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7
都说今天保证粮食翻一番,我看地里麦穗长的跟往年差不离,心慌慌的,没分到手里的粮食就是不实在啊。”
现在就相信粮食产量翻番,吃都吃不完的人,那不是脑筋不中用,就是懒,二流子,给自己的懒惰找借口,李明言倒挺欣赏二癞的,有眼光,选粮食就对了。
她看向身后,家里人没有出来,李花儿看见一个陌生男人,就没有再走近,也在远远的站着,于是小声说下次去窑头镇再给。
***
大队部非常简陋,院墙都没拉,几间半砖半土的房子就那么孤零零的耸立在一片平地上。几间房子前面是李家庄的生产队长,李花儿的爹,正在自己搭的灶上吃早饭呢!
还不止他一个人,还有个老头子,愁眉苦脸的,把大碴子粥喝的呼呼啦啦。
见到两个姑娘过来,知道是找李队长的,羡慕地说:“李队长这队长当的好,几天不回去村上人都惦记着。”
李队长嘿嘿的笑了,转头却是不高兴:“你咋来了,粮食送过来了,够吃,没事赶快回去。”
“爹,我对象说,他家里的一个亲戚是驻队干部的同学,要让他给你说说道理呢。”
李队长眉头皱的能夹死苍蝇,说啥子道理,他心想我能给你听道理,可是麦子可不听我讲道理。出多少力收多少麦,不是你想多少就多少地。
“讲就来讲讲么,我在这儿听了八百遍道理了,他要来我能给他讲讲。”
李队长摆出一副非暴力不合作的态度,另一位队长就蹲在那儿,披着个大袄,嘿嘿嘿的笑。另一位队长姓焦,是焦庄的队长,不用说,肯定也是个老倔头,不然不会留在这儿跟李队长搭伙。
“你这个思想是不正确地,估产量是为了小麦产量飞跃打头阵,咋能当缩头乌龟?”一个笑眯眯的干部模样的人背着手走过来,不失时机的开始了他的思想教育。
“都说两百斤了还不飞跃?高庄的地恁赖,说四百斤不是在哄人吗,这你也信,董主任没下过地吧?”焦队长将头一扭,“不下地的干部在几辈子的老农民跟前谈产量,笑人!”
董主任没有一丝动容,甚至还是笑眯眯的:“上头才开完会,叫粮食翻一番,谁敢不听?夏收后说不定还翻,谁也说不准,去年全省粮食两百亿斤,今天必须达到七百亿斤!”
李明言疑惑地问道:“55年不是说定产之后原则上亩产三年不变吗?”
董主任有些意外的看了这位姑娘一眼,没想到三年前的农业政策条例居然能出自农村姑娘之口,“那——现在不是实施新的五年规划了,也要顺应时势。叫生产队长来打包票,也是让你们精心的意思,麦收之前再施施肥,产量还是能提高一些的嘛。”
作者有话要说:我很想日六千的,嘤嘤嘤,可是我卡文
愧疚的给你们发红包,这章留言的都有。
第22章
焦队长将烟袋锅在鞋上猛磕一下,也不说话,显然是已经习惯了这位董主任的说话方式。
两位队长不接他的话茬,显然是要跟这位主任耗到底的态度。
反正自己家离的不远,开大会有吃有喝,队上的事也安排好了,可是董主任是个城里人,耗上一个月不回家看他急不急!
可把李花儿气的不清,“怎么能说话不算话呢,今年麦子扬花上浆都好,最近也风调雨顺的,可是,再翻也翻不了一倍!”
道理谁都懂,可是这不是规定下来了么,谁还管你实际情况啊,理论上完不成,创造条件也要完成。
董主任笑面佛的脸上终于有了别的表情,似乎是同情还有别的什么,他无奈地说:“我老家也是农村的,还能不懂这个?”
两位队长是个老农民,不懂上面那些弯弯绕绕的,就知道这个人不实诚,不敢说真话,暗地里鄙视董主任。
李明言知道大势无可更改,只能问:“那您看最低产量得是多少啊?您在城里也有家有口的,孩子也都想着您回家,我们庄上也得上工呢,南地几块地种啥都拿不定主意。少了老队长也不行。”
董主任沉吟一下,然后去看两位队长的脸色,彼此都有些松动。
“现在有两种情况,一个是亩产报上去。另外一个就是丰田产量,搞好一亩地,亩产千斤以上。”
两位队长听到说这个,又是愤愤的,暗自嘀咕全村的粪水都上,小麦也产不了千斤。
只是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也都知道这次的事情必须有个了结,两位队长跟驻村干部拉锯也就··························是为了能给大家伙多留几颗粮食。
老队长发话了:“选丰产的,叫其他地块儿给它匀匀,匀出来一千斤。”
怎么看都是选一块儿丰产试验田划算,多也总共多一千斤的指标,如果算亩产,一亩地多出来一百斤,那几百亩地多出来的可就是一万斤啊!
摁完手印,大家都收拾铺盖卷儿回家。
李花儿抱怨她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