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耽美 加油吧!吃货第39部分阅读

      耽美  加油吧!吃货 作者:肉书屋

    的根源之一。你说的洪水种带的毒物,那就是灾区的饮用水也可能会出现危险吧?那人畜患病的情况如果不严重,是不是可以医治?”

    白明华点头:“只要不是病入精髓,要医治也只是银两和时间的问题。其实咱们赫国水道丰多,几乎每年都有洪水,不过朝廷对水利十分重视,从来没有过大的伤亡。而且已经有十多年都没有过这么大的灾了。罢了,反正过一日算一日吧。我是要跟你商量一下发药的问题。”

    小阳不明白了:“发药?”

    白明华点头:“王大人的意思是难民一路北上最后肯定会有人到咱们顺天省,所以咱们这儿的人也要提前服下防疫的药。所以我们几家药铺的掌柜一致决定,每家都拿出一个药方,选一个最好的,再共同拿出药材在四个城门熬制,免费发放五日。到时候即便真有疫情流出,咱们这儿的人也会少些被传染的可能。”

    “你的意思是借我们店来熬药对吧?没问题!这等大事哪里还用商量,应当应分的!”

    小阳把南方出现水灾和疫情的事告诉了大壮、二宝和钱权张正。至于木木那最爱悲天悯人的性子就还是算了,反正现在这些事儿离他们还算很遥远。

    五个人这么一商量,一致觉得有得多去备一些应用之物。诸如布料,油布,灯油、火石这些东西是不能少的。两家和店里囤了不少粮食,所以这吃喝不用担心,唯独防潮一定得做好。趁着天晴,得在大地里多挖两条引水沟,这样就算日后雨量多了,也不至于把地给淹到。当然如果是天降暴雨几日不停的话,挖什么都是白扯的。现在就是防患于未然,做点儿能有些小用的事儿就不错了。

    第二天,小阳和赵亮就去购买生姜。虽然赵亮不知道为啥,不过小阳从来不干没意义的事儿他是了解的。小阳告诉他,自己要做姜糖片。这可是绝对的好吃的。不但可以帮助消化、强身健骨,还能有去风湿减骨痛的散寒功效。今年雨水多,潮气大,多买买点儿姜做姜制的菜肴,对身体有好处。

    当天下午小阳就切了二十快姜来制作姜糖片。鲜姜去皮切片,然后跟同等量的白糖跟矮桔子汁一起熬制,等糖液粘稠之后,将姜片取出,撒上以层白糖粉拌匀,摊开晒个一两天就可以食用了。糖遮住了姜的辛辣却没有抵消姜的功效,而且煮过又晾晒之后的姜糖片口感跟姜片大有不同,就连一向不爱吃姜牛乐小盆友都能吃上一两块。

    当然他们买回来的姜可不是为了做姜糖片卖的。而是用来做菜。自从知道南方有疫情和灾情之后,沐阳饭馆的汤水就剩了两种。嫩鸭姜汤、红糖姜枣茶。虽然小阳是绝对没想过要靠这些玩意儿赚钱,但很多人喝完第一碗之后觉得通体舒畅,自然就想再来第二碗。当然这第二碗就是要钱的了,虽然价格不贵,但也能把材料钱给赚回来,这倒是让小阳很是欣慰。没想到大家对喝汤还是挺有兴趣的。不如去跟白明华说说,那药膳坊还不如放低身价,就做点儿普通的菜色,所为薄利多销嘛,大家喜欢对更多人有益处不是更好。还不如就做这些汤汤水水的,平常那些滋阴补肾益气养血的食材不单进价便宜,做起来也不麻烦啊。。

    灾情的消息不会因为官府不通告就彻底跟老百姓隔绝。而顺天省的天气也开始越来越不正常了起来。雨量总结起来其实并不算大,但稀稀拉拉却很缠人。有时候早上下雨,中午青天,到了掌灯之后就又滴上了雨点。最让人恼火的是七天里有五天都见不到太阳。这就让大家伙儿很郁闷了。没日头庄稼就长不好,就连家养的那些牲畜们也都蔫头耷脑的。而且明显有些本来脾气就火爆的人性子更加急躁了起来。更有不少人开始恐慌,生怕自己这里也会有洪水出现,更加害怕难民会携带疫情进城。于是乎城外的集市也已经有半个月没有开了,守城门的衙役也多了一倍。

    小阳也很忧心。尤其是干娘的身体。他们这些年轻人都很难受,何况是老人家呢。所以在村儿的时候,小阳每天都要给老娘做一顿祛风散寒的药膳汤。香花嫂也每天给婆婆揉胳膊按腿,但尽管这样,常年瘫痪在床的老太太还是很难受。每天晚上都会骨头节酸疼得不行。也就是在天晴的日子里晒晒太阳能好受不少。

    小阳觉得自己快抑郁了。早上的生意明显差了许多,中午除了酸辣的菜色可以卖光之外,油大的东西都会剩下不少。当然发现这一情况之后,菜色是被调整了的。倒是多了不少人来买姜汤喝。一文钱一碗汤,虽然汤碗里啥也没有,可味道却是绝顶的好。晚上的情况还好一些。辣口的涮串销量不错,点菜的人却少了一些。整体情况就是每天的营业额是以前正常时期的三分之二。卤豆干和熏鸡的销量日渐减少。这些小阳都可以接受,本来嘛,换他他现在也没什么胃口。其实他最在意的还是这反常的天气。如果整个雨季都多这样,他担心今年庄稼的收成会大打折扣。他们家是不靠庄稼赚大钱。但要知道庄稼如果收不好,那可绝对不是老朱家一家。今年粮食如果大范围减产,那明年的粮价菜价油价等等一些系列东西都会涨价,这对他们这个做食肆的人来说是不好的预兆。何况今年南方遭的是大灾,国库的粮食和钱财自然不会挪到他们这北方来。所以他是越想越愁。

    看着媳妇儿的忧心,朱海除了安慰也没有别的办法了。本来么,老天爷跟自己没交情,自己说晴天是没效果的。好在他知道自家媳妇儿的性子虽然有时候熬瞎想之外,但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懒。实在是想不出结果转脸也就忘了。果然,没出十天,趁着一天天晴的日子,自己这小媳妇儿就开开心心地跟木木带着六子和王林小盆友还有牛乐小盆友奔赴了北山脚下的小河边,说什么这个天气好捉鱼。捉到小鱼给娃子们做鱼酥吃!

    作者有话要说:嗯。下一章小阳家的包子就会出现了。老大是个面瘫小盆友。【捂脸】

    这是新开的文呦~~~~网游种田吃货文,希望大家也会稀饭~~~

    129:这个孩子是面瘫

    日子在阴云和细雨中过得照样飞快。一转眼就到了七月初三。北方的雨季已经过了一半,太阳逐渐开始重新收回了自己的领地,人们纠了将近两个月的心终于略微恢复了平静。至少继续保持好天气的话,庄稼的收成不会受太大的影响,可百分百没问题是不可能的了。

    就在大家伙儿快把洪灾和远方的疫情抛到脑后的时候,海华县外突然涌来了一群难民。这让所有人都措手不及。

    面对被阻拦在城外的难民,老弱妇孺居然占了一半。小阳很佩服他们可以翻山越岭来到这么远的地方。而这些人没有因为长途跋涉而夭折半路,显然都是互相极为照顾的。小阳知道,只有在大灾面前才能看出大爱。有时候平常看起来很计较的人,在众多人生死攸关的时候可以拿出自己的东西与他人分享,救人于危难集中。但有些平日里道貌岸然的,却会为了一己私利损人先己。所以隔着栅栏看着城门外的这些人,小阳的心情是复杂的。他能理解衙役禁止流民入城是为了城内百姓的安全城中的秩序,但很明显这些人能历时两个月从南郡省来到他们海华县,不会是沾染了致命瘟疫的人。

    灾民的出现让海华县的百姓再一次重燃了之前的担忧和恐惧。所有更多人不会去思考这些人到底有没有危害,而是直接选择了用抗拒的态度去面对城外的那些人。小阳知道人们的做法无可厚非,但这一夜他真的没睡好。他们的院子距离城墙只有一米左右的间距。其实外面的声音并不大,但他总觉得能听到孩子的哭声,老人的咳嗽声,女人的叹息声。他也知道这些可能都是自己的心魔,但他控制不住。所以这一夜他跟大壮叨咕了很久。

    小阳并没有圣母一般宽容慈善的胸怀,但他却有一颗恻隐之心。对于金钱他有着迷恋和喜爱,但他知道在感情面前,金子还不足够闪亮。在现代的时候,每一次在新闻上看到那些灾区的情景和人们,他的心都不好受。也许是自己的生活就没有顺风顺水过,也知道失去亲人和没有亲人的滋味,所以对于灾难面前需要温暖的情绪他能感同身受。所以这一次当这些需要帮助的人突然出现在自己面前,有些负面的情绪就开始不受他的控制了。

    但他们只是几个普通的农民,最大的高度也不过是县城里一家小食铺的老板。他们能做的事情很少,同情心再泛滥也是无能为力的。

    这一夜同样失眠的还有木木。第一次经历这样的情形,看到那些渴望进入城内得到温暖的眼神,他觉得心里很堵。以他所知道的词汇,很难形容出自己的感受,但是同小阳一样。他不忍心看着那些人在外面挨饿受冻,而实际上温暖的地方就离他们咫尺之遥。

    所以第二天起早,他们就做了个决定,今天停业一天,反正灾民正好在他们东城门这里拥堵着,他们这紧挨着城门的饭馆儿也不太可能有什么人来捧场。还不如用这时间把那些玉米和菜干放到一起熬成粥,多了他们管不了,但送一顿是一顿吧。以他们对这里县老爷的了解,这些难民不会没有人管的。

    果然不出他们所料,县官王大人在当天上午就指派了一批人到城外搭建了几个简易的油布帐篷。看意思目前尚且没有让这些难民进城的打算。不过现在正值夏中,有了帐篷可以遮风挡雨,倒不用担心冷这个问题。而且在小阳他们把两口大粥锅放到城门口栅栏里面的时候,白明华也带着吴峰和其他几个伙计把药锅架到了边上。两方相视一笑,回头就看到了李捕头感激地表情。

    有热腾腾的粥,还能喝草药。那是他们一开始没有想到的事情。尽管这些难民本身并没有感染上疫病,但他们对于疫情本身也是有着恐惧的。毕竟在其他城镇,他们也被阻拦在城外数次,虽然各地官府都会给他们施粥、搭帐篷。但在检查过他们其实并没有疫病之后,从来没有给他们准备过祛风散寒的药。对于这些人来说,目前的情况已经是之前所经历的最好了。如果可能他们也不想远走他乡,可是家会在什么时候从一片泽国中显露出来,他们现在还不知道。面对洪水他们可以逃到高处,但发现了疫情,使他们不得不远离故乡,毕竟这里的人们听到的传闻远不如他们亲身经历的那么震撼,那么可怕。至少在危难平息之前,他们不想冒着更大的危险回去。但家,是一定要重建的。这一点他们比朝廷还要在心。

    这些难民身上其实并不是一无所有。至少在穿过山林的时候,他们也需要在野外寻找吃喝,所以锅碗这种东西是都有的。不然这么多人被一座座城池拒之门外,不可能会安然无恙地活下来走到海华县。

    白明华就坐在栅栏里面,给每一个过来领粥拿药的人号脉。只有号完了脉会给他们一碗汤药,喝完了才能去领粥。跟小阳一样, 白明华很清楚这些人能来到这里就不会有疫病,但不表示他们就没有生病。那些年轻人和中年人还差着,年纪大的人明显状况就差了很多。祛风散寒是每个人都必要的,但是其他的病症就得要一点点来治疗了。不过好在问题不太大,头几天朝廷下了令,救治灾难的省县上报人数之后,朝廷会有专银下拨。而他们这位王大人绝对是个好官,所以逃到海华县的这些人,注定不用担心吃喝。不让进城,其实也只是暂时的。为了城内百姓着想,官府必须要想一个妥善的办法来处理这些难民的归宿。而且这些人其中肯定会有一大部分是要被送回南郡的。那里的重建还需要那里的血脉。

    小阳一边给人们盛粥,一边数着门口的人数。一直到最后一个人把粥盛走,一共是四十七个人。其实说起来不多,小阳想起自己初中时班级里就七十三个人。这里只有四十来人应该不难安排。而且看这帮人的样子,应该也都是同一个村儿的,先来领粥的都是那些老弱妇孺,这让他不得不感叹这些人的“组织纪律性”。

    就在小阳刚准备收拾见了底的两口大锅时,一个看起来有六七岁最有的男娃子举着两个碗来到栅栏边。看着小阳问:“请问还有粥吗?”

    这孩子说话的音特别清楚,一口官话,跟一些老人的口音完全不一样。再看这孩子的模样,除了都是泥和残破的一副之外,一对大眼睛透着那么一股子找人稀罕的劲儿。只是好像没有表情的样子。“小娃子,你刚刚领了粥,没吃饱吗?”刮刮锅底也不够一碗,但其实那不适合孩子吃,而且人家孩子拿了两个碗,明显一碗是不够的。

    娃子说道:“弟弟们吃饱了,奶奶还没吃。”

    小阳皱了下眉头,扭头对赵亮道:“你回店里拿两个包子赶紧拿过来。再让权叔大米饭煮点儿粥。”等赵亮转身跑回店里,小阳对那孩子道,“你看,这两个口锅里的粥没有了,我已经让人回去做了。等一下就会好。”

    朱海看到这个孩子很乖地点了点头,然后蹲在栅栏边,眼巴巴地望着自家店门的方向,心里突然就软了下来。跟守门的差役商议了一下,来到媳妇儿边上,朝那个孩子伸出手:“小子,跟叔叔进屋里吃饭好不好?”

    那孩子明显愣了一下,但随后就摇了头:“弟弟们和奶奶在外面。”

    小阳看了一眼朱海,大概其也明白了他的意思。于是他也蹲下来,问:“那除了弟弟和奶奶,你家还有什么人呢?”

    小娃子听完,眼泪立刻从眼睛里流了出来,但好在没有嚎啕大哭。“爹娘,救我们,和奶奶。在家没出来。”

    边上的人听完之后都长叹了一口气。李捕头也来到近前,问着孩子:“那你家还有其他亲人吗?”

    小娃子摇了摇头:“只有奶,奶奶和弟弟们。”

    小阳伸手越过栅栏擦了擦孩子脸上的眼泪:“能告诉叔叔,你和弟弟们多大了嘛?”

    孩子对小阳替自己擦眼泪的动作感觉到很吃惊。走了这么远的路,进过那么多个县城。从来没有一个城里面的人会碰他们这些逃难的人。他们都担心自己这些人有病。虽然他小,可是经历的所有事他都记得很清楚。这个叔叔……看起来还是很像哥哥才对,应该是爹说的好人吧!“我今年六岁了,大弟弟四岁,二弟弟两岁。”

    小阳顿时就不淡定了。这么小的孩子能跟着难民一起从南郡逃到他们海华县,这不可谓不是一个奇迹。于是他立刻站起身跟李捕头商量:“李大哥,我能不能把这三个孩子和他们的奶奶接进来?他那两个弟弟太小了。”

    李捕头有些为难,但架不住边上的朱海和白明华也跟着央求。索性也就点了头。毕竟这些人经过白明华的诊断全都没有疫病在身,最多就是染个小风寒,进来也无所谓。早晚也是要进城的。

    担心还是会有的,所以朱海没有让小阳跟着出城,而是跟白明华带着赵亮迈出了栅栏。然后让那个孩子领着,奔了其中一个帐篷。

    对于这老少四人被城里的人接走,有好几个难民过来阻拦。他们很担心来接人的这三个人会把三个孩子给卖掉。这种事他们这两个月遇到了好几次。本来队伍里的好几个孩子和没了就家人的女人都被人牙子给拐走了。对他们这些人来说,在这种情况下人越来越少,剩下的便都是精神支柱。他们不嫌累赘地把三个孩子和一个身体越来越不好的妇人带到这里,怎么可能就是为了被别人拐去!要知道这三个孩子可是村儿里唯一教书先生的儿子。

    最后还是白明华给孩子们的奶奶号脉之后,说如果不及时医治,恐怕人过不了今年冬天。这些村民才放人离开。毕竟对刚才给他们发粥和施药的人,心里的抵触还是很小的。

    赵亮将孩子们的奶奶背到背上。感觉就跟没背什么东西差不多,用他的话说那就是还不如一袋苞米重。白明华抱起那个两岁的娃子,朱海把另一个孩子抱起来。然后领着那个六岁的娃子进了城。

    进了沐阳饭馆的小院儿,白明华放下孩子第一件事就是告诉赵亮一会儿去他们药铺拿药。然后煎给这位妇人喝。至于三个小娃子的问题不大,就是缺乏营养,慢慢补就行了。

    小阳跟着跑出去询问那妇人的病情,白明华老实地回答:“她能坚持到这儿可见都是为了三个孙子。她邪风入骨,要是不医治真的拖不过今年冬天。就算每日喝药加上食补,也会留下病根,不过尚且可以多活个几年。小阳,你和朱海是想收养这三个孩子和他们奶奶?”

    小阳揉了揉鼻子:“这还不好说。就算我想养人家也未必同意。不过暂时收留他们是没问题。如果他们要离开我也阻拦不了哇。”

    白明华一笑:“过两天你找机会跟那妇人说说吧。那三个孩子的爹娘已经不在了,以那妇人的身体根本不能再长途跋涉回南郡了。留在你们这儿是他们最好的选择。你不是早就羡慕王林懂事听话么。我看这仨娃子也差不了。”

    小阳叹了口气:“懂事倒是真的。”不过除了偶尔惊讶的时候瞪大了眼睛,剩下的就连难过流眼泪,那六岁的娃子都是一副面无表情的样子。这么大点儿的孩子,遇到这么大的灾难不是应该哭应该寻求帮助吗?为啥他是一面瘫呢?

    130:加油吧!吃货们!

    面瘫娃名叫白贤。的确是一个很乖很听话的主儿。可他越是这样,大家伙儿就越是心疼。尤其是这孩子每天一到吃饭的时候,就会先自己去喂两个弟弟,然后再端给奶奶,最后才是自己吃,让大家伙儿都从心往外地赞叹这孩子实在是被教育得太好了。

    两个奶娃子的年纪本来是应该会说话的,可来了小院儿两天了,大家伙儿谁也没有听过他们俩的哭声。为此朱海让白明华仔细地给诊治了一下,确认不是嗓子有问题之后,小阳就皱了眉。就连白贤在内,这三个孩子应该是一定的创伤后应激性障碍。这对任何人来说都不是一件好事,何况还是三个孩子。而且他们不哭不闹无法发泄,说不准就会积郁成疾。他尤其担心白贤,万一这孩子一辈子就是面瘫脸可肿么办?!

    看看,在短短两天的相处中,小阳就已经为仨娃子的将来担心了。

    关于收养孩子的事小阳先跟朱海商量了一下。然后又回村儿跟爹娘和兄嫂讨论了一番。大家的意见都是一样的,如果三个孩子的奶奶同意,收养这三个孩子没有问题。就从这三个白字的父母先救老娘再救孩子而不是自顾自地逃出来。再从这位妇人能带着三个这么幼小的孙子逃难不离不弃。就知道这白家的家教实在是难得的好。根如此,苗在老朱家也不可能歪。

    香花嫂决定先去跟白贤的奶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在他们以为,妇人可能会比较坚持。毕竟被别人收养之后孩子们就会改名字。但意外地妇人只是略微地皱了下眉头,然后就答应了。这让香花嫂在内的所有人都吃了一惊。小阳在门外偷听到这里,忍不住拉住朱海进了屋。“大娘,您有什么条件可以尽管说。”

    妇人微微一笑:“我的身子骨儿我知道。我白家没有三亲六故,我若意思,小贤他们兄弟三人就没人照顾了。我知道你们都是好人。所以放心让他们跟着你。我也没有什么条件,我相信你们会对他们好。这就够了。”

    香花嫂听完之后,立刻拍了一下朱海的肩膀,然后在他耳边耳语了几句。朱海马上就点了头,然后立刻跪倒在地:“若是您不嫌弃,认下我这个儿子可好?”

    妇人被朱海这一跪给吓了一跳。再听完这句话,眼泪一下子就掉了出来。想到儿子,想到儿媳,想到他们最后奋力把小贤举出水面的情景。一直忍耐地伤心和绝望突然间涌了上来。连带着,一直在妇人身边熟睡的两个奶娃子听到奶奶的哭声,也跟着嚎啕不止。弄得屋里的几个人都掉了眼泪。就连门外听音的人也不例外。

    白老夫人自从认下了朱海这个儿子和小阳这个儿媳妇,日子就这样安稳地过了起来。虽然每天都会在噩梦中惊醒,然后忍不住一个人掉眼泪,但却觉得比之前带着三个孙子担惊受怕,不敢卸掉身上力气的时候好过得多得多。尤其是看到自己这对干儿子对三个孩子的喜爱程度,还有店里其他人的态度,她就更加觉得自己的决定没有错。

    既然认下了干儿而孩子们的长辈还在,所以小阳和朱海他们办的是过继的手续。事情在李捕头和田靖岩的帮忙下顺利异常,虽然人头税神马的必不可少,可至少没人敢收他们的“小费”,这就已经省了不小的费用了。要知道那句“阎王好见小鬼难搪”的话可是十分在理的。

    通过老朱家收养难民孩子的事儿,海华县有不少没有子嗣的夫妻或者是夫夫想要也去收养孩子。结果当然是让他们失望的。其他孩子不是有父母带着就是有叔伯带着,而这些人当初对非亲非故的白家祖孙四人都那么护着,又怎么会卖儿卖女。而且这新人大多数都有一个愿望,那就是过了这个冬天,他们就要返回南郡。毕竟他们的根在那里。

    通过王大人跟城里的富户相互协商之后,决定将城北的一处旧宅腾出来安置这些难民。那旧宅是县城首富金三爷的,不过因为他本人不在那里居住,所以一直闲置着。本城最有钱的人都出了力,其他人自然不会太吝啬,基本上数得上的买卖铺户都掏了一些银两。有的还答应让这些难民里的壮小伙子到自己的店里工作,总不能平白就这么养着吧?

    难民的问题顺利地得到解决。小阳听听说朝廷的拨银下来了。分到人头上,一人有两吊,不分男女老少。白家祖孙虽然已经有了人家收留,但这份钱却是没少的。这一人两吊钱其实并不多,但对这些难民来说却是雪中送炭。他们现在有地方可以免费住,还有了这两吊钱,又能找些活计干。对于明年的返回家乡的生活也更有信心了。

    而与此同时,白贤小盆友的状况也有所好转。尽管面瘫依旧,但至少看得出来状态是放松的。关键是有了王林和牛乐这小哥俩的“拐带”,也不再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看护弟弟上了。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下。小阳和朱海并没有给白贤改名字。不过小二和小三的名字倒是改了,不过也是换了原来人家的姓氏。大的叫朱安,小的叫朱宁。因为小阳说,孩子的名字必定是他们的亲生父母取的,改了姓氏就足够了。这一点其实也让白妈很是感动。

    日子过得实在是很快,没了阴云和缠人的雨,海华县再一次恢复了生机。而上一次因为洪灾,半路就回来的刘长明这一次带回了不少辣椒。这正好填补了囤货已经快干净了的困境。而且从刘长明的嘴里得知,他们家的四花妹纸已经怀上第二胎了。真是可喜可贺。

    九月十四这一天,小阳一大早起来就听到院儿里的猪直哼哼。看了看朱海没在屋,赶紧下了地。走到猪圈外一看,就看朱安在猪圈里拿着棍子往猪嘴里捅。小阳吓得赶紧过去把孩子抱了起来。“小安,猪是会咬人的。往后不能这么拿棍捅他们知道不?”

    两个月的时间足以让小孩子从噩梦里清醒过来。不同于白贤,小安和小宁对朱海和小阳已经有了对父母的依赖。同样小两口也在平日地点滴里了解了这两个小的不同的性格。乖巧听话是不假,但朱安明显比朱宁要闹腾得多。诸如拿棍子撵着大黄满院儿跑,再拿同一根棍子追着家里那两只老母鸡满院儿跑之类。今天终于对不能满院儿跑的猪下了手。而且这小子还是个会撒娇的货。这不,见小阳说这样不行,他立刻就搂着小阳的脖子,甜甜地来了声:“爸爸,我想我喂他们吃木棍。”

    你们才对了。对于二爹这个称呼,小阳满意度不高。所以他强烈要求三个孩子叫自己爸,叫朱海爹。反正是一个意思。二爹什么的不管怎么说也带个二字,听别人家的就算了,想到自己被这么叫一辈子,多少有些障碍。但肯这么叫他的只有朱安,而且通常都是犯了错误之后才会这样来避免惩罚。这让小阳很是郁闷。“你到底是有多喜欢这跟木棍!之前拿它喂大黄,又喂咱家那两只老母鸡。告诉你很多次了这木棍不能吃。”

    朱安小盆友瘪了嘴:“可是我听大伯母说,乐乐哥,不听话就可以吃,棍子炒肉。可是我咬过棍子,咬不动。才想让大黄他们试试。大黄连骨头都咬得动。很厉害的!”

    小阳破功了。当时就笑得不行。揉着自家小二日渐圆润起来的脸蛋子。这到底是对吃有多执着才能一次有一次的进行残酷(对自家院子里的活口)的试验啊!“傻小子,你大伯母那意思是如果你乐乐哥不听话,就用棍子揍他的屁股蛋子。”

    朱安立刻把嘴巴变成了一个o型。“那不是很疼?不要了。爸爸,我要吃肉圆子。”

    小阳捏了你儿子的鼻尖:“小吃货。爸爸这就去给你做。对了,你六子和你哥,你弟呢?”

    小安回答:“爹爹带六子哥和大哥出去了,都不带我。弟弟还没醒,懒蛋。”

    小阳黑线。懒蛋也好过你一大早上就捣蛋吧……

    朱宁小盆友是很乖巧听话的。最喜欢的事就是听小阳讲故事。当然小阳的故事还是有不少的。从格林童话到伊索寓言之类,都是他当年在孤儿院里最佳的消遣方式。所以被他改改名字啥的就是一个又一个让小孩子们喜欢的故事了。不过小阳真心觉得自己不是讲故事的料,一边讲自己一边囧。怎奈小盆友稀饭,他也只能硬着头皮上。就两面瘫依旧的白贤小盆友也很喜欢窝在被窝里听自己这个像哥哥的二爹讲故事。也因此一家五口人的感情那是与日俱增。

    对了,你们问为啥白贤小盆友会觉得他二爹像哥哥?其实还不是因为那个头。要知道六子现在已经蹿得跟小阳差不多了。

    对于身高这个问题,小阳淡定了。自己再张牙舞爪也抵抗不了穿越大神的“旨意”。后来在吴峰和牛世书这些坟蛋们拿自己身高调侃的时候,他都会回一句:“嘁!个高了不起么?天塌下来也是先砸你们!”

    朱海对于家里多了三个孩子还是很满意的。尤其是虽然小安和小宁虽然很小,但并不需要他和小阳陪着睡,小贤照顾弟弟还是很有一套的。偶尔还会带到城里,在饭馆儿后院儿跟奶奶住两天。他们两口子的和谐生活完全没有因为多了孩子而有任何影响。关键是有人叫自己大爹,有人叫媳妇儿二爹的日子实在是很惬意,带着三个孩子在村儿里晃悠来晃悠去的也觉得分外自豪。

    这天父子五口人加上六子把家里的门窗都关好之后集体坐上了虎子牌马车,朝县城进发。

    朱安:“六子哥,你嘴巴疼不疼?我今天带了棍子,去给你报仇!”

    六子一头黑线。囧得满脸通红。看着自家的小少爷,无语问苍天。

    小阳很好奇:“小安,你六子哥咋了?谁欺负他了?”别看家里多了三个孩子,但对六子的疼爱小阳还是没有减少半分的。

    朱安小盆友回答:“昨天,我看到吴峰哥哥咬六子哥的嘴巴。大哥拉我,我过不去,没救下六子哥!”

    这一次是大壮兄破功了。把鞭子交到左手,扭身揉了揉二儿子的脸蛋子:“好儿子,一会儿大爹带你去找你吴峰哥哥,一起给你六子个报仇。好不好?”

    朱宁立刻举起小手:“宁宁,也要,报仇!”

    小阳笑得捂着肚子,伸手把小宁抱在怀里。“乖儿子,咱们一会儿全家人一去给你六子哥报仇!”

    就在六子准备哀嚎的时候。白贤小盆友面无表情地说了一句话:“六子哥,嫁过去之后,别忘了常回家看看。”

    看着大儿子的脸,小阳笑得都要抽了。这臭小子真的只有六岁吗?这么富有逻辑性的话真的是这个年纪的孩子能说得出来的吗?难道赫国的孩子在六岁就会懂得成亲和亲亲这回事吗?难道这孩子是被魂穿的吗?等等,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小子可以不用这副面瘫的表情来说出着富有感性的话吗?这到底是什么孩子啊!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真是笑死爹了!!!!

    晨光下,一两马车拉着一家人在乡间的土道上行走。车上的人说着笑着。遗弃后的孤单,灾难后的恐惧虽然不会从他们的生命里消失,但却会越来越远。

    生活未必会一帆风顺,灾难不可能永远不在自己身边降临。但有雨过必定会有晴天。

    所有的人,加油吧!

    【完结~~o(≧v≦)o~~】

    作者有话要说:写了三个月,正文终于写完了!!!原本只是想写三十万字就差不多的,结果居然快到五十万了。真是造孽。我实在是太能唠叨了。好在总算是写完了,不过故事里的人生活依旧在继续。

    这是我写第一篇种田文,当初的动机就是想写一些家常的食物和宁静的生活。所以才塑造了这么一个相对比较理想的国家和环境以及富足的生活。

    这毕竟是是一片架空穿越文,而我相信大家来看文最想得到的是欢愉和轻松。生活中,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面临着很多压力,所以看文也罢任何一种娱乐都好,如果不能痛快淋漓的发泄,就尽量做到放松为上。

    我写这篇文是为了想让自己放松,所以文也真的很松(汗)。本以为是没什么人看的。但没想到还有这么多人肯陪我到最后。真的是相当感激!

    俺在这里给大家鞠躬啦!!

    正文完结之后,会有两个左右的小番外。

    另外我还开了一篇新文。一个全息网游文《好受怕‘馋狼’》,一个懒受和一个流氓攻的故事。希望大家都可以捧场呀~~~顺便说一下。这篇文其实也是吃货文来着。不过分量不会像本篇这么大。【捂脸】

    131:牛家二、三事(一)

    进省城那绝对是一件在村儿里值得炫耀的事。不管是嫁人还是送嫁,全是有面子的了。

    但牛二坐在马车上,浑身都很僵硬。一想到要见田靖岩的父母,也就是自己的“公婆”,心里就不由自主地拼命紧张。尽管田靖岩不停地说,爹娘同意他们的婚事,更不会为难你,还有田静怡也就是当年牛二救下的田同志的小妹为他护航,一切都不用担心。问题是牛二心里真没底。若自己当初能考取半分功名,或是腿脚利索他可能不至于如此,问题是没有那个假如当初啊!!

    同牛二同志完全不同的是牛三童鞋。这货的最大特点就是性情开朗,对比人的鄙视可以轻易视若无物,更有时会高端到将他人的讽刺升华为赞美。不可谓不是一种超出常人的能力,我们简称为超能力。

    牛三是很高兴的。当然不是为了什么进省城有面子,而是他听随行的那些田家下人说省城里的美人多。就是他们田家大宅里的下人都个个品貌端庄。这可把想来爱美的牛三同志勾搭得“垂涎三尺”,恨不得马上就进省城了。而且他觉得,自己这个亲家少爷应该能有点儿优待的地位吧?当然他的想象力还是很丰富的。

    其实牛三是跟他大哥牛大千坐在一辆马车上。所以对于老三一会儿一拱,一会儿一动的情况牛大相当厌烦。几次三番让他老实一点儿,结果都是徒劳的。直到把小阳给他们单独带的肉干舀出来塞住这家伙的嘴,车里才算是安静下来。而牛大也再一次陷入了沉思。他实则也是挺为二弟担心的。

    其实海华县离省城顺天城并不太远,有不少捷径可以在四五天之内到达。但他们这是接亲的队伍,必须要走宽阔的官道,而且马车的速度比起骑马那是差了许多,为了不让马车里的人颠簸痛苦,田靖岩特意吩咐可以放慢速度。只是这样一来车程就慢了。偶尔也会因此赶不上城镇关门前进城,只能露宿城外。

    对于露宿城外,牛三和田靖岩都有一种超乎别人想想的兴奋。前者是因为可以享受到随行打出烤制的现抓野味,后者则是在夜半时分,幻想一下跟媳妇儿以地为铺天为床。说白了就是一个为吃肉,一个也是为了……吃肉。当然前者可以轻易达成目的,而后者的田同志其实他只能是幻想。

    这天又一次露宿在林中,田靖岩亲自带着几个护院去林子里面逮野物。其实此地林虽然看着挺深,但瞧不见高山,之前一看到过几个小村落,恐怕这野物也不怎么好抓。但明显田靖岩信心十足。

    牛二下了车,马上就有仆人给他搬过一把椅子。“公子请坐。要茶吗?”

    对于仆人的伺候,牛二的感觉是别扭无比,可大嫂教导了,入乡随俗,所以他一直在勉强接受。“多谢,我暂且不渴。对了,距离顺天城还有多远?”

    仆人回答:“若是明日早起快赶,城门关之前能够入城。若是以咱们平常的速度,后天晌午才可回城。”

    牛二叹了口气:“等靖岩回来,我跟他商量一下,快些赶路吧。让你们跟着受罪,真是过意不去。”

    “公子哪里的话!我们是下人,为的就是随着主子伺候主子。您不用为我们觉得辛苦,这些平日都是惯了的,倒是公子您每日马车颠簸,回去只可得好好歇歇。”当然这位仆人也知道,歇息是必然的,但歇之前肯定会有一大堆麻烦事儿。不过对于二少爷找的这个村儿里来的男媳妇儿,随行的仆人们都很满意。因为太好伺候了。时不常地还要跟他们道声谢,其实他们也知道这不合礼仪,但听了还是会心里边舒坦啊。反正自家二少爷也叮嘱过未来的二少奶奶了,回了田家,切不可在老爷和太太们面前这么说。说起来,他们也挺担心这位二少奶奶会被刁难的。

    当然刁难的事并没有切实地发生。当然也不可能一点儿都不发生。田父在询问牛家家事的时候,田家那位四夫人还是带出了几句讽刺。说讽刺也不恰当,应该理解为是长辈要让晚辈知道家规,明白今时不同往日,进了田家门,就要守田家的规矩,以前在村儿里那一套是万万不行的。

    你能理解她为好意,因为这些都是大实话,是必然会有人说的。但你还可以把他理解为下马威,实际上这也是必须的。对此,牛二倒没什么特别的感觉。早就料到了。

    让他没料到的是田静怡见到自己就过来拉过自己的双手,而且“二嫂长,二嫂短”地唠了起来。什么当初的救命之恩呐,什么他二哥的坏脾气坏习惯拉。总之当着田家四位在家的长辈面前,说起来没完没了。牛二还发现,田靖岩所言他妹妹是家里最受宠的果然一点儿都没掺假,这么没规矩的事也没人阻拦。要知道自己虽然是要嫁给他二哥的,但也是那男人啊,不带就这么抓着手不放的。

    当然不满意的人还有田二同志,田二不乐意得很。媳妇儿的手咋能随便抓?还有田静怡这臭丫头还想唠叨到什么时候?媳妇儿赶了好几天的路,这会儿爹娘都说完话了,该跟自己回房休息了,她咋还没完没了的?于是出言阻拦却被田家妹纸以:“我跟二嫂认识的比你还早好不好?再说了,没有我,你们俩怎么可能成就这番姻缘?二哥,你可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