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分卷阅读232

      花娘记 作者:小乙

    世人皆慕英雄,楚秋山也是。

    他或许有着不少肮脏的手段,但他绝对不会用来对付独孤平。

    正因为楚秋山没法恨独孤平,他才会在受封侧君后,感到分外的委屈与难受。

    小乙也是难得全法。

    谁都没错。

    我想,这大概是NP文里,最为纠结的地方吧。

    这故事里,每个男主的爱都是有独占性的,谁都希望能独占爱侣。

    可惜,阴差阳错、世事难料。

    这个故事里,小乙和身边的每个男主的感情,都或多或少的,有些波折。

    譬如,督公田有产,如果他在送小乙去花楼的路上,在小乙哀求他收留时,改了主意、软了心肠,那小乙必会感激他,必会想尽办法报答他。田有产心机多,有的是时间与机会,让小乙渐渐爱上他,而且,只爱他。

    又譬如,楚秋山,如果他在最初,对小乙再好一些、更早一点发现自己的想法,将她悄悄养起来,不去挂什么牌子,那就不会有后来名声大噪的花娘幼竹,也就不可能有席笠、不可能有后来的独孤平,也不会有田有产和其他人。

    再譬如,独孤平,如果他在发现小乙的暗中爱慕时,就选择包下她或者索性赎了她回家,结局也会大不一样。那时,小乙和楚秋山、席笠都还没有孩子,田有产也只是从被小乙讨厌的角色刚刚努力变成了浅淡的喜欢。那时,小乙对阿秋也好、对阿笠也好、对督公也好,有爱、有喜欢,但还只是以恋爱心态,彼此都还没有那么深的羁绊——深到时间也无法淡忘。毕竟,恋爱可能分手,家人却永远是家人。等到小乙有了孩子,等她经历过雨夜的生死搏杀、经历过林中生死一线的挣扎、经历过沙场征战、朝不保夕,她那时才明白,每一日都是那般珍贵,她才将他们都刻在心上,当做一辈子不能分割的家人。

    只能说,每个人都做了当时最对的选择。

    可惜,那只是局部最优解,不是全局最优解。

    唯有叹一声,世事难料。

    第141章 避暑  女尊花娘记 ( 南宫杏 ) | POPO原創市集

    7439647

    第141章 避暑  女尊花娘记 ( 南宫杏 )第141章 避暑

    第141章   避暑

    时至盛夏,一日热过一日。

    大兴宫中多高楼广厦、殿宇楼阁,少高树密林、溪流湖泊。尤其是大殿庙堂,譬如皇帝居住之所、大小朝会的殿阁等,为了彰显皇家威仪,殿前多是高台与广场,树木稀少。

    到了夏日,殿前光秃秃的场地一点遮阴乘凉处都没有,明晃晃的太阳被地面反进了屋内,阵阵热浪也无遮无拦的冲进了殿里。

    饶是殿宇深深,热浪滚滚时,仍然不够清凉。大殿里便是用上冰,用上了纱窗纱门和乘凉的水车式风扇,也挡不住那阵阵暑热。

    在朝会时,朝臣人数众多,又挤挤挨挨得靠在一处,分外热得厉害。不少朝臣热得两腋湿透、背后的衣料被汗水打湿,贴紧了身体,连里层衬衣上某个受宠小侍绣的鸳鸯戏水图,都能看得一清二楚。偏偏,尽职尽责、兢兢业业的诸位朝臣,经常在朝会上争执不休,大小朝会的时间都拖得极长。

    小乙作为一品王,大朝会不能不去,小朝会也得跟在旁边听。虽然她只是做个不发言的咸鱼,热是一样热的。

    她只好每次上朝,像个普通百姓一样,穿上透气的棉麻单衣——什么锦缎丝绸,在湿漉漉、汗津津的时候,都不如棉衣麻衣凉快!为了清凉,她甚至连衬里的里衣都要不穿了。

    为了少穿几件、为了穿舒服透汗的粗麻衣裳,她还和累尘据理力争了一番——从皇宫里出来、见惯了泼天富贵的田有产觉得,只有卖力气的穷苦百姓,才穿单层粗麻衣,连件衬里都舍不得穿,小乙作为一品王,不能穿得太委屈了!

    田有产这么一说,小乙可就挺起腰杆说话了——她原先可是做过卖力气的苦活的!小乙当下表示,至少她现在还没穿露胳膊露腿的短打——已经穿得十分“体面”了!

    总之,就上朝服装这方面,小乙通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最终大获全胜。

    可喜可贺,可喜可贺。

    小乙穿着粗衣,又不爱带金佩玉,在朝会中宛如一只灰扑扑的麻雀——自然被人瞧不起了。还有谏议大夫弹劾过一次,不过皇帝娘亲正倡导节俭,小乙便混过去了。

    至于被人瞧不起,小乙是浑然不在意的——谁热谁知道!反正此时,尚无朝会穿着的规矩。上朝的大臣们都穿的是便服,宽袍广袖算便服,小袖胡服也是便服,她的粗麻衣,当然也是便服了!若是像后世史书中记载的那般,必须得裹着里三层外三层的朝服——那她宁可光着膀子、日日挨谏议大夫的唾沫喷!

    大兴宫中暑热,城南临水的芙蓉园则凉爽许多。

    是以,每逢夏日,酷热难耐之时,皇帝都会带着后宫中宠爱的夫侍和子女,到城南的芙蓉园中避暑。

    芙蓉园在大兴城南,紧邻着曲江,园内花树繁多,景色秀美,凉亭小阁多傍水而建,还有曲水流觞、水饰小景,是皇家御用的避暑之地。

    这一年,酷暑来临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