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194第一百九十四章
谨言 作者:来自远方
民国七年,公历1916年4月中旬
华夏联合政府正式出台《证券法》及《证券市场管理条例》,并下令各联省政府依法对省内金融证券市场进行整顿调查。
石激起千层浪,虽然是诏令全国,但主要是针对哪些省份和地方,眼便可看清。
南六省军政府的动作相当快,宋舟直接下令,对六省内新开设的各交易所进行调查,凡不符合法律规定及条例要求的,律予以关停和取缔、宋武奉命与第二十二师师长孙清泉共同执行此令。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南六省此次行动并不“合法”,但在军阀治下,就算不合法,也会变得合法。
商人们傻眼了,除了极少数人是外国银行在华夏的代理人,设立交易所的资金也是由外国银行所出,其余大部分人设立交易所的资金,几乎是他们的全部身家!
宋舟不管这些,宋武甚,孙清泉直接派兵封了十二家交易所,发现其中有三家只是挂着牌子,并没有进行实际交易,股票却是路飘红。这样的交易所是做什么用途,简直是目了然。
南六省军政府的行动很突然,事先没有任何预兆,外国势力安插在政府内部的钉子也没有传回任何消息,已经撕破脸的财政局局长和官银号总办是想方设法的下绊子,等他们反应过来,孙清泉的部队已经封了不下二十家交易所。有消息灵通的,在知悉军政府的行动之后,立刻将手中所持的交易所股票全部抛出。尚不知情的,却仍继续做着发财梦。
贪心,必将种下苦果。
任午初看了眼腕上的手表,闭上布满血丝的双眼,捏了捏鼻根,他已经连续三天只睡不到两个小时,包括他请来的五个人,就算是最注重整洁仪表的,如今也是满脸胡渣,衣服皱得像是咸菜干样。
玩证券股票,他们奉陪,但是,这些外国银行和投机商恐怕没想到,华夏想和他们“玩”的可不只是这些。
这并不合规矩,但谁在乎?经济本就和政治密不可分,没事先预料到华夏会不按牌理出牌是他们的疏忽,怪不得任何人。
强盗到自己家里抢东西,谁还会和他们讲道义?拿着刀的强盗够彪悍,可梭子子弹扫过去,再彪悍也要去见上帝。
任午初睁开双眼,起身,用力抻了个懒腰,动了动脖子,只觉得颈骨都在咔咔作响。
“诸位,”任午初略提高了声音,“大鱼就要进网了,收网的时候到了!”
南六省政府的行动,必定打乱了外国银行和投机商的计划,就算在金融市场上能呼风唤雨,面对国家机器依旧没辙,尤其还是嘴上讲着依法办事,却根本不遵照法律办事的国家机器。
之前任午初等人是和对方比着砸钱,双方打了个平手,如今情势逆转,政府插手,个不慎,这些外国银行和投机商直接会摔死在他们自己挖的坑里。
他们只有趁华夏投机者“清醒”之前,想方设法转嫁损失,才能保住自己。遗憾的是,有人不会让他们如愿。
听到任午初的话,其余五人脸上的疲惫顿时扫而空,到时候了?
“到时候了。”任午初笑了声,“再不动手,恐怕最大的那几条鱼就要跑了。”
“咱们手里的资金可是砸得差不了。”脸上留着两撇漂亮小胡子的男人说道:“要想收网,这点钱恐怕不够。”
“不用担心。”任午初从上衣口袋里取出了两张汇票,这是李谨言和天津的宋老板送来的,再加上之前预留的资金,足够了。
就算不够也没办法,为了支持他们,李谨言已经快将口袋掏空了,要是任午初再开口,他就要“砸锅卖铁”了。宋武也想方设法又凑到了百万之数,其中有部分出自今井郎等人。对今井等人来说,做这样的事相当冒险,但他们却义无反顾。
外国银行联合会中有两家日本银行,受到泰平组合高层赏识的今井郎曾与其中家银行的主事者见过面,有过短暂的交谈。今井郎比任何人都清楚,日本如今的经济状况糟糕到什么程度,即便是大财阀的日子都不好过,全都在靠借贷度日,日子能舒服到哪里?
这两家日本银行背后都有日本皇族和大财阀支持,只要能将它们击垮,势必会让濒临崩溃的日本经济再度雪上加霜。
4月19日,在持续个月的“繁荣”之后,华夏投机者终于遭受了当头击。
除了被军政府强行取缔的交易所和信托公司之外,余下的大部分交易所纷纷传出无法进行交易,投资者下落不明的消息。到1了21日,能够正常经营的交易所不到三家,信托公司也只剩下家,其余全部被关停和倒闭。
消息传出之后,交易所股价泄千里,交易大厅里死般的寂静。中途价格曾有短暂的拉升,却只是昙花现,很快,股价跌得加厉害,不只是交易所股票,所有股票的价格都在下跌,以种让人心惊的速度。
所有人都陷入了慌乱,嘈杂声响成片,与前些日的欢呼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之前还被紧紧握在手中的几张纸,如今全部成了烫手山芋。
哄抬股价的外国银行和投机商已经选择放弃,他们的主要目的是赚钱,为政治服务只是顺带,个注定无法让他们继续赚钱的市场,继续维持下去没有任何意义。如果那些交易所没有被封或是倒闭,他们还能想想办法,但华夏人的动作太快,手段也太“彻底”,他们受到的损失相当大,如何避免损失继续扩大才是他们现在首先需要考虑的。否则他们根本无法和股东交代,等待他们的,要么是被辞退,变得贫如洗,要么就是颗子弹。
任午初等人也在看着这切,乱成片的交易大厅,带着恐慌和绝望的哭喊,麻木的表情。
“烈阳兄,这样的事小弟以后再不干了。”留着小胡子的男人靠在沙发上,扯开衣领,点燃根烟重重吸了口,桌上的烟灰缸里已经堆满了烟头。
哪怕提前预料到结果会是这样,面对这么张绝望的面孔,再铁石心肠的人也无法视若无睹。
任午初没有说话,他只是抱臂靠在墙边,表情十分平静。既然种下因,就必须吞下果,人总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关北”言少,上海来电。”
任午初的电报来得很快,李谨言看过之后,沉默了。
“言少?”
“没什么。”
从电报的只言片语中,李谨言完全可以推测出此时的交易大厅里是什么样子,若是那些洋人遭受了损失,华夏投机者的损失只会比他们大。
有少人会家破人亡,流离失所?
即便早知情况会如此,李谨言依旧会支持任午初这么做。脓包和毒瘤,总是要挑破才会留下生机,华夏的金融市场太不规范,很容易让人钻空子,只想赚钱的投机者,会给钻空子的人带去大的机会。这次的事,他们提前有了预防,才能将损失和影响缩减到做小,但今后呢?
二十年代的经济危机,三十年代的经济大萧条,乃至于后世的东南亚金融危机……李谨言不是神,白宝琦和任午初也不是,他们不可能消弭掉所有会影响华夏经济的危险因素。
旦遇到比这次加危险的情况,该怎么办?
李谨言垂下双眸,始终无解。
不过。经过白宝琦和任午初等人的努力,这次上海的金融震荡比起之前的橡胶股灾已经算是小巫见大巫。
毕竟橡胶股票可是“繁荣”了近两年,而这次外国银行操控的交易所股票,才只“红”了两个月。而且这次赔钱的不只有华夏投机者,还有外国银行和投机商。
4月22日,上海交易所股票神话彻底破灭。
这些曾经能带来巨额财富的股票,夜之间变成了张张废纸。大量的华夏投机者破产,从发财的美梦中醒来之后,他们才发现自己已经无所有。
李锦书呆滞的在街边,直到阵汽车的喇叭声响起,才看到从车窗中看向她的许逸文。
“锦书,上车。”许逸文推开车门,等到李锦书上车坐好,才吩咐司机开车。
他的妻子已经带着儿子抵达了上海,安顿在位于法租界的洋房里。妻子的娘家也是大户,许逸文并不想让李锦书和妻子碰面。
“锦书,我送你去苏州散心好不好?”许逸文揽住李锦书的肩头,“那里的景色……”
许逸文话没说完,李锦书已经趴在他的怀里失声痛哭。边哭,边含糊不清的说着什么。
看着哭得不成样子的李锦书,许逸文的心中早已没有了往日的怜惜,只余下厌烦。把她送去苏州,再留下笔钱,先稳住她再另想办法……就算登报断绝了关系,李锦书的娘家还是让许逸文颇为忌惮,他是对政府和军阀持反对态度,但他同样了解这些人,旦被触及底线,他们的手段不是他区区个商人所能承受的。
如果最初就知道她是关北李家的姑娘,他就不会沾染这个麻烦了……
4月24日,上海的两家日本银行突然闯进了群荷枪实弹的华夏大兵,二话不说将银行的负责人抓走。
当日本领事上门抗议时,得到的答案是,接到密报,这两家日本银行的负责人牵扯进了桩行贿案件,需要他们配合调查。
行贿?配合调查?即便如此,需要在抓人的同时把银行也封起来吗?
日本人试图和军政府人员“讲道理”,可惜,对方压根不打算和他讲理。
如今的日本,腰杆子已经不再如甲午战争之后那么硬了,不说他们,就算是西欧诸国,在华夏的治外法权也是变得形同虚设。之前华夏人在东南亚占了英国殖民地的地盘,英国人不也是只能摸摸鼻子认了吗?
何况日本领事压根不相信华夏政府官员口中所谓的“行贿”,他唯能想到的,就是银行联合会在上海的事情败露,被华夏人抓住了把柄。
华夏人肯定知道了这件事的幕后主使,他们在报复,日本就是他们选定的第个目标!
就算再不愿意,日本领事也不得不承认,比起欧洲各国,日本还真是个相当好捏的软柿子……
交涉无果,日本领事只能无功而返,第时间将情况报告给了驻华全权公使日置益,接到这份电报,日置益也头大,事到如今,唯的办法就是丢车保帅,万不得已,只能认下华夏人所说的“行贿”罪名,若是让华夏借此牵扯出银行联合会那些事,日本的“敌人”恐怕就不只有华夏了。
日置益回给日本领事的电报,字里行间都带着股“委曲求全”“忍辱负重”的味道,在电报发出后,他登门拜访了英国公使朱尔典,这次,他没被朱尔典的管家再礼貌的“请”出去。
日置益的来意,朱尔典明白,华夏人在做什么,他同样清楚。
万全的计划功败垂成,为了战争的需要,英国还需要维持同华夏的“友谊”,必须要有个“牺牲者”,来让华夏人出口气。日本人就是最好的选择。华夏人应该也是这么想的。
朱尔典双手交叠支在手杖上,看着日置益的目光,变得“亲切”起来。
南六省的大兵封了两家日本银行的消息,隔日就见了报,李谨言还从情报部门了解到,这次行动主要是由宋武主张和策划的,执行人是孙清泉。他们不只抓了人,封了银行,还砸开了金库的大门……日本人对此除了抗议两声,竟然没有激烈的反应。或许是因为金库里没钱?
毕竟日本已经穷得够呛了……
这系列行动,李谨言莫名觉得熟悉,抬起头看眼坐在对面的楼少帅,明白了。
“怎么?”
“少帅,咱们该和宋武收钱。”
“收钱?”
“是啊。”李谨言指着手里的情报,“这抢银行的方式,分明是照葫芦画瓢!”
楼少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