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53
九零年代富二代 作者:沈桑榆
么牵扯,服装店当初的确也是靠着杨家的亲戚做起来的。
离婚之后,于丽英让她先别急的装修新房子,先住他们的旧房子里。
于丽凤也不逞能,暂时先住下了,她首先就是要找一门工作,养活她和女儿。
她手里没多少钱,她还是打算做老本,以前她是卖广州那边的衣服,新潮是新潮,运过来也费不少运费,她早就听说杭州和嘉兴那边服装厂很多,就打算去那些服装厂拿衣服,广州的衣服是新潮,但她自己看不到,也害怕拿回来卖不出去,只敢让人拿基础款。
她就打算重新开个服装店,自己去进货。
原本杨芸芸在杨家附近的小学上学,搬到方家旧房子以后,她就给女儿转学了,转到方知浓那个学校,原先那个学校都是周围认识人家的孩子,于丽凤不想孩子继续在那样的环境里,小孩子无意间的话其实比什么都伤人。
杨芸芸难道真的会一点也不知道吗,并不,从旁人的一些言语中她也能懂一些,比如,她爸妈离婚是因为她爸爸做错了事情。
有时候于丽凤忙的时候,于丽英就会一起接回来,杨芸芸周末的时候也是多数在方家的,于丽凤可不放心她妈那张嘴会不会在孩子面前乱说什么。
经历了家庭的分离,孩子肯定是有影响的,杨芸芸就显然更加懂事了一些,方知浓却觉得这种事情早点了解对孩子也是一种解脱。
表姐妹两也更亲近一些,于丽凤也能专心忙事业,她重新开了一家服装店,在新的步行街这边,她挑衣服的眼光不错,又有多年经验,很快又有了新的一批顾客。
她现在就住要卖女装,利润大,自己也打扮了起来,时髦一点才会让人觉得衣服时尚。
98年过年的时候,杨建设把广州那边的女人带回来了,见了杨家两老,大概是要结婚,于丽凤二话不说,把杨芸芸改名改姓了,叫于艾芸。
于艾芸如今远离了原来的生活圈,只是会偶尔去看一下爷爷奶奶,杨建设经常跑广州,她有没有爸爸其实也没多大的感觉了,改名她也乐意。
98年的时候于振兴所在的厂倒闭了,所有的人都下岗了,于振兴迷茫了好久,为了家里只能找个工厂的车间继续上班,也找过方季康,但方季康在市里的只有办事部门和研发部门,如今只招高中以上的学历。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于丽英的药店也从一家到三家,到2000年,她开了六家,遍布了整个W市,还开到了苏州市区,当2000年国家出台了药品行业的相关政策,不允许药厂直接销售给药店,允许药厂可以竞拍招商。
也就是说要有中间的代理商,于丽英拍下了她一直合作比较好的五家药厂的大部分药物的五年代理权,并且成了康英大药房的品牌。
2000年的时候,方知浓上五年级,方如初也上初三了,方季康决定送他去上海的一所中英合办高中去读书,因为他们家可能要搬到上海去了。
康达的发展越来越快,镇上的工厂已经无法满足,方季康决定在W市的经济开发区建立一个大型产业园,并且将国内的总部转移到上海,越来越多的外贸订单他决定在上海也建立产业基地。
99年的时候康达又经历了一次股份重组,将康达光电单独作为一个子公司,康达如今不光经营光电,还涉及房地产和热电能源,但光电是主要产业,当财富是会不断自我生长的,一倍变两倍,两倍变三倍。
方季康也更加注重孩子的教育,他身边不少人都把孩子送出国,方季康也考虑过,但他舍不得孩子这么小就一个人出去,W市的教育的确和发达地区差异还是有的,上海那边有很多中外合办的私立高中,大部分学生都是为了出国的。
前段时间他去参加一个老总儿子的结婚酒席,新娘是上海那边一家公司总裁的女儿,这倒是挺门当户对的。
那人就说了:“这年头指腹为婚也太封建了,不时兴。但是你也想他给你找个满意的媳妇啊,把他身边放上你满意的媳妇不就行了吗?我也没逼他必须要和谁,反正就把他放那个圈子里,总归有看上的。”
方季康恍然大悟,人都是有圈子的,你希望你的儿子以后找的是门当户对的大家闺秀,那你肯定不能让儿子身边出现灰姑娘。而那些私立高中就是无形之中设定了这样一个圈子。
所以方如初高中就要去上海的德威国际学校就读,而方知浓初中也将进入这所学校。
25、025...
德威是这两年刚成立的私立高中,改革开放以后,首先富起来的一代开始寄希望于下一代,独立于公立高中之外的私立高中就应运而生,中英合办,全英文教学,与英国德威同步课程,聘的教师都是全球顶尖名校毕业的,设施更是不用说。
与之相匹配的也是高额的学费,每年的学费高达2.14万美元。
即便高中要去上海了,01年方如初仍是参加了中考,中考成绩全市第三,连苏州市最好的高中都来问他要不要去就读。
方季康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