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152 席卷关中大地(二)

    

    金古武侠赋 作者:东方二魔头

  

    前方大军进展顺利,后方百晓生却愁的头疼。他扑在堆的文案之中,寻找着可以用的宋庭文人、官吏。

    

    那些有罪的,百晓生是绝对不会用的,而且想用也不行了,他们都死了。而剩下的,都没有什么大罪恶,偶有陋习,却也无伤大雅。

    

    当然,这说的是官吏,那些书生不算。对这些人,百晓生也只是先抓了起来,他们的善恶还需要好好调查。

    

    看了半日,百晓生心头才有了大概的思路。按照他所想,他把那些懂得刑名、律法的人挑了出来。这些人可以用!

    

    然后,便是主簿、师爷之类的官员。

    

    再细细查看半日后,百晓生让人把那些人找来,也不管夜是否黑了,当面与他们面谈。这些人中真有不怕死的,可不,对这些人百晓生也懒得说什么,直接让人拉huí qù ,抄书。而对那些愿意效劳的人,百晓生就客气了。他把这些人聚集到起,让他们群策群力,仿照宋朝法典临时写出部法律,涉及民生与军队,从严从重。

    

    个新的政府,bǎi xìng 的观感是绝对重要的。现在,百晓生以土地、利益笼络了这里的bǎi xìng ,让他们成为了自己的忠实子民,可若个不好,这些子民绝对会反水。所以他需要部法律,来保证大家的利益与诉求,同时约束官员,不让他们破坏自己好不容易见礼的名声。

    

    当然,因时间太短的guān xì ,这部律法并不复杂,甚至可以说是很简单。后世,众人把这部律法称为七律十三法。七律便是约束普通bǎi xìng 与各种税收的七条律令,只有七条,其简陋可想而知,许地方是笔带过。没bàn fǎ ,时间不够啊!

    

    十三法是军法,主要作用于军队,很是严厉,轻则打板子,重则砍头,没其他的刑罚,其中三法打板子,十法砍头,让人闻之生畏。

    

    七律十三法完成后,百晓生以最快的速度让人传遍几县,对前面大军是发去了条文了,让他们按章履行。同时百晓生拿出了自己zhǔn bèi 年的纸张、活字印刷术,大肆翻印七律十三法,传遍占领诸县,大到城镇,小到村庄,让那些负责人给bǎi xìng 解读,务必让所有人都明白这部律法。

    

    同时,他也加大了打击犯罪,凡是处罚律法之人,无不被他拿下,震慑诸县,其中有些自大的官员,直接被他斩杀,让人看到了这部律法的威力。

    

    在百晓生整顿内部之时,明教那里也屡屡传来好消息,起义大军先后占据做县城、州府,称攻下六州五十县,震惊天下。

    

    进入二月,捷报起了波澜。虽起义军依旧大举进发,可杭州却被宋军包围,经十来天战斗,义军粮尽援绝,被迫退出杭州。

    

    此时,百晓生大军攻占商洛,截断武关,占据西安。

    

    百晓生率领数百人跟在大军之后,负责管理后勤,制定计划,稳固后方。在他的强大武力下,切反抗都徒劳无功,反而铲除那些反抗者,增加自身财富,分民以利,加深bǎi xìng 对华山势力的拥护。

    

    二月末,百晓生大军占领咸阳、铜川等地,彻底扫平切反抗势力,并向宝鸡发起攻击。

    

    三月初,明教再次传来不好的消息,起义军再次进军杭州不胜,宋军则攻陷歙州。月中,睦州也相继失守,让郭子玉大惊失色。

    

    他再次屡屡催促百晓生进军河南,转移宋庭主意。

    

    百晓生可不傻,怎么会为了他们引来宋庭注意呢?要知道,他这边进展顺利,jiù shì 因为消息封锁的严,要是宋庭知道了,他此时的兵力可是极难挡住十万大军的。

    

    要知道,他的军力虽已达到了五万人规模,可其中算得上敢打敢杀的,也只有不到两万人而已。所以,他拖住了郭子玉,说自己会想bàn fǎ ,同时命令大军快速出击,占领宝鸡,继而攻占大散关。

    

    在百晓生的记忆中,到了四月,起义军可谓急转直下,攻占的县城也被收复。本来百晓生还dān xīn ,心中也确实在想bàn fǎ ,可他想不到,到了四月初,明教突然传来了江宁府陷落的消息。这消息不仅让郭子玉大喜,也震住了百晓生。

    

    江宁,jiù shì 如今的南京啊!南京竟然陷落了!这怎么回事?

    

    到了月中,百晓生方占据了宝鸡、大散关等地,而明教也再次传来消息,杭州、苏州相继陷落,使得颓靡的起义军士气大震,宋庭也不得不分派兵力,攻打江宁,让明教有了喘息之机。

    

    这些yì ;的消息让百晓生有些发蒙,可杭州、苏州的陷落马上让他想到了个人——慕容复!

    

    慕容博看透了所谓的大业,出家了。可是,慕容家还有个慕容复啊!这家伙不曾发疯,自然jì xù 着他复国的大业。

    

    他隐藏了这么年,真是想不到这动便雷霆滚滚啊!

    

    对于慕容复的消息,百晓生不知道,他也问过郭子玉,说他也不知,不过慕容复zhè gè 人他却是听说过的,毕竟南慕容的大名可非常响。

    

    百晓生bsp;bsp;,说不得这慕容复也如他般,与明教结成了联盟啊!只是不知他是独立的,还是入了明教,借明教之力复自己大燕。

    

    四月底,明教又传来失礼消息,衢州、婺州相继失守,义军大将、明教四大法王之的郑魔王被俘。相比历史不同的是,方腊早已借此功夫重新整合了力量,zhǔ dòng 退出了青溪等县,退入台州、明州等地,与江宁合力,再次打破杭州,使两者练成片。

    

    起义军起伏不定,忽败忽胜,让所有人都大开眼界,可这却苦了宋庭。他们几十万大军集结江南,jiù shì 为了举扫平起义军,可如今却有僵持下来的情况,这对宋庭来说,绝对不是好情况。

    

    进入五月,宋庭突然来了使臣,携带圣旨。

    

    宋庭让关中地区再次出兵,赶往江南,支援童贯大军。可惜,这来使进入函谷关就被抓了起来,他知道不对,却也已经晚了。

    

    当宋使被押解到百晓生面前时,他们已经占据了秦州,封锁了萧关。昔日之关中大地,已经完全落入了百晓生之手。

    

    京兆府中,百晓生静静的看着吓的浑身颤抖的宋使,微微笑,对旁郭子玉道:“郭xiōng dì ,我看,这使者杀不杀都可以了。”

    

    “不错!”郭子玉点头,上前就脚把使者踹到在地,骂道:“狗贼,你命大。我们不杀你。你替我们报个信给宋庭,jiù shì 京兆府已经完全被我们起义军拿下了。”

    

    那宋使听了是大惊,想不到宋庭的担忧成真的了。

    

    宋庭也不傻,这都快半年时间了,可关中这边没有丝毫消息传出去,宋庭也意识到了不对,只是江南那里糜烂,他们暂时顾不上这里罢了。

    

    这次宋使来,是调兵,jiù shì 查看下。想不到,这里已经完全被起义军占领。

    

    好在,他的小命保住了啊!

    

    不到月中,京兆府被攻占,关中大地被攻陷的消息就传遍了天下,西夏、吐蕃蠢蠢欲动,戍边的部队也摆出了攻击架势,宋庭是集结了十万大军,囤积函谷关外。只是大军并没有zhǔ dòng 攻击。

    

    现在的宋朝,jiù shì 个露了底的破船,江南那边已经聚集了宋庭的精锐兵力,来到函谷关的,根本jiù shì 些不顶用的士兵。宋朝不傻,自然不会进攻,省得造成大溃败,让贼兵西出函谷关。要是那样,宋庭可就真的危险了。

    

    而百晓生,也下了命令,大军不许出击,各部原地休整、训练,没有他的命令,任何人都不许动。

    

    同时,他亲自前往边境,以高强武力直闯大军中宫,威胁利诱统兵将领,不许轻动。在他非人的武艺下,那些将领无不对百晓生屈服,而且百晓生说的也很对,他们是戍边的,只要保证西夏、吐蕃无法进入宋境,jiù shì 大功。到时,宋庭便是打败了起义军,也不会对他们不利,而若起义军胜了,他们有大军在手,也不惧生命危险,说不得还可来个封侯拜相。

    

    这些人都是人精,看到了百晓生的武力,自然明白该怎么做。于是西方紧急的危势被百晓生轻而易举的化解。

    

    没了外围的压力,百晓生加快了对人才的培养,那些愿意臣服的,他都会教导,让他们适应些新的东西,而那些不愿意的,就给我抄书吧。我要用你们抄的书,培养自己人。

    

    因为强大武力的原因,关中大地很是平静,没有人敢随意动,那些动的,都被百晓生杀了。他的武力,可以在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让人防不胜防。

    

    面对如此人物,谁又敢反?

    

    只是,虽然他这里平静了,可江南却乱的不行,整个江南大地都被打乱了,战火波及下,无数的bǎi xìng 失去了家园、亲人,惨不可言。

    

    到了六月,个震惊的消息传来,方腊被俘。

    

    没错,jiù shì 方腊被俘虏了!

    

    得到zhè gè 消息时,郭子玉脸的不可置信。他无法想象,以教主的武功,谁能够俘虏了他。不久后,的消息传来,明教光明zuǒ yòu 使、四大法王、五散人,都被人击败,除去方腊被俘外,光明左使身亡,四大法王死了个,被俘个,加上之前被俘的,仅剩了个,五散人则各个重伤,短时间无法行动了。

    

    谁,有如此大的能耐,可以举把明教的顶尖战力扫平?

    

    消息还不曾传来,郭子玉不知,可百晓生却心神大震,脸上露出颇为有趣的笑容。这人是谁?不jiù shì 后世神话般的人物黄裳吗?

    欲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