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192节

      苏昉走进院中,对着陈元初施礼道:“昉临时有急事,请恕不能陪兄长尽兴。请将此处当成自己家,不要客气。”他转向苏时兄弟两个:“阿时,实在对不起,还请你们替我一尽地主之谊!多谢!”

    他不再犹豫,不等他们几个说话,就大步出了院子。不等部曲们跟上,匆匆出门打马而去。十几个部曲慌乱中也纷纷一涌而出,各自上马追赶苏昉而去。

    陈元初和陈太初赶到门口,正碰上匆匆出来的史氏:“怎么了?大郎出什么事了?”两人面面相觑。院子后面传来苏昕大哥苏时的喊声:“元初哥!太初!不好了!烧起来了——烧起来了!”

    村中大路上,是连串的马蹄践踏过的残雪。赵栩苏昉等人的身影早已不见。

    ***

    午后虽然放了晴,翰林巷孟府里的人却都只草草用了些午饭。孟在和孟存派了随从回来禀告暂时无事。孟建急得一头的汗,想起自己那个不省心的生母,恨不得顿足再骂几句糊涂的亲爹。

    绿绮阁里的九娘,接到赵栩书信,反反复复看了好几遍:昔日禁中,救驾有功,未赏,勿忧,少思。

    六娘疑惑道:“救驾?谁救了谁?今上?还是先帝?还是太后娘娘?为何当初没有封赏?”她看向九娘。

    九娘也蹙起眉。她又怎么可能少思呢,这封信这条线索太过宝贵,赵栩一定费了不少心思才得来的。既然说孟家有救驾之功,那救的一定是太后娘娘或官家。地点在禁中,又没有封赏,那一定是宫变时的救驾,还是一场赢了也不能张扬的宫变。但以此推论,孟家也应该会深受宠幸。可孟老太爷却只任了一个四品武官闲职,阮氏出宫还投奔了孟家,做了老太爷的侍妾以求庇护。救驾的到底是孟家的何人?

    “六姐,你可知道二老叔翁三老叔翁为国捐躯是哪一年的事?在哪里?哪一场战争?”九娘低声问。

    六娘一惊,仔细想了想:“这个家里从来没人提起过,只知道他们两位二十岁不到还没成亲就以身殉国了。族里也从来没人说起。”她顿了顿:“大概是怕翁翁难过吧。那两位叔翁都是被翁翁带着从武的,二老叔翁好像还是位少年进士呢。”

    九娘的心狂跳起来,昔日的往事似乎已经越来越清晰。但是,孟老太爷那一辈的三兄弟,究竟是谁谋逆,谁救驾?当年的事,总会有人知道的。婆婆不会说,那婆婆身边的人呢?!好不容易有了一个关键的线索,九娘细细盘算着如何才能一击即中,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想了又想,才定下心,眼看已经黄昏,宫中还没有音信传回来,她不再犹疑,让人去翠微堂请慈姑过来。

    慈姑被请到绿绮阁里时,看到六娘和九娘两人正襟危坐,她刚想开口安慰几句。九娘却已经起身盈盈下拜,吓得她赶紧冲上去一把扶住,自己就跪了下去:“九娘子这是做什么!”

    九娘无奈又无助:“慈姑,你陪着婆婆在宫中好些年,有些事你自然是知道的。可我问了你好几个月,你总不肯说上一两句。现在翁翁和婆婆在宫中请罪,覆巢之下安有完卵?若是慈姑能为我们解惑一二,我们也好知道因果,不至于做个糊涂鬼。难道要等宫中降罪,你才肯说给我们知道?”

    慈姑默默摇了摇头:“请恕老奴不敬之罪。慈姑不能说。”

    “我孟家昔日未获封赏的救驾之功,恐怕也抵不回阮姨奶奶离府之罪,对吗?”九娘低声问她。

    慈姑一震:“九娘子!你!你怎么知道的?”

    六娘点了点头说:“我们已经从别处知道了许多,依然有些地方不明白,才想慈姑为我们印证。”

    九娘轻声道:“两位叔翁虽然身死,却不得其所。族人不知其因,家人不知何故。如今若孟家获罪,两位叔翁在天之灵怕也不得安息!”

    慈姑思忖了片刻后坚定地摇头道:“雷霆雨露,皆是天恩。两位小娘子请放心,孟家不会有事的。老夫人当年答应了二老太爷,会替他守护孟家一辈子,定然会做到的。”她眼中慢慢湿了:“太后娘娘也说了会荫及子孙,不会错的。你们别怕,孟家不会有事的。”

    九娘心念急转,灵光一闪,脱口而出:“可翁翁毕竟犯下了谋逆大罪——”六娘一惊,看向九娘。

    “不!当年太后已经赦免了老太爷!”慈姑急道。

    九娘极快地说道:“翁翁当年参与谋逆篡位,惹来灭族之祸,是两位叔翁拼死救驾,以两条人命才换来他和孟家没事的!如今他维护阮氏,私自放走她,太后娘娘再仁慈,恐怕也难容翁翁这根心头刺再次抗旨妄为!”

    慈姑脸色苍白,嘴唇翕了翕,竟说不出话来,也没有任何想要否认九娘所言的意思。六娘手足冰冷,阿妧怎么猜得到的!翁翁!他怎么胆敢?!

    九娘已证实了自己大多数心中猜想,她默默看着慈姑,忽然问道:“郭氏究竟是谁?”

    郭氏是否并非大赵子民?才会以那样的身份入宫,又和那所谓的郭家从无联系,那般被成宗独宠,才会被太后恨极。南唐遗脉?西夏贵女?契丹公主?阮姨奶奶上次在青玉堂提到的遗诏,一定是成宗遗诏。说不定就是废太子或者废皇后改立崇王的遗诏。遗诏可能被阮氏带了出来,所以宫变之后,高太后也不敢定郭氏的谋逆罪,还只能忍声吞气地把郭氏当做太妃供养起来。

    慈姑腿一软,如遭雷击,无法再看九娘一眼,跌坐到地上,只喃喃道:“九娘子——你——你如何得知——?”

    九娘蹲下身,凝视着慈姑:“她不姓郭!她姓什么?!李?耶律?拓跋?段?”

    慈姑抬起头,看着自己一手抚养大的九娘,忽然回过神来,自己一时慌张,竟被她套出了许多话。她轻轻松了一口气:“九娘子你——你既然知道了那许多当年事,何必再问老奴?老奴已经多嘴了,自当向老夫人请罪去。”

    慈姑起身,恭敬地行礼,不再看九娘和六娘,径直退出了绿绮阁。

    六娘抓住九娘的手:“阿妧!你!”

    九娘轻轻吁出了一口气:“不要紧,没事的,不会有大事。”看来她最后一句问错了。虽然还有谜团未解开,但孟家应该不会出大事,只是对不住慈姑了,九娘黯然轻叹。

    玉簪见慈姑出了绿绮阁,赶紧进来,行了礼,告诉九娘:“燕王殿下来了,在撷芳园里等着见您。大娘子正陪着呢。”

    九娘一喜,正好,她要把孟家纠缠在郭氏和太后娘娘之间的往事告诉赵栩。

    第124章

    玉簪提了灯笼,和两个侍女陪着九娘穿过翠微堂,见堂上廊下都已亮起了灯火,各房的仆从们都肃立在廊下候着,鸦雀无声。

    撷芳园里的立灯也已经都亮了,杜氏带着几个侍女正在岔路口等着九娘。

    “恐怕是宫里有了什么消息。”杜氏在翠微堂里还绷得住,看到赵栩这么晚还火急火燎地跑来,又不肯去堂上用茶,不免心慌起来,强做镇定地叮嘱九娘:“你别急,听燕王殿下好好说,听全了,再告诉我们。”

    九娘点了点头,紧了紧身上的披风,让玉簪和侍女们留在杜氏身边,自己提了灯笼往池塘边走去。赵栩的随从守在路边,纷纷对她躬身行礼。昏暗天光中,隐约可见赵栩立在池塘边的树下,似石像一般对着池塘一动不动,她心里顿时忐忑不安起来。

    “六哥?”

    赵栩回过神来,微侧过身子,见到九娘一身丁香色宽袖对襟杏花纹大披风,提着一盏风灯,巴掌大的小脸上带着些许疑惑和焦虑。他方才一路疾驰,身上的薄汗在这里站了片刻已凉透了下来,对着这曾经碧水映红花的池塘,回味着秋日红霞下在此处和九娘的每一句话。可她就在眼前了,他满腹的疑问,却忽然问不出一句来。

    “我婆婆她们可是出事了?”九娘虽然猜测不会出事,看到赵栩这般难以启齿的神情,依然觉得舌头都有些打结。

    赵栩一怔,摇了摇头:“不会出什么大事的,你收到我的信了吗?”

    “收到了。”九娘的心一宽,赶紧将自己从慈姑那里印证的线索和郭氏肯定不姓郭的事情说了,尽量说得详细周全一些。

    赵栩仔细听着,时不时问上几句,最后皱起眉头:“对了,你翁翁以前在眉州任过马军都虞候,照理说应该和眉州大族苏家认识才对,可是阿昉的二婶却说苏家不认识孟家。”他把元初的话和史氏的话一一说给了九娘听,连着细帖子的事也没有隐瞒。

    九娘先是一愣,什么时候陈家已经要递细帖子了?这么快?自己下个月才满十二岁,离《昏礼》所定的女子十四至二十可成婚的年龄还有两年呢。她不及细想,又惊疑不定起来,她在孟家这许多年,从来没人提起过老太爷往日的官职,仿佛整个孟家都是围着翠微堂、长房二房转的。

    九娘悚然一惊。这个情形,岂不很像前世她爹爹的样子?整个王家和苏家也从来无人提起爹爹以前是元禧太子的伴读。孟家也从来无人提起过翁翁在眉州军中任过职。苏家和王家又都无人提起孟家。这些若不是有人刻意约束,又怎么能让小辈们毫无所知?前世苏瞻帮程氏相看夫婿时,的确没有提过其他同科进士就直接相中了孟存。看似不经意结成了姻亲的孟家、程家、苏家,究竟是不经意还是刻意的?若不是阮玉郎,若不是他们每个人都在上下求索,是否这些前尘往事就渐渐湮没在岁月长河之中了?

    九娘将苏老夫人说起的苏王两族往事,悉数告诉了赵栩,也说出了自己的疑惑。

    “你觉得苏、王、程、孟四家老一辈的当年在眉州应该互相认识?”赵栩皱起眉:“你怎么知道王家也没人提起过孟家?又怎么知道王家一直极力掩盖阿昉外翁担任过元禧太子伴读一事?”想到阿昉所说的札记一事,赵栩心中疑团更浓。

    九娘一愣,随即淡淡道:“我猜测的。”她垂下眼睑:“在阿昉娘亲的札记上,从来没有提起过这两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