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55节

      中原战乱频繁,百姓饱受战争之苦,还要遭受契丹铁骑的□□。高祖建国,好不容易稳住了风雨飘摇的中原大地,战火却再次燃起,只为了某些人的私欲。

    淄州刺史想想那弃城而逃的杨守贞父子,将他们一城军民弃如敝屣,还下令他要战至最后一兵一卒。他凭什么要拿这么多条无辜的性命去给这不仁不义的主子铺一条逃生的路?当初杨守贞举旗易帜,没问过他们的意思,如今弃城而逃,同样没顾虑过他们。

    萧毅若想要军功,大可攻城掠地,将他们这些叛军全部杀尽,但他却没有这么做,而是送来这三个触目惊心的大字,给他们最后的机会。刺史仰头深呼吸了口气,感觉冰雨打着面庞,脑中渐渐清明,转头吩咐道:“下令,开城门!”

    还在坚守的士兵们愣了一下,随即都有些如释重负的表情。

    萧毅很有耐心地等待着,大雨将四周平野带起浓雾,气温骤降,目不能远视。他望着那两扇紧闭的城门,城楼上守卫的士兵还在忠于职守,坚如磐石。众将都在等他发号施令,既然城中没有主帅,破城不过是眨眼的功夫。他们不知道主帅在等什么?

    胡弘义策马上前:“使相,打吧!”

    “再等等。”

    终于,前方传来沉重的嘎吱声,城门居然开了!

    淄州刺史率着城中的军民出来,跪在萧毅的面前,手捧托盘,上面放着淄州的大印。

    萧铎的身后响起震天动地的欢呼声,马踏大地,赵九重感觉脚下的地面仿佛都在开裂。他转头看向身旁两鬓生出华发的主帅,依旧沉稳如山,心中十分震撼。昨日他要求领兵之后,萧毅虽同意了他的请求,但没有让他立刻出发。直到这时他才明白,原来萧毅是想把般阳城拿下,让他可以毫发无损地通过这第一道屏障。这是萧毅对他这个小将的照顾,也是对他所率的那些士兵的爱护。

    而且明知城中没有主帅的情况下,萧毅不仅没有下令一举攻破城池,而是等待他们归降。主动归降按照汉律可以免于死罪。这对大汉,对百姓来说,都将是幸事。

    此刻,赵九重第一次领悟到,那些横征暴敛,鱼肉百姓的藩镇节度使,根本就不能称之为军人。一个真正的军人,能给国家和百姓带来的是庇护和安定。难怪萧毅能教出萧铎那样的儿子,虎父焉有犬子?

    萧毅感觉到身旁敬仰的目光,转身对赵九重点了点头:“去吧。”

    “末将得令!”赵九重大声喊道,率着上百骑兵绝尘而去。

    ***

    汉宫崇元殿,朝臣正在议事,汉帝依旧是心不在焉地听着。

    东边的战事进展顺利,萧毅不愧是老将,兵不血刃地拿下了淄州般阳城,只是让杨守贞父子给跑了。张永德那路也进展顺利,永清节度使节节败退。反而是三路叛军中最弱的泰宁节度使,与最善战的萧铎成了胶着之势。

    萧铎围着泰宁节度使在濮阳,迟迟不攻。汉帝派了三个信使前去催问萧毅,萧毅却一次都没有回信,萧铎也依然是没有动静。汉帝摸着扶手上的龙头,眸色深沉,萧家父子竟然这么快就不把他放在眼里了。

    眼下朝臣在议契丹的国事,耶律都莫杀了皇太子,成了辽国的新皇。他正在整顿国事,很有可能再次挥兵南下,一雪前耻。毕竟对于游牧民族的契丹来说,广袤的中原大地实在是太有诱惑力了。

    汉帝看向文官列前排的刘寅正在与人争论,眸中闪过狠戾之色。前次他唤傀儡戏的班子到宫中来表演,正演到兴头处,不知刘寅从何处得到消息,竟来到他面前把戏班子全都赶走了。他堂堂天子,颜面扫地,当真可恶至极。仗着自己是先帝的旧臣,就可如此挟制于他?!

    朝臣争论不休,有的要提早准备粮草以备战,有的说杞人忧天。汉帝想要插嘴说两句,但那些老臣的声音比他还大,根本没有人要听他说话。这些先帝留下的老臣向来跋扈惯了,自认有开国之功,又有辅政的遗命,一直不肯放权,牢牢地压在他的头上。

    汉帝一脸晦暗,觉得自己再不反击,恐将永无翻身之日。

    这时,王汾上前禀道:“陛下守丧期已满,可以立后了。”

    李籍看到汉帝脸色不好,忙跟着问道:“陛下心中可有合适的人选?”

    这句话把诸位大臣从争吵中拉了回来,又争先恐后地向汉帝推荐自己家族中的适龄少女。汉帝大吼一声:“够了!”

    崇元殿这才安静了下来。

    “立后一事再议,退朝!”汉帝站起来,头也不回地走出了崇元殿,吩咐宦官去往太后的寿康宫。

    寿康宫中,韦妡俯身在铜盆里净手,仔细听着身后的动静。韦懋跪在太后的榻前,诊脉之后说:“太后的病已经稍有起色,疼痛的次数也减少了。草民已将试过的药方都交给太医院,明日起就让太医继续为太后调理。”

    “怎么,你要走?”李太后蹙了蹙眉。这些日子她的确觉得好多了,还想着韦懋若能留下来,自己的心绞痛或可痊愈。

    韦懋伏在地上说道:“草民家中来了急信,妻子有孕但胎极不稳,心中十分挂念,还请太后体察。”

    李太后看了眼手腕上的紫檀佛珠,抬手道:“起来吧。你劳苦多日,哀家赐你金银各五十。这已经很少,权当做一点心意,你就不要再推辞了。”

    韦懋本想谢绝,这些日子,李太后赏了很多的东西,都被他回绝了,这次再推辞,显然说不过去,便顺势谢恩了。

    “还有韦妡……”韦懋张了张口,李太后道:“这丫头性子娴静,任劳任怨,哀家很喜欢,倒想多留她几日……不如问问她自己的意思吧。韦妡,你过来。”

    韦妡连忙走过去,跪在韦懋的身边说道:“民女愿留下来,侍奉太后。”

    韦懋愣住,看了韦妡一眼。李太后露出笑容,点了点头:“正好哀家也不舍得你走。”

    韦懋知道自己若要强行把韦妡带走,恐怕今日连这寿康宫都出不去。不知不觉间,韦妡已经收买了太后的心。她的去留已经由不得他来做主。

    韦懋不得不独自离去。

    他走了以后,韦妡坐到李太后的身后为她按压肩膀。她的手法好,穴位拿捏得准,比宫女捏得不知舒服多少倍。刚开始,她是跟着韦懋一起进宫,然后太后便屡次单独召见她,最近连皇帝也常来寿康宫了。

    李太后闭着眼睛,屏退了殿上的人,忽然问韦妡:“你留下来,并不是为了哀家吧?哀家瞧着皇上好像对你像有几分意思?”

    韦妡的手顿了一下,连忙解释道:“太后说哪里话?皇上只是觉得与民女聊得来,偶尔让民女陪驾说话罢了。”

    “哦?你们都说了什么?”李太后随口问道。

    韦妡自如地回答:“就是说些民间的事。民女在宫外看到的新鲜有趣的表演,都说给皇上听。皇上说他这只雀儿,大概飞不出皇宫的高墙了……”

    李太后沉默了一阵,出神望着旁边鎏金的博山炉,直到外面传来宦官的唱叫:“皇上驾到!”

    韦妡连忙起身跪迎,李太后也坐了起来。汉帝进来,先向李太后行礼,然后命韦妡从地上起来。他坐着与李太后说了一会儿话,就提出让韦妡陪他回滋德殿。

    李太后没有不允的道理,特别是听了韦妡那段话后,对汉帝还生了几分怜惜之情。汉帝好玩不近女色,后宫中至今也没什么女子,若能有一个体己知心的人,也不是坏事。何况韦妡的性子柔顺,极好掌控,不用担心霍乱后宫。

    寿康宫到滋德殿,是一段不算短的距离。秋高气爽,有鸟雀成群停在宫墙上啁啾。汉帝驻足仰望,眼中流露出羡慕之色。

    “你说,当皇帝有什么好?”汉帝嗟叹道。

    韦妡笑了一下:“记得民女第一次在花园中看见皇上时,皇上正在斗将军虫。民女没认出您是皇上,还向您问路。您好心地指了路,民女那时候还想,这宫里头的人,也不都是那么冷漠的。至少您让民女知道,皇帝还挺平易近人的。”

    汉帝扯了扯嘴角,看她:“你觉得,朕是好皇帝?”

    韦妡点了点头:“皇上贵为一国之君,其实不用在意旁人的眼光。可否告诉民女,您今日因为何事不快?”

    汉帝便将朝堂上的事讲了,义愤填膺道:“那帮老臣有几个将朕放在眼里?还有那个萧毅,也是可恶。朕命人去了淄州三次,询问他战况,他竟连只言片语都不回复!”

    “朝堂上的事,民女不大懂。不过皇上为什么要让那个刘大人放肆呢?也许就是您的纵容,让他们变本加厉。您得给他们点颜色看看,不就没人敢轻视您了吗?”韦妡说完,看到汉帝的脸色一变,连忙低头,“民女说错话了。”

    “你没说错,是朕太懦弱了。”汉帝重重地说了句,一言不发地往前走,韦妡连忙快步跟上去了。

    晚上,韦妡留在内宫,没有回来,宫中只派人来萧府说了一声。韦懋在韦姌的院子里背着手走来走去,王燮按着头道:“懋哥哥,你别走来走去的,我头都晕了。至于那个韦妡,她兴许就是想做汉帝的妃子了,你还能拦着不成啊?”

    韦姌正在喝茶,闻言差点没把茶都喷出来,斜了他一眼。

    “我说错了吗?不然她一个弱女子还能把这大汉江山给搅动了?不可能。依我看,你们就是想太多了。”王燮摆了摆手,喝了口酒,就着菊花做的糖面蒸糕吃。

    韦懋又走回来坐下,手压在膝盖上:“要不我去问问慎之?把韦妡一个人留在这里我真的不放心。”

    韦姌悠闲地转着手里的茶杯,回想韦妡这些日子来的表现,的确是滴水不漏,十分出色。但幕后的人既然在结网,韦妡只不过是其中的一环,有没有她,最终都会导致同一种结果。韦妡不过是份助力罢了。相反若是顺着韦妡这条线索,说不定能在这重重迷雾中,见到一点光明。

    “她既然有本事留下,就算你强行带走了,难道就不能再想办法回来?我们不如看看她到底想干什么。这里有三叔公,王燮,府里头还有婆母,出不了什么事的。阿哥,你还是快回九黎吧。”

    王燮也附和道:“对啊,不就是个韦妡吗?又不是有三头六臂,懋哥哥,我阿姐可还盼着你呢。”

    韦懋权衡了一下,决定明日去见过顾慎之再回去。

    阳月走过来,不敢看韦懋,只附在韦姌耳边说了两句,韦姌站起来道:“你们俩少喝点,我先回房去了。”

    看着她快步离去,王燮笑了笑,小声对韦懋说:“看夭夭姐着急的样子,肯定是军使来信了。”

    第80章 玉鸾(修改部分剧情)

    是萧铎寄来的家书, 韦姌迫不及待地坐在书桌后面看, 信纸上是熟悉的字体, 开头写道:“卿卿吾妻爱鉴。”

    韦姌一下子红了脸,将信纸覆在脸上,墨香淡雅, 好像还留有那人身上的味道和温度。他原来用的香里含有麝香,不知何时换了, 变成类似澡豆的清爽味道。

    韦姌深呼吸了口气, 才接着往下看。

    信中多是提到前线的战事进展, 还有对她的思念之情。最后写道:“字已颇似,夜夜梦卿,归心似箭。”

    上次她的回信是把最近写的一张字帖寄给他,内容选自南唐冯延巳写的《谒金门》:“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斗鸭阑干独倚, 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 举头闻鹊喜。”

    当世北方战乱, 南方诸国偏安一隅, 休兵罢战。南唐辖三十五州,比年丰稔, 兵食有余。况且国境之内手工业发达,商业繁荣,对外开放,十分富庶。安定的生活环境也孕育了不少鸿笔藻丽的文人墨客。冯延巳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韦姌将信纸铺在桌上, 摸了摸萧铎那凌厉的笔锋,觉得自己的字还是形似,神不太似,少了这股霸道张扬。她忍不住露出笑容,又重头看了一遍,仿佛那人就在眼前说话。他离家已经两月有余,听柴氏说萧毅从前线发回来的也都是喜报,如若顺利,年底应可归。

    从前她心牵孟灵均之时,也因他偶尔来自蜀地的三言两语而欢喜。孟灵均由于出身和教养所致,言辞之间谨慎考究,未有一字逾越。他的信是可以当做散文逸句来细品的。萧铎则与他大大不同,言简意赅,直抒胸臆,生怕自己滚烫的情思不被读信的人知晓。韦姌每看一行字,便觉脸红心跳,情态与当年也是天壤之别。

    阳月端了碗热腾腾的乌鸡汤进来,看着韦姌喝了,担心地说道:“小姐的月事又迟迟不来,会不会是身上有何不对劲?不如明日请个专治妇人科的医士来看看?”

    韦姌不以为然道:“月事不准也是老毛病了,请个医士免不得要惊动母亲那边,还是算了。何况你见过哪个身子不对劲的胃口像我这般好?不过月娘,你再这样喂我,我会变成个大胖子。前朝是以丰腴为美,现在可不时兴这个了。”

    阳月收了碗筷,忍不住笑道:“军使一直说您太瘦,养胖些才好。”

    “他也就是嘴上说说,你怎能当真?对了,昨日薛姨娘那里请了女道士来做法事?”韦姌一边漱口一边问道。她与薛姨娘向来是井水不犯河水,是以也未曾多关心。下午她偶听侍女闲谈了两句,也没有听清。

    上次邺都的事之后,韦姌对女道士着实没有好感。朱氏请到家里来的那个女道士后来也被萧铎抓了,审问之后,供出她为了一己私利,坑害了不少富人家中姬妾的罪行,最后被处以绞刑。

    阳月点头道:“听说是回香那丫头撞了邪,老梦到什么鬼魂喊冤,很邪门的。薛姨娘就让人去道观请了个女道士来,屋里贴满了符纸,弄得人心惶惶的。”

    “什么鬼魂?”韦姌追问道。

    “具体的奴婢也不知,要不明日请二公子来问问?”

    “也好。”韦姌不相信什么鬼魂之说,就怕是有人故弄玄虚,在后宅里头兴风作浪。

    第二日,韦姌一大早就送韦懋出门,高墉正指挥人把礼物搬上马车,阳月也在旁边帮忙,她不经意间看了韦懋两眼。老天爷给了她这两个多月,让她每日都能看到韦懋,虽然没说过几句话,但她已经知足了。

    她与秀致不同。她很清楚韦懋不会属于自己,他们之间远如云泥。心底除了爱慕便只有对他无尽的祝福。他过得好,她又有何求?

    “王燮现在禁军里头当值,每日要点卯,所以不方便来送你。”韦姌把包袱递给韦懋,“阿哥,路上小心。”

    韦懋心事重重,眉间还有一股愁云,不放心地叮嘱了几句。韦姌点了点他的眉心说道:“阿哥就放心吧,我这里不会有事的。替我向嫂嫂问好,别忘了调查邹氏,我等你的消息。”最后半句她是压低声音说的,脸上带着轻松的笑意。

    “嗯,你好生照顾自己。”韦懋拍了拍她的头,转身跨上了骏马。

    来时是三人,回去变成他一个,不过这样赶路就快多了。

    萧成璋回府的时候,刚好看见韦懋离去。韦姌本要入府,听身旁阳月叫了声“二公子”,便看向街的那边。

    萧成璋着上襦下裳,头戴方巾,跑过来行礼:“大嫂。”

    “二公子最近在忙什么?总看不见你的人影。”韦姌笑着问道。

    萧成璋玩着手中的折扇:“京中好玩的去处很多,大嫂若有兴趣,我可以介绍一二。”他凑到韦姌面前,低声补道,“我不在府中,也实在是怕了我娘。她总要给我说亲事,又是那些世家贵女,要是再来个王雪芝谁受得了?”

    韦姌忍不住掩嘴笑,和他一道入府,说道:“我乃女儿身,出入杂乱之所多有不便,二公子的好意便心领了。听闻薛姨娘的住处近来不太平?”

    萧成璋的眉毛挑了挑,似乎不愿意提起这个话题:“只是小事,我们可以应付。大嫂,我先去母亲那儿请安。”

    韦姌观他神色不对,像是要故意避开自己,不动声色地说道:“我正好也要去母亲那儿请安,不如一道去吧。”

    萧成璋知道躲不过,只得硬着头皮与韦姌同行,好在韦姌也没有继续追问。

    在北院给柴氏请安之后,柴氏也问起薛氏那里请女道士的事情。薛氏请之前已经向柴氏禀报过,柴氏原以为不是什么大事,也没上心。但这两日隐有愈演愈烈之势。

    萧成璋支支吾吾半天,柴氏正色道:“有什么话就直说,这里没有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