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44
。”
这次饲料厂一共招了五个人,一个高中生四个初中生,郁一佛是里面考试得分最高的。
他们本地工厂基本分化工厂和加工厂两类,在同样的条件下大多数人当然都更倾向于福利待遇高的工厂,饲料厂不像化工厂产值高,又不比服装厂食品厂等福利好,招人的学历要求比较低,最后才只有一个高中生。
郁一佛正式报道的时候认识了另外四个人,都和她年纪差不多大,三个男同志一个女同志,唯一的高中生就是其中一个男同志,女同志叫孙娟,她们分到了一个宿舍,睡上下铺,宿舍里另一个上下铺睡的是老职工。
因为是单人宿舍,住在这里的人基本都没成家,新老职工间年龄相差不大,所以宿舍四个人很容易就相处在了一块。
她们新来的五个人刚进厂都是实习工,工作三个月后没出问题就能转正,转正后工资会比实习工资高七八块,福利也都更好,不过郁一佛最在意的不是这个,她更关注报名夜校。
她问了夜校和工厂里已经在夜校学习的工人,夜校报名和其他学校的报名时间都差不多,只要自己注意着夜校的消息就行了,不出意外基本不会变动,她在那之前当上正式工就有报名资格了。
夜校没有固定的学年制,每个学生进去学习多长时间都是不一定的,如果学得快的话来年就可以参加高考,郁一佛有这个想法。
现在离开学还有四个月,她每天工作完回宿舍就会看一看书,书本是正在夜校上学的老职工推荐的专业有关的书,她家人都是农民,她觉得自己对农业最感兴趣,看的就都是农业相关的书,中间回家的时候还从她妈留下的那些书里找了几本参考着看,哪怕上夜校不学这些,她先学了也是自己的知识。
饲料厂的工作技术要求不高,郁一佛和其他人培训了一周就逐渐上手到了工位上,男同志分配的工位是重力气活,女同志分配的工位是轻力气活。
没办法,饲料的生产流程就是这样,几乎没有不费力气的,生产中间要投料结尾要装货,她和同宿舍的孙娟就都被分到了生产前期的粉碎位,给制作饲料的豆粕菜粕这些进行粉碎。
刚开始当然会手酸脚酸,但她干过农活,也不觉得多累,适应几天就好了。
饲料厂一个月四天假,平均下来一星期一天,很多家远的工人会把假期攒在一起一次性在家多待几天,郁一佛离家不算特别远,然而来回路上很费时间,她也会攒个两天假才回家一趟,能在家多待些时候。
因为她的放假时间不定,杨全上高中又是住校的,所以这两个月来也没有见过他,只是偶然听杨队长说他现在学习很努力,回家除了吃饭就是学习,杨队长媳妇都怕他学成了呆子。
今年上半年收割完一季水稻,到了要种二季水稻的时候杨队长从公社那领来了一个叫做“杂交水稻”的稻种,听说这种杂交水稻产量很高,有的省份种植了这种水稻以后水稻产量翻了两个番,家家户户顿顿吃白米饭都吃不完。
杨队长把公社书记告诉他的杂交水稻的优点跟全村人讲了一遍,讲的全村人羡慕的不得了,要是他们能种这种水稻,那不是再也不用担心没粮食吃了!
激动伴随着怀疑,有人不太相信能有产量这么高的水稻,就算是啥科学家研究出来的又咋样,那以前不是还说哪哪亩产五千斤八千斤的么,最后呢,都是虚报的假的!
杨队长不管这些,他把公社给他的稻种按照土地面积分给全村人,该传达的他都传达了,他也没法强迫所有人都听他的。
不管别人,他作为队长肯定是要支持公社的每一个决定,他家分的稻种他全部都种了下去,这些稻种看上去也不是差的,就算不像公社说的一样产量高,只要不太低就行。
郁为家有些犹豫,他家一亩稻田占了家里粮食的大头,万一种坏了就倒霉了。
郁一佛劝他种,稻种不够的话还可以问不想种的人家买一些,她们这里只是个小地方,国家都这么仔细的宣传这种杂交水稻,每一个小乡村都顾及到了,她觉得不像是唬人的。
郁为家本来也不坚定,她一劝他就决定了,种吧,他们应该相信国家。
杂交水稻起初刚种下田地时和他们以前种的水稻并没有什么不同,都是绿油油的像草一样的青苗,直到水稻抽穗,这种新的杂交水稻才显现出不同来。
杂交水稻的稻穗比普通水稻的丰满很多,每一根稻穗上都长了满满的稻粒,可以想见水稻成熟后的样子,重重的稻粒一定会把稻穗都压弯来,和稻粒的稀疏的那些普通水稻形成鲜明对比。
郁为家摸到那满满的稻穗的时候就知道自己做对了,还好他没有自作主张。
杂交水稻生长的如火如荼时,郁一佛也正式在工厂附近的夜校报上了名。
她在厂里工作时就和一些上夜校的工人交流了很多,对夜校有了大概的了解,想上夜校光报名是不行的,报名的工人太多,夜校接纳不了那么多学生,也要进行筛选,筛选的内容就是考试。
考试是她擅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