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泉之媳妇难为 完结第17部分阅读
灵泉之媳妇难为 完结 作者:rouwenwu
杨氏和宋小妹房间里。
宋李氏亲昵的拉着宋小妹的手,“哎哟,我的亲妹妹吖,嫂子一直知道你是个有福气的。你说这和家村和地主是多么的风光,多么有前程,多么有福气,那田、那地,都是能山头算的,你太有福气了!太有福气了!”
宋小妹把手抽了回来,冷笑道:“嫂子昨天不还拉着我说,我脑子进水了嘛,怎今儿个话就变了呢?”
“哎哟,嫂子愚钝,妹子是读过书、识过字的,不要和嫂子一般见识。”宋李氏一边奉承,一边想宋小妹嫁到和地家,她能得什么好处。
苏兰和宋二郎也进屋表示祝贺。
宋杨氏、宋小妹都没搭理他们。
宋杨氏握着宋小妹的手,让她以后多关照关照宋大郎,和地主那若有什么好差事,别忘了兄长。
苏兰和宋二郎傻站着,很是无趣。
苏兰匆匆说了,会挑几样东西,给宋小妹添妆,便出去了。
56
56、悠闲生活
回了屋,苏兰见宋二郎对这门亲事,还有些忧心忡忡,便劝他道:
“你也别想了。事情都到这份上了,咱们也只能祝福小妹了。再说,和地主这么三番五次的来求亲,可见也是真心的。别的不说,和地主那些良田好地,小妹嫁过去,吃穿就不用愁了。有真心、日子也富裕,你就放宽了心吧。”
苏兰看宋小妹、宋杨氏趾高气扬、好似以前过的不如意,看了谁的脸色,现在得了个好夫君、好女婿,便开始用鼻孔看人的高傲脸色,便知道她们一千个、一万个满意和家。
苏兰也就越发的怀疑,宋杨氏、宋小妹拒绝和家,拒绝的古怪。
不过想了一会,她就放到一边了。一是:她没能力管那么宽;二是:她不想做吃力不讨好,被人家打了左脸,又把右脸贴上去的事。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宋杨氏那么精明的人,办的肯定是求仁得仁的事。
话说和地主得了宋家应允后,立刻做着人拿了宋小妹生辰,卜吉八字。
接着又送了礼,表示订婚。后又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送来了聘礼。
话说送聘礼来的时候,那抬着四箱聘礼的八个家丁,着实让洪星村看热闹、沾喜庆的人,羡慕的眼睛差点掉地上捡不起来。
苏兰就听到好几句,说和家富贵的话。
和家现在当家的便是和正平,他上面只有一老娘,目前病中,但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便是自古就有的。
更何况,做为和家村的首富之家,在乡下良田好地百亩、在城里有宅子、店面的和家,其中自告奋勇以长辈之位,陪着和地主送聘礼的人太多太多,最后还是和家村的里正,和地主二叔接了这个好差事。
因着宋大郎家当家的是宋杨氏,所以和地主和他二叔只坐下喝茶,谈迎亲好日子是和地主他二叔的婆娘。
二婶子做人很爽利,因着她男人是里正,所以在和家村的女人中是头头一样的人物。时间长了,也不似一般的乡下妇人,她行事起来,也称得上大方得体。
二婶子先与宋杨氏闲话家常了一会,接着便说起迎亲的日子,“你说前几天吧,这雪还一层一层的下,现在雪化了,连太阳公公都冒了出来,可见天老爷也是赞成和、宋两家的亲事的。你看宋姐姐,咱们不如趁着这好时节,把婚事尽快办了,好早一日促成我们正平、宋家小姐,这对男财女貌的金童玉女,也不罔天公做美啊。”
二婶子拿了一个贴子出来,“你看再过十五天便是一个大好的日子,咱们就把婚事给办了吧。”
宋杨氏拿了贴子看了看,她说:“这日子到是好……”
正待和家人这边喜形于色的时候,宋杨氏又说:“但也太匆忙了,不好不好。”
二婶子看了和地主一样,又说:“姐姐是不是怕时间急了,委屈咱们小妹。姐姐你可多心了,咱们委屈谁,也不能委屈小妹。再说委屈小妹,不是委屈咱们自己嘛。”
和地主站起来,挺着肥壮的身子堪堪施了一礼,“岳母大人在上,我对小妹之心,天地可鉴,绝不会让她受一丝一毫的委屈。”
虽说婚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今日在家,作为宋小妹的哥哥的宋大郎,还是扶了和地主起来。
他说:“正平的心意我们明白,但是没才订亲,十天半月就完婚的事啊。”
宋李氏看和家的气派看花了眼,听见宋大郎这么说,立刻使了一个眼色给他,只是宋大郎没看见。
宋杨氏也说道:“大郎说的正是。不合礼不合礼。”
和地主有些急了,二婶子立刻说:“要不再往后延一个月后,一月底……”
宋杨氏依旧不干,“一月底马上就要过年了,办亲事虽然热闹,但是天气寒冷,多有不便。而且我也还想留小妹过一个年,我看就定在年后吧。三、四月份,春暖花开,到时候我们两家热闹热闹。”
和地主差点跳起来,三、四月,那他不还得等四、五个月,这不是黄花菜都凉了嘛。
和地主张了嘴,正要说话,眼角却看见堂屋左边,被掀起的素色帘子下,宋小妹美丽的小脸。
和地主嘴巴张着,眼珠也不动了。
宋杨人看他那样子,往帘子处一看,只见宋小妹偷看被和地主逮着了,便又羞又恼的瞪了和地主一眼,接着便退回了房间。
和地主被宋小妹一瞪,只觉得全身的骨头都酥麻了,刚才心中的气,也不知泄到哪片天空下了。
和地主笑得脸上的肥肉,白白嫩嫩、方方块块似新鲜的豆腐,他说:“却是我们考虑的不是了。只因为我对小妹仰慕以久,这几天天气也好,便想着早早办了婚事。是小子的不是,小子给岳母哥哥嫂子赔礼了。”
二婶子听和地主说得动听,但也知道他不是说真的。所以,她也尽力的争取,最后婚事两家定在开年后三月初一,小草、柳枝发芽的那一天。
却说和家人走了后,宋李氏看着把宋小妹的卧房,塞得满满的聘礼,她心眼活了。
当晚吃了晚饭,宋李氏把大虎、小花扔给了宋大郎,她说:“你看你弟媳妇,现在舒舒服服的在自己房里休息睡觉,平日里嘴巴说得好听,关键时刻还得靠我。也只有我这个做大嫂是真心疼我们小妹了。哎,一天累得我腰酸背痛,现在还要抽时间跟小妹说道说道,这当姑娘啊,和当人家媳妇可不大一样……”
宋大郎带着大虎小花玩儿,宋李氏便去了宋杨氏、宋小妹共用的卧房。
宋李氏手里拿了一盘子瓜子花生,掩好了房门,方才与婆婆小姑坐在一块唠嗑。
宋李氏一边偷瞄着和家送来的聘礼,一边重复的夸宋小妹有福气。
宋小妹得意洋洋,很是享受。她好久没有像现在这样,在宋李氏面前直起腰板了。
几个月前,宋李氏当着她的面,便指桑骂槐的说她是吃白饭、嫁不出去、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老姑娘。
现在却是无论她说什么,宋李氏都不敢顶嘴了。
宋小妹可以想像明年春天,她嫁到和家,坐在椅子上,下面一众的家丁奴才跪下叫她太太的情形。
想着宋小妹都要笑出声来。
宋小妹这厢幻想有滋有味的未来,宋杨氏却不是眼睛瞎的。
宋杨氏打断宋李氏喋喋不休的话,说道:“这么晚了,你怎么还不睡?”
宋李氏捶了捶肩膀大腿,“哪里有这么好命这么早睡觉,厨房里三大锅的火锅汤底才刚熬上呢,至少还得半个时辰,才能熄火睡觉。”
宋小妹从幻想里回过神来,她说:“大嫂,我正想问起你,你得了二嫂的方子,怎么尽偷偷摸摸的在家里熬汤底,不出门做生意呢。二哥摊子上的生意,你比我和娘还清楚,天天几百文的进项,你怎么还坐得住呢?”
“哪里只几百文哟!”宋李氏打了一下大腿,“我以前见她两串素菜一文,一串肉一文,她卖的贵,我还以为她的汤底,很了不起。现在这么一算,那汤底只一些调料、油、还有骨头汤,连鸡汤都不用,根本值不了几个钱,我看她的生意,一天起码八、九百文、一两银子的进项。”
“一两银子?”不只宋小妹,宋杨氏都吓了一跳。
宋杨氏道:“你可别胡说八道。”
宋李氏扬眉,道:“我怎会胡说,难道不成给老二戴高帽,于我有什么好处。”
宋杨氏心里腹诽。可不就是有好处嘛!背地里缠着我要钱。
宋小妹急道:“那你怎么还稳坐在家里,你闲钱咬手啊,赶紧寻摊位摆摊啊。”
“谁会闲钱咬手啊,你个——”宋李氏吞下了下意识的回嘴。她在心里默念,宋小妹已经不是往日的宋小妹,现在的她是她的大财主!大财主!
宋李氏催眠了自己,她好生好气的说道:“小妹,你说咱们家这境况,我会闲钱咬手。”
宋小妹没好气的说:“不管什么境况,再多钱你也不会闲钱咬手。”
宋李氏笑嘻嘻的说:“小妹说的正是。闲钱咬手的都是傻子。”
忽尔,宋李氏叹了一口气,“小妹啊。嫂子是想方设法,恨不得把头皮抓破,也想为咱们家挣个进项。每日给娘和你、和我可怜的娃,吃肉、做衣服。”
宋李氏把脚缩在炕上,说:“你也知道你嫂子我是个一穷二白的主。你哥那也没钱,我又怕他知道了,拦着我们,连熬汤都是瞒着他,他闻到了气味,我也只说是老二媳妇送来了汤底给我们吃。你看,他一心向着老二一家,丝毫没把我们放在心上。我就想啊,我找了铺子,先盘下来,等事成了定局,你哥想反对,也没法反对,是不?”
宋小妹点了点头。“是啊!那你找着没有?”
宋杨氏觉得不对劲了,“你找的是铺子,还打算盘下来?”
宋杨氏疑,这与上回宋杨氏找她,拿钱租摊位的话,可是大相径庭啊。
作者有话要说:人心不足蛇吞相。登高,跌,必重。
57
57、悠闲生活
宋李氏似看穿了宋杨氏的想法,她扭着屁\坐在了宋杨氏的旁边:“娘,上回我不是想像二弟他们一样,寻一个摊子,整几张桌子开摊赚钱嘛!”
宋杨氏挑眉,“那你现在呢?你想盘铺子?”
宋李氏笑道:“还是娘明白我。”
宋杨氏喊了暂停,“上回你管我要银子,说是去租摊子,你是去看了摊子,还是没有去摊子?”
宋李氏道:“我当然是看了的啊。只不过摊位被别人早一步租走了。所以我就又去找,没多转悠不知道,一转悠可把我吓了一跳。”
宋杨氏拨开宋李氏故作亲昵挽着自己的手,皱眉,“怎么了?”
宋李氏吸着鞋子,跑到门外,左右看了看,掩好门,坐回炕上才神秘的说道:“我几乎转遍了咱们这凤凰城,你猜怎么着?!”
宋小妹接话:“怎么了?”
宋李氏低声说道:“咱们这火锅啊,除了二弟街边一个摊子,这凤凰城只一家有得卖!”
宋杨氏见宋李氏眼睛骨碌碌转,她不耐烦的说道:“有话就说,有屁就放,别吞吞吐吐的。”
宋李氏感觉自己又被宋杨氏打压了一回,但她还是压抑了不了心中的激动:“这一家,就是绝味楼!咱们这火锅,除了二弟一家,剩下的一家是绝味楼。是绝味楼哦!!!”
宋小妹捂着嘴,“这火锅方子竟跟绝味楼是一样的!”
“你也没想到吧。”宋李氏道。
宋杨氏啐了一口,“谁能想到。那可是绝味楼啊……”
宋杨氏的感叹,引得室内三个女人喘上了粗气。
宋李氏又接着道:“娘、小妹你不知道,别家的热锅子完全没了生意,人都跑到绝味楼前等着了。我当时急的挠心窝子,你说咱们开了店,只从绝味楼拉一成的客人过来,那我们可是从此不缺吃喝了。”
宋杨氏、宋小妹都没说话。别说一成,只半成,也吃喝不愁,能过城里人的生活了。
宋李氏口气一转,说:“你说老二一家,也是脑子进水,中看不中用的。我去了绝味楼,又转而去他家摊子上,那齐福街小半条街都是火锅的香味,摊子上从不缺排着队,等着烫菜的人,我还看见一些有钱人家的丫环仆人,交了银子,只提了汤底走。”
话说得多了,宋李氏口也渴了,她喝了一杯水,才接着说道:“你说这是多好、多容易的赚钱机会,老二家的偏偏只请了林红玉、陈寡妇两个女人帮着干活,陈寡妇还带了一个拖油瓶。每天早上出门,下午回来,不但另外安排休息日,下雪下雨还都不摆摊,这不是活生生把钱往外推嘛。”
宋杨氏斜着眼睛看宋李氏,说:“真这么赚钱?”
宋李氏拍着胸口说道:“娘,我什么时候说假话骗过你。还有,村里也有赶集的人,老二摊子生意好不好,你一问便知。”
宋杨氏沉下脸,心里头的算盘打得噼里啪啦响。
宋小妹也兴致勃勃的问了宋二郎摊子上的盛况。
宋李氏也没夸大,因为她没必要夸大,宋二郎的摊子生意确实非常非常好。
宋李氏有一种有门的感觉,她又说道:“你说这人啊,脑子不开窍是真的不行。赚大钱的门路,摆在你面前,你看都不看。老二家啊,一辈子也就这点出息了。”
宋杨氏说:“听你的口气,你的出息还很大?”
宋李氏谦虚的说:“哪里哪里。若没有娘和小妹的帮助,我脑子再聪明,没本钱,一样没出息。”
宋小妹道:“你想我借钱给你盘铺子!”
宋李氏笑道:“小妹是个聪明的,我还没提呢,你就猜到了。不错,我啊不但要盘铺子,还要盘一个大铺子,我要把我们全家都弄到城里去住,去当城里人。”
宋小妹看宋李氏,觉得她有点异想天开。
“也就老二一家没见识,每天只做半天的生意。苦哈哈每天来来回回的赶牛车。”宋李氏从怀里摸了一张纸出来,摊在桌子上,她把油灯挑大了些。
对着用炭块化成的简单线条房子,宋李氏说:“这店铺是我寻了好几天才寻到的。第三大街街中,闹市人多,临街的四合院。店面紧凑点,可以摆近三十张的桌子,如果把厨房打通了,还能再摆几张。这四合院,咱们把西厢用来做厨房,东厢放杂物,正房有四间,就咱们一家住。”
宋小妹有些迟疑了,“这么大的四合院租一个月要多少钱?”
宋李氏摆了摆手:“老板不租,只卖。”
宋小妹说:“那不得一百多两……”
宋李氏竖起手指,“二百五十两,连同他店里的桌椅,一个子不少。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宋小妹立刻转开身子,“我没钱,我嫁妆压箱的银子才几两呢。”
宋李氏拉着宋小妹坐回来,笑道:“小妹,咱们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你压箱银起码有十几两,我可知道的,咱爹在的时候,就给你备下了。”
宋小妹脸一红,“那分家的时候……”
宋李氏笑道:“咱们是谁啊!我和你是一家,可不是和老二一家是一家人。咱们不能自己人吃亏,便宜外人是不。”
宋李氏又道:“照我说,这房子也得分你半成,如果不是老三拖了咱们后腿,咱们现在能为了一、二百两银子东拼西凑吗!”
宋杨氏没听宋李氏的大话,她说:“你心到是大。二百五十两,你把房子卖了,我也凑不出来。”
宋李氏讪笑道:“我到想过卖房子,反正咱们一家以后都是城里人了,留这几间房子也没有。老二一家住着,卖给别人,院子就算可以砌墙,又小、也极不像样,所以我就想卖给老二一家,他们三十两银子总是拿得出来的。”
要是能做城里人,卖了这房子三十两,宋杨氏到是愿意,但她还是担心,万一亏了呢?
宋李氏又道:“我自己的嫁妆,加上这些年省吃俭用存下来的,又回娘家找我父亲母亲、哥哥嫂子,差不多能凑五十两银子。卖房子三十两,就有八十两,小妹压箱银有十几银,还有和家送来的聘礼,拿些好的去当铺……”
宋小妹急急的打断她,“你不能打我嫁妆、聘礼的主意。”
宋李氏拉着宋小妹的手,“小妹你怕什么。你嫂子我把自己、把娘家都堵上了,为的什么?你以为我是给别人送钱啊?!我告诉你,咱们稳赚不赔,而且是大赚特赚。嫂子跟你保证,你今天帮了嫂子,明年三月你出嫁的时候,你借给我的银子,我全部加一成,不,我加两成还给你。”
宋李氏拍着炕桌,斩钉截铁的说:“我到时候说话不算话,你叫你大哥把我脑袋砍下来,给你当凳子坐。”
宋小妹忙不迭的挥手,“我还把你脑袋当凳子坐,我有病不成。”
宋李氏掐着手指算道:“和家的聘礼我看两副一金、一银的手饰,活当也有十几两银了,有这样一来也有一百二、三十两银子了!”
宋小妹小声的道:“那还不是差得远呢!”
宋李氏直愣愣望着宋杨氏不说话了。
宋杨氏被宋李氏看得手臂上直冒鸡皮疙瘩,“你看我做什么?”
宋李氏道:“娘,这件事关系到以后咱们宋家的荣盛。娘,儿媳妇以前嘴里不干净,多有得罪,但是我是宋家的媳妇,是宋家的人,我坑谁不能坑宋家,你说是吧?”
等宋杨氏点了头,宋李氏才又说道:“娘,你存了私房的吧!”
宋杨氏没有说话。
宋李氏又道:“娘,老二老三可不是你亲生的,大郎是你嫡亲的儿子,大虎小花是你嫡亲的孙子孙女,我知道娘你一向大公无私,但是……你真没存私房钱?”
宋李氏心下忐忑不安的等待着宋杨氏的回答,除了第三大街的四合院,她还找了另一处店面。没有住的地方,只是临街的一个店铺,一百两银子可以拿下。
宋小妹是知道自己母亲真正对宋二郎、宋三郎的态度的,所以这私房钱嘛,她数目不知道,但肯定是有的。
宋小妹现在已经被宋李氏说动了,她这个大嫂虽然不说人话、有时也不做人事,做是绝对不会坑她自己。
宋小妹偷偷拉了宋杨氏的衣袖。
宋杨氏没动,但宋李氏却看见了这个小动作。
宋杨氏搓着手,哈了一口白气,“我到是有几个钱,但离你要的数差太远了,这样吧,明儿个我也去城里一趟,如果真有你说得那么好,我便找人借点。”
宋李氏无法,只能把话头落下了。
第二天,宋李氏陪着宋杨氏、宋小妹在凤凰城转悠了一圈,刚要歇脚在路边喝碗茶的时候,宋杨氏带着宋李氏、宋小妹拐了几条巷子,敲开了姓方一家的木门。
宋杨氏见的人不是别人,却是她的亲姐姐。
杨家有两字一女,宋杨氏是最小的一个。她的兄长便是宋李氏的父亲,这里便是她姐姐现在住的地方。
因为方杨氏没怎么和娘家人走动,所以开了门,看了好一会儿,才认出宋杨氏。
宋杨氏在里间和方杨氏聊了好一会儿,才出来。
58
58、悠闲生活
等回了家,宋杨氏在卧房里歇了一个时辰,才叫外面心急、等待消息的宋李氏进去。
宋杨氏把几张银票、三块银锭、并一些零碎的银子摆在炕桌上,“姐夫在外赚了不少钱,我好说歹说借了五十两,统供一百两银,剩下的你自己想法子吧。”
宋李氏一喜,伸手便要拿钱。宋杨氏把银子重新揣到了自己手里,她道:“你先去凑,待凑够,再交给我,我们一起去把铺子买下来。”
要我把钱交给你?宋李氏才上心头的喜悦,又落了下来。但转念一想,买铺子写名字,肯定是写宋大郎的,宋大郎的,不就是她的嘛。
于是宋李氏欢欢喜喜的答应了。
宋李氏动作挺快的,立刻回了娘家一趟,第二天一大早回来就把凑好的银子,摆在宋杨氏的炕头上了。
宋杨氏拿出了自己的银子,合一块点着。
宋李氏就这么看着她。
宋李氏觉得自己真是做得太对了,她没有因为租摊找宋杨氏要银子,只得了几两,便以为她没钱。找到了好的铺子,虽然算了几遍,缺口太大,但最终还是找了宋杨氏凑钱。
看到宋杨氏从怀里掏出来的银子,宋李氏想起昨晚和父亲母亲借银子时,父亲告诉她的话——小时候大妹二妹的感情是不错,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逢年过节也很少来往,怎么可能说借就借,还一借就是五十两……
我就说嘛,不是一个肚皮出来的,怎么可能对老二老三那么好。原来是表面上说的好听,背地里悄悄藏了大份的私房钱。
宋李氏顿时就觉得菩萨样的宋杨氏深藏不露了。她神不知鬼不觉藏了私房钱、还得了好名声,更劳劳把持着她们一家子。
而宋杨氏还因为宋二郎、宋三郎训斥过她……不过,最后不还是便宜了她自己嘛。
凤凰城里的一座临街的四合院。财源滚滚啊。
宋杨氏点好钱,放进了一个斑驳的红漆盒子里。她说:“和家出手大方,那副银手饰也能当个十五两呢……”
宋李氏说:“那加上老二家的三十两,也就差不多了!娘,你把房契给我吧,我去找老二……”
宋杨氏摆手,“先别拿房契,你去找老二借,等拿了钱,把四合院盘下来后,再把房契给他。”
宋李氏疑道:“为什么?”
宋杨氏横了她一眼,“如果老二问你为什么卖房子,难道你要告诉她,我们在城里盘了铺子开店……”
宋李氏笑道:“那有什么不能说的,正好,咱们店铺开张的时候,要弄得很热热闹闹的,让隔壁几个村的都知道我们一家出息了,成城里人了……”
“糊涂。”因为宋李氏找到的店铺,宋杨氏稍稍高看了她一眼,现在她看宋李氏又回到了原点。
宋杨氏心想,她这个外侄女儿媳妇做事说话,怎么总要掉链子呢。以前没嫁到宋家的时候,她怎么就没看出来,这是个缺心眼的呢。
宋杨氏说道:“事情办成了自然是要大办特办的。现在店铺都没谈下来,你急什么。还有,万一老二一家听你这么一说,不借银子,他自己开店,你要怎么办?”
“还是娘想得通透。”宋李氏跑到宋杨氏的背后,捏着她的肩,“娘,我去借是可以,但说不出个理由来,万一他不借呢?”
宋杨氏道:“你先去借,借不到,我在出马。”
于是,苏兰和宋二郎一大早正往牛车上搬汤底,被宋李氏拦着了。
宋二郎有些为难,他统供二百两银子用来买店铺,还不知道够不够呢。
苏兰笑着对宋李氏道:“大嫂,五十两可不是一个小数目,你借这么多钱干什么?怎么只你一个人来,大哥不知道吗?”
宋李氏听苏兰提到宋大郎,心中一跳,她很不烦的道:“我和他是两口子,我借也就是他借。你们做了生意,赚了大钱,就不能爽快的先借给我吗!你是不是怕我还不起,咱家的房子不就在这里嘛。你还怕我跑了不成。”
苏兰连连摇头,“我当然不是这个意思……”
宋李氏见苏兰口气软了,便又道:“竟然这样,赶紧把钱拿出来。”
什么时候借钱的这么横了,欺负她媳妇欺负惯了。宋二郎一把拉了苏兰到他身后,口气不是很好的说道:
“大嫂,咱们这个村就是刘家也不能随随便便一口气拿五十两的现银给你,你还是找了大哥过来再说吧。”
“那可不行。”宋李氏伸手拦在宋二郎、苏兰面前,她改口道:“五十两没有,三十两总有吧。”
宋二郎道:“大嫂你什么都不说,只说有急用,你到是有什么急用……”
宋李氏道:“哎哟,只不过借你几十两银子,怎么什么都刨根问底啊。三十两,你只说借?还是不借?”
宋二郎当然是不借了,他转身,却被一个声音拉住了脚步。
宋杨氏站在大门的屋檐下,“二郎,是我让李氏来借的,你拿给她吧。”
苏兰心里突的冒起一股火,这都分家了,你还这样高高在上的,说拿就拿,你当那钱是天上掉下来的,三十两是三十文啊。
宋二郎原先还想着,若宋李氏真是有急用,她说明了,或者是他大哥也知道这个事,他怎么也得把钱拿出来救急不可。
可是,什么也不说。就这么叫他把钱拿出来。他现在在别人眼里,也只是在街边做小买卖的,三十两是个人都得掂量掂量,不是他随随便便就能拿出来的。
宋二郎硬着脖子,“娘,若真有要紧事,你给儿子说说,儿子也能给你出出主意,俗话说三个臭皮匠,抵得一个诸葛亮。”
宋二郎咬死了,宋杨氏不说明原由,他不出钱,“若真有什么急事,娘赶紧说给我听吧。实在没法子,咱们把房子卖了,也要凑齐了。”
宋杨氏心里掀起了些许风浪,这宋二郎怎么对她是这个么态度,和以前完全是两个模样。
难道是这个妖精煽动的,我就知道是个不安份的东西。宋杨氏恶毒的眼神落在了苏兰的身上。
苏兰忽然想起早上倒炭灰的时候,看到宋大郎扛了个锄头出去了。
她急急的说:“二郎,我今早看到大哥扛了锄头出去了。现在家里出了急事,他定是不知道的。你赶紧把他找回来吧!”
宋杨氏、宋李氏哪敢让宋二郎把宋大郎找回来。
宋杨氏含含糊糊的说:“上回你们不是把火锅方子教给了你大嫂么,偏她是个没脑子的,看上了一个店铺,还交十几两押金,我也去看过,那店铺位置着实好,东凑西凑还差三十两……”
苏兰一愣后,道:“娘,不知道是城里那条街?我们也开摊这么久了,那城里人,可不像咱们一个村里乡里乡亲的实在,万一有虚高了价钱的,那不就坑到咱们家了嘛。”
宋李氏冷笑,“谁能骗过我的眼睛。前前后后,我打听了好几天,第三大街正中间的临街四合院,二百五十两少一个子都不行……”
宋杨氏没想宋李氏把价钱都说出去了,她亡羊补牢的说:“那老板人也不错,可以容我们先交一百五十两银子,剩下了分三个月交清。我姐那里借了五十两,李氏又回娘家借了些,现在有一百二十两……”
宋二郎脸色一下子就变了。
宋二郎不说话,也不借银子。
苏兰看这么僵着也不是这么一回说。她回屋拿了一张银票,并零碎的散银,用旧布包着送到了宋杨氏的面前。
苏兰道:“娘,我数过了整整三十两,你再点点吧。”
苏兰没说打借条之类的话,因为她觉得就算这三十两不还,都是可以了。
谁叫宋杨氏撒谎,撒的这么是时候,这么妙呢!——那天,她可是和宋二郎一起去第三大街看铺子。那老板是死活不少一分,也不让先交一部份,后再交一部份。
没可能转眼变了,而一直在找铺子,同时也关注着那四合院的宋二郎不知道的理。
宋李氏也没客气,掀开帕子点了点。
宋二郎等确实了银子无误,便叫了刚来的陈寡妇母女、林红玉上车。
却说宋大郎一家三个女人,等苏兰走了以后,才坐了同村去城里的牛车到了凤凰城。
当了宋小妹聘礼,凑足了银钱,拿到写了宋大郎名字的房契,才回了家。
三个人女人齐上阵,房契放在了宋杨氏的房间,做了一份假的分期付款给利钱的契约。
等宋大郎听到要把正房和东厢拿去抵,借宋二郎三十两银子的时候,宋大郎气得没吐出一口血来。
宋大郎道:“娘,这么大的事你怎么不同我商量商量。这做生意不是种田,不是我们做惯了的把式。怎么就……就……”
宋杨氏道:“只要吃食好,只有排着队的客人,没有卖不出去的东西。这事是我同意的,你娘活了大半辈子,难道是听风就是雨、随别人说几句,就拿全家人的性命开玩笑的人吗。”
宋大郎奈何不了宋杨氏,他转尔对宋李氏道:“你又是怎么一回事。我不是不准你去学弟妹的方子嘛,你是不是逼人家了……”
宋李氏不服气的道:“我逼什么啊。是人家自己愿意的,上回老二叫你去喝酒,他媳妇自己找我的。”
宋大郎更气了,“你还好意思说。”
生了气,但事已成定局,宋大郎只能道:“咱们这半边房子哪里能卖三十两,我去写借条,赚了钱除了补房子的钱,剩下的先还二弟,如果赚不到钱,我把房子押给他,剩下的我我不管多久也得还上。”
宋大郎找了宋三郎写了借条,然后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宋大郎交给宋二郎的时候,脸上真是尴尬的不行。
宋二郎见他执意不肯收回,便收了借条,道:“大哥不必如此。其实我也在找店铺呢。”
宋大郎问道:“你钱都借给我了,那你怎么办?”
宋二郎勉强笑道:“没事儿。你弟媳妇手艺那么好,还怕别人怕我们亏本,不分期付款不成。你忘了,我还有个在城里开当铺的舅舅呢,到时也可到他哪里支借些。”
宋大郎并没有因为宋二郎的话而宽怀,他只在想,等宋二郎要钱的时候,怎么也要把钱还给他,最好还能帮他……
就这样,三天后迎来了大郎火锅店开张的日子。
作者有话要说:存稿最后一章。码到这里我也解放了。等发完这章,我又回来了。
59
59、悠闲生活
宋大郎家中的三个女人,做起事来,也是干脆利落的,尤其关乎钱上面的事。
店面买了下来,接下来当然是开张赚钱了。
在与宋大郎摊牌后,与大郎火锅店开张中间,间隙的短短三天中。宋大郎一家的衣衫被子,通通打包到了第三大街的四合院里,粮食装袋、鸡鸭猪也都绑了脚,全部都带到了城里。
其间,宋李氏有私下找苏兰谈过,除了正房并东厢抵那三十两银子,还想把她占一半的牛卖给苏兰。
苏兰没有应他,只提了宋大郎写的欠条在宋二郎哪里。
宋李氏想起那天她在门口借银子的时候,宋二郎黑得如深渊一样的眼神,便不再言语,连在未来的以后苏兰会半用她的牛都没有计较了。
等宋大郎一家把行李在长方形的四合院安置好了后,宋杨氏漱洗干净坐镇大朗火锅店。
宋小妹虽定了亲,但是看在白花花银子的面上,也很殷勤的帮忙。
因着四合院的蒋老板也是开饭馆的,冬日里他大部份也做的热锅子的生意。所以火锅店大厅的一应桌椅、厨房的一应锅碗瓢盆都折价抵给了宋大郎,这让宋大郎一家很是省了不少事。
更有这店也有合作了很多年,送新鲜瓜果蔬菜的小贩、和一些柴米油盐的店面。蒋老板也是个好人,他见宋大郎性子诚实,他左右也无事,便带着宋大郎认识了一番。
等店面里忙的差不多了,接着便是招募小二、厨子等事儿。而这也让宋大郎一家内部起了小小的分歧。
蒋老板把店面卖出去了,但店里跟随着他的伙计管事,以后吃饭的活计却还没有着落。
时间久了,老板和员工之间也不再是单纯的雇佣关系了。
蒋老板是知道宋大郎做热锅子生意的,又特意问了他一下他还需要的人手数量。
宋杨氏告之过宋大郎盘店前期的一百五十两银子,除了宋二郎的三十两,其他便是她娘家姐姐借的五十两、宋小妹的嫁妆,还有宋李氏娘家爹娘哥嫂、加宋李氏嫁妆凑出来的。
宋李氏当时也趁势说了因为家里农活不忙,他们一家四口有老有小,这么一个店肯定是忙不过来的,便要求她爹娘、哥嫂来帮忙。
宋大郎心想外人也是请,自己人也是请,而且还借了岳父岳母那么多银子,便都一一应了。到是宋杨氏反对了,只不过宋李氏握着宋杨氏存了私房钱,分家瞒着宋二郎一家,又说谎店面是分期付款的事,宋杨氏一时竟然对宋李氏无可奈何,最后只得同意了。
不过,宋杨氏也不是吃素的。
宋杨氏自打说了店面分期付款就后悔的不行。
事后,她时常想她当时她听宋李氏说店面二百五十两银子一个子不能少,见宋二郎定定看着她的眼神,她心里一虚,脑子一片空白,嘴里就说出了什么分期,还说她娘家姐姐借了五十两。
宋杨氏捶胸后悔不已,宋小妹那几箱子聘礼,她准女婿和地主借的钱,这么好一个借口她不用,她说什么分欺付款,说什么借钱啊——这也确不是宋杨氏的失策。
因为照宋杨氏以往对宋二郎的理解,宋二郎若有钱,她问借,宋二郎肯定什么也不问的借的;第二,宋二郎没想到开店多赚钱,所以第三大街出售的店面情况,他定是不知晓的。
宋杨氏算到了一切,没算到一向木讷的宋二郎的改变。
宋二郎当时的脸色一变,那一瞬不瞬,让她看不懂、看不清、摸不透的眼神,也让宋杨氏心惊肉跳,等最后那个乞丐儿媳妇打圆场拿了银子出来的时候,宋杨氏更觉得一个响亮的耳光,众目睽睽之下打在了她的脸上。
宋二郎的改变,宋杨氏记在了心里,这成了她一件心事,不过,另一件心事却要让她烦心得多。
宋杨氏还记得凑好了钱买店铺到手里的那天晚上,宋小妹蹭了过来,问她那五十两银子是不是她不熟悉的姨妈借的。
虽然瞒过了女儿,但宋杨氏一点也不轻松。
她原本是想等店面赚了钱,先把那所谓借的五十两,一个人拿去默默的还了。可是现在现在这事儿宋二郎知道了,更有宋李氏一副知道她‘把柄’的得意样儿——这都让宋杨氏不能默默的把钱拿去‘还’了。
心里头有事,宋杨氏不弄明白、搞清楚,找到解释方法,她便睡不着觉。
当宋李氏拿娘家借了钱盘店铺,用以来请她爹娘哥嫂到店里帮忙的时候,宋杨氏也有了一计。
她姐姐方杨氏的丈夫方大年长年在外跑生意,前些年还带了方杨氏唯一的儿子方豪出去跑生意,家里除了方豪媳妇和她的一儿一女,便是方杨氏和方大年老来得的一女方玲儿。
方豪媳妇、方玲儿不去考虑,宋杨氏出口为方杨氏留了一个清闲的厨房管事一个职位。
——就这样,大郎火锅店便内定了五个职位。
蒋老板心里算了算,大堂、厨房,这样也要不了几个人了。于是他选了从他开店一直跟随至今的陈副掌管,和几个跟随了蒋老板超过五年的大堂伶俐的小二、和后厨的几个厨师。
店铺大堂里,蒋老板把人叫来,对宋大郎说道:“都是实诚人。跟了我好些年,你看得不得用?”
宋大郎想这蒋老板一上午带着他认识了不少人,为了以后所需材料又省了时间、又省了金钱,他觉得头有白发的蒋老板亲切又善良,他挑选的伙计,必然是他觉得好的,所以便想留下那几人。
只是宋杨氏、宋李氏却不这么想。
宋杨氏认为这新店用老店的伙计,不吉利、另又觉得蒋老板以前的生意不怎么好,有原因在这些小二、厨师身上,便坚决不同意。
宋李氏则想的要简单得多,她一见那陈副掌柜单薄的体格、头上的几根白发便不喜,大堂小二和厨师正当壮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