定。

    蜀地易守难攻, 若不是当初刘璋自己引狼入室、开门揖盗, 手下还有谋士投靠了刘备, 他真正的败亡还有得耗呢!

    只要蜀汉之人坚守,总能等到一个好时机。

    而且,似乎天不助曹魏,曹丕好不容易在与吴军的争持中占了上风, 准备速战速决攻蜀的时候,疫病袭击了这支北方的雄军。

    曹丕最后没有占着什么好处,反而因为军中的疫病,白白让孙权那边占了便宜。

    这场夷陵之战,曹魏的军队仿佛就只是来当了个好助攻、感动汉末第一好兄弟,帮江东挺过了这次刘备进攻的难关就完事了,存在感说真的是不算高。

    曹丕:朕好生气哦,可是朕不说!

    曹丕班师回洛阳之后,就跑来找司马懿安慰他的小心脏了。

    司马师:这特么真的就只能说是天意了。

    当然了,并不说这种情况不存在,历史上的曹丕也确实遭遇过这种情况,也都是在即将大败敌军的紧要关头。

    目前的南方比起北方地区来,条件确实不太好,司马师对此也非常理解,就是皇帝陛下这个运气,让人非常不忍直视,再加上贵族将领都玩得一手好槊,司马师觉得,这大概就是“自古枪兵幸运e”的诅咒吧。

    曹丕回军以后,越想越气,越想越气,刘备那边是占不着什么好处了,这回失了良机,日后想要占便宜就更难了,那么就只能继续往孙权那里下手。

    侍中刘晔又站了出来,表示陛下你可长点心吧,别被人把左脸打了,又把右脸伸过去啊!

    你是不是傻!

    文艺青年曹二丕:哦。

    是的,不使一回小性子,表达一下自己直观的感受,怎么能叫文艺青年呢?

    当然了,曹丕也知道需要让自己的大军好好休息,所以南征孙权的时间往后移了点。

    黄初三年,曹丕出兵之前,他刚刚大封了自己的一众子嗣,长子齐公曹叡迁平原为王,其余诸子各封王。

    曹魏对待宗室的政策就是“迁”,不让他们在一个地方扎根,不过皇子们没有就国,因此只是名义上给他们换个地方,这还算好的,曹丕的那几个兄弟可就倒霉了,对曹丕的政策可以说是非常不满意了。

    说到曹丕的那几个兄弟,异母的弟弟们都还好,没起什么心思,曹植也算安分,最常发牢骚的居然是同样在黄初三年转封任城王的曹彰。

    想来也是,曹操一向是将这个儿子将将帅培养的,倚之为一员虎将,但是自从曹丕继位之后,曹彰就和其他的宗室一样,只能做浪费粮食的闲人,想要施展的抱负不能实现,曹彰如何没有怨言?

    更重要的是,当初曹操召曹彰来洛阳,曹彰不知轻重地询问曹操的玺绶在何处,对于身为正统继承人的太子曹丕来说,曹彰这种行为是绝对不能容忍的。

    而且曹彰之后还想要去说动曹植,声称父亲曹操之所以在薨逝之前将他召回来,其实是因为属意曹植。

    这两件事叠加在一起,别说曹丕觉得自己防备宗室是为了巩固自己的江山,就是他心存愧疚,也绝对会被曹彰的行为给磨没了。

    黄初四年,诸王入京朝觐,任城王曹彰因急病暴毙府中,京中流言四起。

    后世刘义庆着人编撰的《世说新语》里曾经阴暗地猜测,曹彰是因为曹丕的嫉恨而被毒死的。

    刘义庆还“安排”如今的太后卞氏说了一番“汝已杀我任城,勿复害我东阿。”的话,来“证实”曹丕和两个弟弟的关系都不好,曹彰是被他害死的,“七步诗”又证明他想害曹植。

    然而,生活在这个时代的司马师可以为曹二丕陛下担保,最起码,他真的是清白的。

    首先,“东阿”这个封爵不是曹丕给曹植封的,黄初三年,曹植封鄄城王,作《洛神赋》;黄初四年,曹植徙封雍丘王。

    所谓的“勿复害我东阿”明显是穿凿附会,也就是说,七步成诗这个典故应当也是《世说新语》“原创”的内容。

    大权在握的曹子桓陛下到底是会多傻,才会让弟弟在其最擅长的方面作诗,还扬言作不好就弄死他?

    这不是要搞死曹植,而是要搞臭曹丕自己的名声啊!

    事实上,就司马师现在看到的情况来看,除了在政治方面限制弟弟们——这其实是曹魏整个宗室待遇的集中体现,倒不是说曹丕看哪个弟弟不爽而因此专门针对他——施展抱负,曹子桓还是一个非常合格的兄长的。

    说真的,雍丘王曹子建殿下喜欢饮酒作诗,要是曹丕斤斤计较一点,像后世一样弄个什么文字狱,曹植早不知道被他哥整死多少次了!

    也不是没人揣摩上意,想要整整曹植,但是曹丕反而大度地原谅了自己的弟弟的所谓过错。

    要说使曹植郁郁不得志、被排挤的皇帝是哪一个,确切的罪名应当归于魏明帝曹叡。

    曹叡防备这个叔叔,就真的是因为当初经历的父亲和叔叔的夺嫡之争的影响了。

    曹叡幼时比起他弟弟们,与曹操的接触堪称是频繁,在此期间对荣宠极盛的叔父留下了什么阴影,也是可以理解的。

    至于为什么曹叡登基之后反应会那么大,就要说到他现在的情况了。

    黄初三年曹叡等人相继封王之后,曹丕又坐下了一个决定,立郭女王为后。

    虽然曹叡的亲娘甄氏这辈子没有被赐死,而是被废、贬居于邺城,但是享受了这么多年正室尊荣的甄氏明显不能接受,很快就抑郁而终了。

    按理说,甄氏混到这个地步,虽然不是郭女王动手害的,但是也和她有间接的关系——谁让曹丕对她那么宠爱呢?不讲理起来,就是这样的推论呀——然而曹丕因郭女王无子,还下令让曹叡奉她为母。

    虽然曹丕此举对原本是嫡子的长子来说是好意,但是曹叡可以说是十分尴尬了。

    要不是他的母亲这辈子是自己忧郁而亡的,指不定曹叡会更加愤怒呢。

    司马师因为成功帮助曹叡救下了甄氏,又在之前的出兵事件中刷了一把名气值,所以被曹叡倚为心腹。

    司马师:哥,你知道我现在在你这里扮演的角色是什么不?就是那种负责在反派身边给他出坏主意、往往让反派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的狗头军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