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第13章
绛玉珠(黛玉同人) 作者:闲卧云天
年味,随着正月十五元宵节的过去,渐渐淡了。父亲已开始如常去衙门办差,在家陪黛玉的时间,少了。黛玉经过个热闹的大年,略略冲淡了心中即将离家的悲意,开始考虑收拾行囊——问题出来了。
外祖母既然打得是照顾外孙女成材的幌子,暂不考虑父亲半路接她回家,最短她也得到,嗯,女孩十五才及笄,她马上要到七岁髫年了,那就是还有八年。当然,如果早定亲,她自可以早点回家,但其时,她也要早早地出嫁,在家的日子,总归不会太长。想到此,黛玉又发了会子呆。
八年,比她现时的年龄还要长,她会由个总角小儿,长成名窈窕淑女。父亲,如果无碍,其时已近知天命。这漫长的八年,要发生少事啊,她却不能再伴在父亲身边。……当然,还有她自己,如何在贾府里生存,是她的当务之急。好的开始,是成功的半,她得认真打点打点。
黛玉找个了时间,与父亲谈起此事。却发觉,父亲已早做了好些准备:管家齐叔早早备妥了银款,欲按年送往贾府外祖母处,充作黛玉的抚养之用;京郊的几处庄子的总管也得了信,年节时将庄子出的东西,先选出好的来,送往贾府;……凡此种种,不足而论,且都安排得妥妥当当,半点也不要黛玉费心。黛玉心里略算了算,不说其他零星钱两,单前两项,年即要往贾府送万两的银子,打几个与她般大小的金人儿,也都够了。唬得她瞪大了眼,只让父亲不要再往下说了。父亲慈爱地摸摸她的头,笑道:“爹爹的,就是玉儿的,就是不在爹爹身边,玉儿也是爹爹的宝贝。”说得黛玉低头,又掉了几粒金豆子。
只是转而说到黛玉的随身人、物上,父亲却表现得出奇的低调。物且不说,单说下人,他就只想让黛玉随身带个嬷嬷与个丫头前往。黛玉十分不解,父亲却自有他的思虑,黛玉听了,倒也有些道理:来是林府本较贾府位高权重,父亲怕贾府的亲戚们说他林家显富,倒使得黛玉将来在贾府,不好与亲戚们相处,且现今来接黛玉的,又是他的岳母,总不好让长辈这个心。父亲又不知贾府里,与黛玉平辈的各位的侄女,所用下人的数,按惯例是少,按父亲这为人低调的作派,自是按少的派。二来父亲也觉着,就是少了丫头下人,到了贾府,岳母自然也会给黛玉给配齐了,别的不说,他每年给这许的银子,买少个下人都够了。
黛玉边听父亲谈论,边也在思忖,父亲这番安排,若是她不知贾府的情况,也就十分的认同了。但现如今她是知道这贾府里,水可深得紧。外祖母接她的背后意思,她也只品出个二层,除了要给她那个表兄作备选新娘外,大抵还有拉拢父亲的意思在里面,不知林府为黛玉给出的大笔的银子,算不算在这些心思里面……这还只是外祖母的想法。贾府里那些个舅舅、舅妈,对她的想法,她就看不清了,比起来,二舅妈不想宝玉与她亲近的想法,算是落在明处的了。对了,宫中还有位未来的贵妃娘娘呢。如此境况,本就是到了新地方,再没两个熟手支使,如何使得。使自家的人,与使别家的人,看着般,但却在理不在亲,下人们总是有个偏向,她手中若没有几个心里偏向她的得力下人,叫她如何应对呢。……可这些,又不能对父亲直言,徒使他烦心罢了。
正在寻思要如何开这个口,带几个下人,听得父亲说到不知贾府里姑娘们使的下人惯例,黛玉心下有了主意。待得父亲歇了话头,黛玉抬头提了个建议:“爹爹,若说这贾府里姑娘们的衣食住行,咱们府里,现有几个最懂行的……不如请来问问。”
父亲抚须略思索,笑道:“你说的,是烟霞她们吧,只是,她们那时的例子,已是十几年前的了……”
“若论年月,父亲说的是,相隔得确是有些久远。可若论辈份,也只是辈之隔。又都是在外祖母身边。这规矩,大抵也是差不离的。”
父亲想想,也是这个道理,便即刻让人请了孙姨娘过来。
孙姨娘听得老爷问话,不禁笑道:“老爷可不是糊涂了,夫人自进咱们家门,上无高堂训诫,内宅里应事项,若有先例呢,自按接咱们家的先例行事;若无先例呢,夫人自是比着原来贾府的规矩,斟酌着办的。姑娘的下人配置,即是按着夫人未出阁时,在贾府里的例子,办下的……”
孙姨娘想想,又道:“倒也不全是,因着姑娘日日跟在夫人身边,由夫人亲自教导,这嬷嬷的人数,夫人还少给了两个……按贾府的旧例,应是有四个教养嬷嬷、四个大丫头,小丫头么,倒是不计粗细,总有个十来个的……”
父亲听了,点头应道:“若论公候家的小姐,服侍的下人,也是要有这个数,方是个规矩。只是,玉儿过去就带了这许……这个……”
黛玉知道父亲定又是想着要低调,不由咬唇暗恼,父亲是个会做人的,可惜这番与亲戚平易相处的心思,落到贾府里有些人的眼里,反倒是拿住了她林家落魄的话柄,真真恨人。
“老爷若是怕人带得了,太过显眼,倒也可以只带上嬷嬷与大丫头们。待到了贾府,由老太太再配些小丫头。岂不又在理,又合情。
再说了,老爷您好歹也是三品大员,咱们府上又是王候世家,姑娘这面子,也是要撑着些的。不然,遇着起子不长眼的势利小人,还道我林家,连个梳头捧镜的人,都使唤不起呢。……”
“这,倒不至于吧……”听得黛玉会受委屈,父亲的话音,就带着些不确定了。
“虽说姑娘只在老太太跟前,但贾家宁荣两府里人嘴杂,单只荣国府里现就有大舅老爷、二舅老爷两房人户……这人上百,形形□,宁可思虑着点,总是好的,老太太是个明白人,再不会为了这个恼。”
孙姨娘停了停,看了看老爷的脸色。又瞧见姑娘正望着她,眉目带笑,知是合了她的心思。于是接着道:
“若依我说,老爷为着姑娘送往贾府的银子,倒可少点,只这下人,可得配齐些。”
“噢,此话怎讲?”
“老爷您想:这银子是死的,人才是活的。再的银子,也不能时时顾着姑娘的冷热。现着贾府人事杂,老太太又有些年纪了,哪里处处看顾得到。就是二舅老爷、二舅奶奶,说句不敬的话,总归不是自家的孩子,哪得老爷这般的尽心。听说如今府里理事的琏二奶奶,是个能干的,但阖府大家子两户人的日子,都是她照应着,又没什么特别的情分,哪就能另眼看待我家姑娘了呢。姑娘若真是有点小事小情的,主子们看顾不到的,不就全靠身边的人儿提点照拂了吗?”
说到这儿孙姨娘想想,又笑道:“这是层意思。再者,贾府家大业大,姑娘去了,不过是看在孝敬老太太的份上,前去承欢膝下而已,给点银子,不过是个意思,谁还敢为着这点银子,小看了老爷与姑娘去。
……
老爷要是,实在觉着,使得银子少了,会委屈姑娘,或是心下对老太太过意不去。我倒有个两全的法子:前个儿,我听着老爷让京郊那几处庄子,年节下选好的的先送进贾府孝敬老太太。我就想着,贾府在京郊也是有庄子的,就是产的东西,大抵也是差不的。可咱们府上,于江南,湘西各地,均是有庄子的。不若各地的庄子到了日子,均往老太太那儿送点时鲜。如此来,又合了老太太喜欢新鲜物事的意,又全了老爷爱护姑娘的片心,且又别致,又尽心,又不显着咱们家拿银子压人。”
“听听,敢情我倒是个俗人了,只知拿银子压人。”父亲被孙姨娘连五个“又”字,说得笑了。于是应下再考虑考虑。又让黛玉先按着孙姨娘说的“四个嬷嬷、四个大丫头”的置式理着,至于其他物事,嗯,总是以不要堕了林府小姐脸面的样式,咳咳,办吧。
黛玉规规矩矩施了礼,退了出来。至于她怎么谢过孙姨娘、烟霞美女助言之情,这里暂且不表。只说,不日,贾府来接黛玉的人,到了。
这次来的,仍是周瑞周管事,除了上次的几个小厮,这次,也就带了几个婆子。不巧老爷正在衙门里办公,不能马上得见。下人们报进内宅,孙姨娘知晓此事,即时叫人往衙门里去报与老爷,另又将那几个婆子唤进了后宅。
孙姨娘见来人衣着打扮,即知是贾府里三等的婆子。待问过,得知此次来接黛玉的人员,竟无个正经主子,只得周瑞这些下人时,孙姨娘怒了。
作者有话要说:
yy红楼:
也论林如海的性格
说句大实话吧,我也觉得曹公笔下的林如海,遇到内宅的事,就显得太幼稚.不过曹公这么写,总是有他的想法.我的认识是:林如海也不是完人,在些地方,他也比较笨,所以才会送黛玉出远门却不带上自家的下人.这说明人无完人啊.
原著中的林如海,他是个内心细腻,感情上有些依赖性的男人,事业虽然成功,但后宅里的事却不太清楚.应该是完全由夫人在打理的,他爱着,并在感情上依赖着他的夫人.这也是他迷信贾母的主要原因,所以夫人死后,他虽然疼爱黛玉,但他自己都失去了可依赖的人,又怎么能照顾女儿呢.这种性格的人,在公事上倒没有问题,但在个人生活中,却常常处理得不好.林如海,走不出夫人去世的阴影,不能自主地调节自己的情绪,应该也是这样个问题男.这样失常的他,在几个对黛玉的安排上,都不太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