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92
清穿也不戒网 作者:凤戈
有那感情丰富的,还投入地唱起了戏词:一程程钱塘相近,蓦过了千山万岭,锦层层过眼烟云,虚飘飘,魂断蓝桥境……
姜妍和秋官道了别,拉着玄微准备找李保国回蕉园。
却听角落里,几人正说着明史案。
“你说这庄廷鑨干什么不好,偏偏要修明史,死了都要被开棺焚骨,还连累老父惨死狱中。”
“是啊,涉案犯人七十余人都已经羁押到杭州虎林军营了,三日后就要在弼教坊广场开刀问斩,还要我等读书人都去观刑,你说这是什么意思。”
“还能是什么意思,孔庙的那块卧碑忘了,士子不得议论时政。我等就该夹着尾巴做人,更遑论碰明史这种东西。”
“就是这牵连的范围太广了些,前后折进去千余人。”
“是啊,庄廷鑨之弟庄廷钺,做序的李令皙,校阅的茅元铭、蒋麟征、张寯、韦元介、潘柽章、吴炎、吴之镕、吴之铭,全部凌迟处死,家人发往宁古塔。
凡刻书、卖书、藏书者,全部处死。”
“有这么严重?”
“真就这么严重!就说几个我认识的,像那刻字的汤达甫、印刷的李祥甫、书坊东家王云蛟都在虎林军营待斩呢。湖州府教授、苏州浒墅关主事李继白就因为买了《明史辑略》,也要问斩。”
“哎呀李兄,我得赶紧回去查查我那书坊有没有《明史辑略》。”
“王兄这么一说,我也得赶紧回家,看家中可有淘气的小子误买了这要命的书。”
第57章 明史案
“明史案”是康熙初年一桩牵连甚广的文字狱。
起因是浙江乌程的庄廷鑨因病眼盲,想效仿历史上同为盲人的左丘明,著写一部史书。买了前明天启朝大学士朱国祯的明史遗稿,延揽江南一带有志于纂修明史的才子吴炎、潘柽章等十六人加以编辑。
要命的是书中仍奉尊明朝年号,还提到了建州女真的事,直呼□□哈赤为”奴酋”、清兵为”建夷”。这就跟明明已经是新中国了,有人写书偏偏用民国xx年或者宣统xx年表示时间一样。
因此,凡作序者、校阅者及刻书、卖书、藏书者均被处死,杭州将军松奎、浙江巡抚朱昌祚以下所有官员,革职查办。可见这事的严重性非同一般。
东厢房里,玄微捧着《明史辑略》,迟迟没撕碎投放到火盆里。
他对书一向珍重爱惜,无论如何都下不了这个手。
姜妍看着他纠结的小模样,劝道:“要不就不烧了吧,藏得严实一点就好了。”
自在荟芳园听了一耳朵话,她就百度过“明史案”,十分可惜《明史辑略》和其他反应明朝历史的书籍被毁禁一空,后人只能通过清朝修撰的《明史》来了解明朝。
清朝修《明史》用了近百年时间,修史的汉官杀了一批又一批,《明史》每完成一部分,康熙、雍正、乾隆都要仔细审阅,有不合心意的地方都叫史官修改后才会最终定稿。
所以说《明史》的真实性是要打个问号的,只有多多保留民间的史料,才能让后人了解到历史的真相。
想到这儿姜妍忽然感觉到了沉沉的历史责任感,她就算做不到拯救中华民族于水火之中,好歹也可以多保留一点古代的书籍啊。
有清一朝篡改毁禁了无数的民间书籍,比如《天工开物》、《明实录》、《抚安东夷记》、《海防纂要》、《军器图说》等等。
而她只要在这些书被篡改毁禁之前,搜集这些书,并且藏起来,给后人考古发掘,就是历史的大功臣了,也不辜负她穿越者的身份。
玄微听了姜妍的话,扑灭了炭盆的火,说,“我们把书藏起来吧,就埋到地下好了。”
然而两人在蕉园转了一圈,都没确定好埋书的地方。
玄微犹豫道:“还是把书埋到外面吧,要是埋到蕉园,万一被人挖出来就说不清了。”
姜妍深觉有理,提议道:“这样吧,我带你去个地方,保证隐秘。”
这个地方就是上次她和铁蛋,把狂犬病发作的猫扔扎克里脸上的那处荒宅。
这处荒宅由于屋顶塌陷、墙壁倒塌、杂草丛生,连流浪乞丐都不往这来。
李保国在外面看着驴车,姜妍和玄微抬着小木箱和花锄进了荒宅,哼哧哼哧地在最角落的地方挖了一个深坑,把装着整套《明史辑略》的小木箱埋了进去,还用碎石瓦砾伪装了一下挖掘痕迹。
埋完书,姜妍忽然想到,只简单地用油纸包起来,一年不到这些书就得受潮发霉腐烂了吧。但看着玄微兴奋的神色,就没提这一茬。
“明史案”算是杭州城的年度大事件了。
行刑那天,清河坊大街上几乎每一个行人都在议论着各个版本的“明史案”,往弼教坊的刑场蜂拥而去,连过路的车马都难以通行了。
坐着驴车出行的姜妍和玄微只得停在了街边,等着人群过去。
姜妍嘟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