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552章

      而在紫龙太子的一方,战败的将士已经做好回去领罚的准备,结果信送回紫龙太子手中的之后,没过几日,竟然是紫龙太子手下第一谋士亲临战局。
    明济心让将士们把对战细节尽可能的全部讲出,又将记录的战报尽数看过一遍,而后又让几小支队伍陆陆续续突袭几处地点之后,明济心才终于做出了判断。
    “叶迷津走了。”
    得到这个消息,让所有人都精神一振,无他,只因这种互相拉扯却又毫无进展的日子,实在是让人过的太痛苦,可有叶迷津在,他们永远无法再进一步。
    这当然也是明济心做出的谋略,亦是紫龙太子下达的命令。
    先前叶迷津在的时候,他们双方之间的对峙,都未用尽全力,或者说在明济心知道叶迷津成为万灵军的谋士之后,便叫全军人马都暂停攻势,一切先前的谋划也都停了下来,只是轮流让一小部门的兵马到处去进行试探出击,剩下的人便只是做日常的练兵,又说大家可以放松下来,趁着这段时间休整一番。
    这种安排却让大家有些不解,他们也都听说叶迷津的名声,那是神鬼莫测的一个人,更何况先前就是因为他的计谋,才让商不朝给紫龙太子来了一击重创。
    此刻听说他真正成为商雏的谋士来对付自己,当然如临大敌,却没有想到明济心竟然是如此轻松的态度。
    难道不怕对方趁虚而入吗?
    面对众人的质疑,明济心只是说:
    “有我在,还怕他能占到什么便宜吗?”
    这样的话,还真是有够自信,但他说这样的话,还真叫人无法反驳,于是沉默之间,有人觉得应该鼓舞士气而不是消极低沉,便开口说:
    “有明公子在,我们当然不用怕会遭到什么谋算!”
    又有人道:
    “并非是质疑明公子,只是既然明公子自信能够对付叶迷津,那为什么不直接将他打个落花流水,而是要停下战事,只是用小股兵马不断地去进行各种试探呢。”
    明济心叹了一口气,虽然不想承认,但他不得不开口说:
    “有他在,我们想要更进一步,也很难啊。”
    声音中带有全然的无奈。
    总而言之,是双方都讨不了什么便宜就是了,而且,明济心又说:
    “他是唯恐天下不乱的人,你用少部分的人出击,他也会用少部分的人回礼,你若大军压境,他也能调动所有万灵军来个鱼死网破,他不在乎万灵军的牺牲,但我却不能让将士们平白受死,我想,殿下也不愿意诸位有这种没必要的消耗牺牲。”
    姬彻天颔首,认同道:
    “与他正面对招,对我们而言,百害而无一利。”
    紫龙太子都这样说了,其他的人当然也没有什么更大的异议。
    可这种日子,未免太过煎熬。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有人按耐不住前来问什么时候能够大干一场,得到仍是稍安勿躁的回复后,忍不住说:
    “那难道就这么僵持下去吗?”
    “或许称之为给我们难得的休养机会也不算错。”
    明济心回答道:
    “我们正好趁着这段时间养精蓄锐,等叶迷津离开万灵军之后,诸位才能以全然充沛的姿态发起进攻。”
    这句话让人立刻眼前一亮,忍不住追问:
    “明公子难道知晓叶迷津什么时候会离开万灵军?”
    又有疑惑:
    “可是他不是那什么灵王的谋士吗,据说这个新灵王可还对他很是言听计从,怎么会轻易离开。”
    明济心便摇了摇头,说:
    “我不知道他什么时候会离开万灵军,但我确定他不会在万灵军待太久,至于为什么——他的性情,注定他不会效忠别人,这对于一个主公来说,是最致命的缺点,没有主公能够永远信赖这样一个谋士,就算是百无禁忌,任人唯贤的殿下,应该也会犹豫吧。”
    说这句话的时候,姬彻天也是在场,闻言颇有些尴尬,毕竟当初他和叶迷津匆匆见过一面,叶迷津还真说过愿意辅佐自己的话,但那个时候他对叶迷津全无了解,只知晓他可能也是大师兄找来的师弟而已。
    现在嘛,对于叶迷津,姬彻天还是敬谢不敏了。
    所以姬彻天在片刻的尴尬心虚之后,还是能够坦然的回答:
    “这句话却是不假,若叶迷津前来投奔我,我怕也不敢相信他是想要真心追随,这不是我能够掌控之人。 ”
    不能够掌控的危险人物,似乎必须要除掉才行,若姬彻天心更狠一些,或许也能说出不为我所用者,也不能为旁人所用,杀之才能无后顾之忧这句话。
    但这句话说出来容易,想做到却难,至少姬彻天不敢说自己有绝对的保证能对付得了明济心。
    而此刻姬彻天还需专注眼前的战局,无法分心去对付叶迷津,所以这种事情,只能押后再谈,且此刻也没多说出来的必要。
    明济心最后又说:
    “而最重要的原因,叶迷津也不是真心辅佐新灵王,更不会长久留在万灵军,不如说,他会加速万灵军的灭亡——毕竟他要的,可不是帮助万灵军重整旗鼓,而是天下大乱。”
    【我要人间无皇,天下大乱!】
    这是昔日叶迷津拜入太玄宗时候说过的话,如今不过是作为一则趣闻在坊间流传,不会有人真正把这句话当真,除却明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