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543章 授衔

      执宰大明 作者:小黑醉酒

    “皇上驾到!”

    就在讲武堂大校场上那些学员兴致勃勃地谈笑着的时候,个有些尖锐的桑声从大门处传来,只见李云天和福王、张辅、周征等人簇拥着宣德帝走来。

    见此情形,原本还声音嘈杂的大校场顷刻间鸦雀无声,学员们纷纷自动整理着队列,很快就排出了个个整齐的方阵。

    由于这是讲武堂的第次毕业典礼,李云天当然希望办得隆重热闹,因为他不仅请来了京城的勋贵,而且还搬来了宣德帝。

    “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当宣德帝在大校场前方搭起的个高台上的龙椅落座后,校场上的学员们不约而同地跪在了地上,口中高喝着行了跪地礼,这是讲武堂的最高礼仪,唯有对皇帝才行此礼。

    “平身。”听着耳旁响起的排山倒海的声音,宣德帝满意地扫视了眼英姿勃发的台下学员,微笑着虚空抬手,对学员们的精神面貌非常满意。

    “谢皇上!”学员们齐声回道,纷纷从地上起身,神色恭敬地抬头望着宣德帝,眉目间闪露出难以掩饰的兴奋。

    “镇武侯跟本官说过,讲武堂走出来的武官都会成为大明军中的栋梁之才,朕当时觉得镇武侯有些夸大其词,不过交趾战证明了镇武侯所言非虚,讲武堂的举子在战场上身先士卒,奋勇杀敌,为交趾叛乱的平定下了赫赫战功。”

    面对着台下两千名凝神望着他的讲武堂学员,宣德帝本想坐在龙椅上训示,不过随后他就改变了主意,起身走到了台前,微笑着向那些学员说道,“朕得知此事后心中甚慰,希望诸位不要辜负了镇武侯对你们期望,给朕开疆守土,永固我大明江山!”

    “皇上安心,臣等必将牢记皇上教诲,驰骋疆场,马革裹尸!”宣德帝话音落后,李云天快步走到了宣德帝身旁,冲着他拱手,中气十足地躬身说道。

    “驰骋疆场,马革裹尸!”台下的学员们闻言,齐刷刷地向宣德帝躬身,声音洪亮地高声喊道。

    “好,朕拭目以待,等着你们为大明再立新功。”宣德帝不由得笑了起来,沉声向大校场上的学员们说道,言语中显得颇为意气风发,他也想象洪武皇帝和永乐皇帝那样开疆拓土,成为大明代明君。

    张辅和周征等勋贵闻言不由得对视了眼,眼神中显得颇为惊讶,他们已经敏锐地从宣德帝的言语中听出了丝杀戮之气,看样子年轻的宣德帝并不想仅仅守着祖上打下来的江山。

    宣德帝训示完后,九名在平定交趾的战事中立下大功的讲武堂期学员排成列纵队依次登上了高台,宣德帝亲自将他们的军衔和军刀给了他们,这对他们而言可是莫大的荣幸。

    这九名讲武堂期学员都被授予了中校军衔,是所有学员中军衔最高的,其中两人是大明皇族子弟,两人是勋贵子弟,剩下的五人是通过武举复试的举子。

    这九个人看似是依照军功选出来的,其实却另有玄机,因为两京十三省武举举子人数不仅要于皇族勋贵子弟,而且作战时的勇猛也不逊于那些勋贵子弟,可李云天却让双方的人数平分秋色,看起来似乎有些不合情理。

    很显然,李云天这样做定是有原因的,这里面不仅仅有军功的因素在内,还要kǎo lǜ 到政治层面的因素,只有皇族勋贵的子弟在骁武军中执掌足够的兵权,那么宣德帝才会安心让他率领骁武军。

    给九名期学员授完衔后,宣德帝就在福王、张辅和周征等人的簇拥下饶有兴致地参观起了讲武堂的校舍和各种训练设施,将剩下的授衔交给了李云天,毕竟他是大明的天子,能给那九名学员授衔已经是无上的恩典,而其他学员无法享受这种待遇。

    讲武堂和骁武军的校舍、训练设施以及伙房都与卫所军队不同,尤其伙食待遇是卫所军队望尘莫及,这也使得讲武堂的学员和骁武军的士兵个个身强体壮,身体素质冠绝大明军队。

    趁着宣德帝在讲武堂参观的时机,李云天率领着众位教官给期和二期的学员授衔,并将刀柄上刻有编号的银柄银鞘的秀春刀发给他们。

    按照规定,授衔仪式jié shù 后这些学员们将各奔东西,前往骁武军在各地的军队中任职,故而李云天晚上召集讲武堂的教官和学院喝了顿散伙酒。

    由于众人在起好几年时间,相互间已经建立了真挚的情感,有些还是战场上生死与共的xiōng dì ,现在猛然间就要分别也不知道下次什么时候才能相见,故而不少人伤感之下喝得酩酊大醉,现场哭声片,使得李云天的眼眶不由得有些发红。

    俗话说的好,天下间没有不散的宴席,李云天知道众人心中难受,不过哭出来就好了,想当年他也是这么从学校里面过来的。

    六月中旬,讲武堂第三批学员陆续从全国各地赶来,讲武堂的第三次武举考试在今年三月份的时候举行,算上皇族勋贵子弟,共招收了千五百名学员,与第二次的招收规模相同。

    不过,参加第三次武举考试的地方考生人数却是第二次武举考试的五倍,这意味着录取的比例降为了第二次武举考试的五分之,竞争加激烈。

    原因无他,第三次武举考试举行时李云天已经平定了交趾的叛乱,而且总掌交趾和广西的军政大权,再加上交趾不少地方官都是武举出身,故而吸引了众文举无望的学子转而考武举,以期能从武举中谋个功名,再不济也能成为李云天的门生。

    由于参考武举的人数忽然大增,因此已经引发了内阁和六部的关注,六部中的吏部管文举而军阁管武官。

    双方本是相互竞争的guān xì ,可是由于大明的屯兵制和军职世袭制,这就使得大明的武举成为了鸡肋,因为武举出身的武官很难获得晋升,原因很简单,军中的武职都是世袭的,哪里还有位子给他们坐?

    不过,李云天的新式武举彻底改变了这种局面,如果单单个讲武堂的话新式武举并没有什么作为,可是谁能想到李云天麾下的骁武军会异军突起,通过交趾的战事迅速发展壮大,这就提供了许军中的武职。

    按照大明军职世袭制,骁武军的武职应该由那些立了功的将士世袭,可骁武军的情况却比较特殊,当年李云天离开京城前往交趾平叛时向军阁提出,为了激励士兵们奋勇杀敌,他希望能骁武军能实行军功晋升制。

    对于军工晋升制,李云天说的比较含糊,只是说提升那些在交趾战场上奋勇杀敌的将士的官职,并没有说让他们世袭官职。

    不过,由于大明现行的jiù shì 军职世袭制,故而军阁的那些阁员们并没有意识到李云天耍得zhè gè 小花招,还以为李云天是想要激发将士们卖命杀敌,故而轻易地就通过了内阁阁员的审核,然后提交了宣德帝,由宣德帝御准。

    说句实话,当时除了周征外,大明的勋贵无人觉得李云天率领着区区三千人就能击败人势众、士气正旺的交趾叛军,认为他必定铩羽而归。

    可事实出乎了众人的意料,李云天不仅平定了交趾的叛乱,而且还壮大了骁武军,光明正大地晋升那些立了功的将士的武职,至于世袭武职事则矢口未提。

    由于宣德帝已经御准了由军阁提交的在骁武军中实行军功晋升制的奏章,再加上那些勋贵的子弟都在骁武军中,很也都在交趾战事上立了大功,故而那些勋贵也就没人再提这件事情,免得去触风头正盛的李云天霉头,因此使得骁武军的军功晋升制成为了个既定的事实。

    况且,讲武堂是宣德帝下诏建立的,宣德帝自然希望讲武堂能风风光光地办下去,而如果不能解决讲武堂学员的出路,那么讲武堂注定要落败,很显然这不是宣德帝希望看见的事情。

    尤为重要的是,骁武军的势力现在集中在偏远荒芜的交趾,并没有触犯大明两江十三省卫所部队的利益,勋贵们也就对骁武军的军工晋升制睁只眼闭只眼。

    万把李云天惹急了将骁武军撤出了交趾,必定骁武军在编制上属于讲武堂,属于驻京部队之,那么交趾的军务必定要由那些勋贵们接替,届时谁反对骁武军的军功晋升制,那么宣德帝十有八九机会将其派往交趾。

    虽说交趾地界上现在消停了下来,可那是因为李云天在的原因,恩威并施使得当地的土民臣服,旦李云天领着骁武军扬长而去,那么保不准那些土民们在当地有心之人的蛊惑下再度叛乱,到时候zhè gè 罪名可就大了。

    没人能忘记,当年太子太傅、右军都督府右都督、安远候柳升就死在了交趾叛军的手里,那些叛军岂是好duì fù 的?

    故而,在种种因素的综hé zuò 用下,骁武军的军功晋升制获得了勋贵们的认可,进而得以在骁武军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