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38
恃宠生娇 作者:泊烟
然发兵南下,朝廷欲派人领兵平乱。一路已确定由晋王领兵,另一路则交给由汉中召回的李青山。
这对晋王来说,是个绝佳的复起机会。但李青山出身草莽,有些匹夫之勇,坐到今天的地位都是自己真枪实刀打出来的。他的个性恩怨分明,睚眦必报,若知道晋王伤他的外甥,则北面的局势到底如何,现在还不好下结论。
叶明修与晋王暂无仇怨,倒是可以趁此机会,卖个人情给李青山。
……
战时,五军都督府为统兵之机要,前后左右中军各执掌一部京卫再分管几个地方的军卫,辽东都司归左军都督府管辖,宁夏中卫则是右军都督府的管辖范围。这两军都督虽然都在京中,但已年迈,无法统兵出征。
端和帝之所以还留他们在任上,一则是因为当初迫使京官承认他帝位之时,有部分京官不服,这两位都督随统道皇帝征战沙场,德高望重,坐镇军中可以震慑百官。再来端和帝为鲁王之时,便与他们交往过密,如今二人虽然年事已高,但忠君之心可昭日月。
他们世家出生,享受高爵。一直认为先皇宠信出身寒微的宸妃以及晋王不是社稷之福,在先皇在世的时候,几次干扰先皇立储的决心。
两位都督知道要兵发宁夏中卫和开平卫,皆积极点兵,可听说统兵挂印出征开平卫的人是晋王,则又觉得不放心,纷纷劝谏太子,另外改派人选。没有人比曾经为将的他们更清楚,一旦兵权交付出去,尤其是这样的大战,便很难再彻底收回来。
就算收回了帅印,也收不回人心。因为那群士兵都是拿性命在搏前程,对他们而言,谁是皇帝并不重要,能给他们带来荣誉,带来富贵的,才是真正愿意追随的人。
朱正熙也不急着否定他们,反而说道:“我知道两位都督乃是出于一片忠君之心,但眼下京中将领可堪此重任的,二位可有人选?”
左右军都督面面相觑,连续提了几人,都被坐在后方的兵部尚书王骥所否认。兵部掌天下武卫官军选授简练之政令,战时与五军都督府相配合行事,但因为五军都督府的特殊地位,兵部的权力相应被削弱,因而兵部在六部之中一直都没那么显要。
朱正熙说道:“我阅历尚浅,于行军打仗没那么擅长,但也知道九叔自小跟在皇祖父身边,随他老人家两征蒙古,打得鞑靼俯首称臣。鞑靼心里是畏惧九叔的,因为看到他肯定就会想起当年皇祖父统兵的英姿来。而且九叔每次战役都身先士卒,骁勇无畏。他虽然年轻,但已有大大小小不下二十场战役胜利的经验,比两位都督随便说出的那些个毫无军功的将领,不知强上多少倍。国难当头,愿二位可以摒弃成见,朝堂上下金诚团结,这才是我江山社稷之福。”
王骥起身说道:“臣觉得太子殿下言之有理。当务之急,并不是猜忌晋王掌兵之后会生二心,而是应该想着如何抵御外敌。毕竟开平卫一破,京城再无防线,北宋靖康之难,决不可重演。不如先派晋王前往开平卫,再暗中召回平国公或者温嘉都督,若晋王在前线不敌,到时候再撤换也是顺理成章之事。而且可由二位都督选择监军。”
二位都督也知事态紧急,最后只得让一步,推选工部侍郎方德安做监军。方德安出了名的保守,也不懂打仗,而且惯会拿着鸡毛当令箭。
朱正熙心中其实早已有了监军的人选,便是他的心腹太监刘忠,也便于将前线的消息及时传达回来。但怕两位都督再加反对,倒拖延了出兵一事,只得赞成。
等两军都督和尚书王骥走了,朱翊深才从屏风后面转出来。
朱正熙叹了口气道:“九叔,是我没用。那方德安恐怕要成为你的绊脚石了。”
“你无需自责,军中之事,我自有分寸。多谢你的信任,我定不辱使命。”朱翊深俯身拜道。
朱正熙连忙扶他手肘:“怎么忽然对我行此大礼?万万不敢受。我知你新婚就要挂帅出征,心中必定有难舍之事。只是留给你准备的时间不多,最晚三日后,便要动身。”
“我这就回去……”朱翊深要告退,朱正熙又叫住他,“等等!”
他对刘忠耳语了一番,刘忠去捧了一个托盘过来,那托盘上盖着黄布。朱正熙将托盘接过来,走到朱翊深面前:“我记得几年前你出使瓦剌,我将皇祖父所赠的飞鱼剑赠给你,护你一路平安。这次你收下这个吧。”朱正熙把托盘递给朱翊深。
朱翊深隐约猜到那是什么,跪下来,双手举过头顶接下。他将托盘抱在怀中,微微颤抖着手将黄布解开,里面赫然是一个镀金护法顶香草压缝六瓣的铁盔。这是统道皇帝的遗物,顶部的红色盔缨历经时光已经有些暗淡,但上面的每一道痕迹都是统道皇帝一生征伐的功勋。
这个他最敬爱的男人,几乎倾尽所有地教会了他这世间至高至尊的一切,却也不可理喻地夺走他母亲年轻的生命。但纵然这样,他依然无法恨他。对于朱翊深的两辈子而言,其实父皇已经离去了很久很久,但在看到这个头盔的时候,还是一下就在脑海中浮现他的音容笑貌。那是最慈爱的父亲,也是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