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170章

      牛老太也道:“低眉顺眼地,看着就是个懂事的孩子。”
    马顺媳妇听两个老太太上来就夸英娘,顿时高兴起来,忙介绍道:“这是我娘家四妹子,叫英娘。”
    杨万里媳妇别有深意地看了英娘一眼,也道:“我这个小姑子不但长相好,还很能干,家里家外的活计都能拿得起来,这不,一听说她姐这里忙不过来,就巴巴地跑来帮忙了。”
    第140章 能给亲戚家的人落户
    马顺媳妇笑道:“这段时间,咱们豆腐要得越来越多,也得亏了有我这能干的妹子在,要不,可得把我们一家子累死呢。”
    英娘有些不好意思地道:“大姐,大嫂,哪有你们这么夸自家妹子的,也不害臊。”
    马顺媳妇道:“我说的都是实话,能有这么个好妹子,高兴还来不及得,有什么好害臊的?”
    两个老太太也客气地帮言:“好就是好,不好肯定说不出好来。”
    英娘娇嗔地一跺脚,害羞地躲到屋门外去了。
    屋里四个人都笑了,“还真害臊了,年轻媳妇就是脸皮薄。”
    杨万里媳妇笑道:“小姑子性子娇憨,很让人心疼呢。”
    马顺媳妇也道:“还跟小姑娘一样,都是我爹给惯的。”
    她又转头对两个老太太解释道:“我娘家就住在堰南镇边上,我爹是附近几个村子的里正,家里从小不缺吃喝的,我爹娘最是娇惯这个小闺女,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
    牛老太道:“老人都疼最小的。”
    杨万里媳妇点头,问王老太道:“叶大娘也是疼最小的?听说四盛是你家小儿子。”
    提到四盛,那可是王老太的骄傲,“我也最疼这个最小的,我这个老四也争气,早早地就中了秀才,对我这个老婆子也算孝顺。”
    牛老太可算是找到了话题,道:“说起四盛的孝顺,我们可是都看在眼里的,一个秀才为他娘他爹能吃口好吃的,也不怕埋汰,亲自下厨抡了锅铲就给做新鲜吃食,那做出的吃食比妇人做的还好吃呢。”
    马顺媳妇诧异道:“男人下厨?他可是秀才呢。”
    牛老太道:“可不是嘛,要不说四盛那孩子孝顺呢,这不,前几天,就因了听他闺女说了句他爷牙不好,想吃口稀嫩的,四盛就下厨给他爹做了锅蟹黄豆腐。”
    马顺媳妇和杨万里媳妇越听越满意,嘴角都要翘上天了,这人孝顺了好,会做新鲜吃食更好。
    王老太借势解释道:“四盛他爹今天牙疼的毛病又犯了,来不了,想着他马大哥的盛情,我便就央了干亲牛家妹子一道来了。”
    马顺媳妇和杨万里媳妇对视一眼,没有说什么。
    见马顺媳妇姑嫂两人对四盛的话题感兴趣,牛老太暖场道:“四盛那孩子还很仗义呢,路上我们一个小子落在了山贼手里,四盛愣是带人闯进贼窝把那孩子给救了出来。”
    马顺媳妇姑嫂两个的好奇心一下子就给提了起来,“牛大娘快给我们说说,四盛他是怎么救人的?”
    说起这些事,两个老太太顿时忘了警惕和拘谨,打开话匣子滔滔不绝地说得停不下来了,听得马顺媳妇和杨万里媳妇一会儿惊奇,一会儿害怕,一会儿又高兴得直笑。
    马顺媳妇一闪眼,看见英娘扶着堂屋的门框也听得两眼放光,忍不住道:“四妹,茶凉了,你再去烧些水来。”
    英娘愣了一下,知道她们要说正事了,便答应一声,红着脸闪身离开了。
    杨万里媳妇知道牛老太是王老太的干亲,便也不避着她,直入主题道:“叶大娘,听说你家四盛现在还是单身?”
    王老太陡然一愣,遂收了笑容道:“是呀,我那老四媳妇是个苦命的,刚生了小子没两年就去了。”
    马顺媳妇问:“那媳妇去了也有三四年了吧?”
    王老太点头,烦恼地道:“有四年了。”四年了,老四放单四年了,她还没替他重新张罗个媳妇呢。
    马顺媳妇又问:“四盛今年有多大了?”
    王老太有些转不过弯来,正说老四媳妇呢,怎么又问起四盛的年龄了?“今年二十八了。”
    两个老太太被马顺媳妇东一句西一句问得云雾里的。
    杨万里媳妇看了眼马顺媳妇,道:“你们知道我家公爹是里正,如果……,他倒是可以想办法给亲戚家的人落上户口。”
    “落上户口?你说的是真的?”
    两个老太太眼睛一下子瞪得溜圆,马顺叫王老太来是为了说这落户的事?这么重要的事可是得找家里的老人说,难怪马顺提前给四盛说是好事呢,这可不就是好事嘛。
    王老太都有些愧疚了,来之前还那么猜忌马顺的用心,可真是小人心了。
    要是果真能在这里落了户,他们就再也不是流民了,六家人就可以名正言顺地租房、租地、做生意了,一切就能稳定下来,生活也就能走上正轨了。
    在这里落了户,他们就再也不用回坡底村了,以后就不是山里人了,再也不怕山贼土匪了。
    王老太兴奋地直搓手,这是她做梦都不敢想的好事呢。
    牛老太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颤抖着声音确认道:“你是说,在堰南镇跟前的村子里落户吗?”
    马顺媳妇得意地高扬着头道:“对,我娘家村子离堰南镇很近,只有两里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