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263节

      “呵呵,你多虑了。”
    脱鲁忽察儿自信地看着远处的大宁城,道:“盛庸是一个懂规矩的人,越懂规矩,越不会胡来。”
    哈儿微微点了点头,然后说道:“一个时辰,若你们一个时辰不出来,我便下令攻城!”
    脱鲁忽察儿摆了摆手,道:“无需如此,在外安静候着吧,安出,我们走。”
    马蹄踏雪,沙沙而行。
    盛庸站在城楼上,看着脱鲁忽察儿、安出等人入城,然后下令关闭城门,加强警备,之后返回都司衙门。
    脱鲁忽察儿、安出两人齐步入殿,捶了下胸膛,算是行过礼。
    “都司大人,我们是来请功的,还请都司大人莫要吝啬,赏些食材回去,我等也好度过这寒冬腊月。”
    脱鲁忽察儿坐下之后,便开始讨要好处。
    盛庸眉头一抬,没想到脱鲁忽察儿、安出竟扮演成了功臣角色,不由看向毛整等人,问道:“两位首领有功,为何不见你们来报?”
    毛整连忙走出,高声回道:“不是我等不报,而是未曾听闻其功。不知两位大人是何功劳,都司衙门也好去探查清楚,论功行赏。”
    唱戏的把戏,毛整还是会的。
    脱鲁忽察儿见盛庸竟挡了回来,也不介意,豪爽一笑,道:“泰宁卫忽剌班胡勾结鞑靼部落,意图反叛大明,我等受恩于朝廷,自当为朝廷分忧。因事态紧急,朵颜卫、福余卫已于昨日出击,踏平了泰宁卫。”
    盛庸看着颠倒黑白的脱鲁忽察儿,严肃地说道:“如此说来,泰宁卫没了?”
    “没了!”
    脱鲁忽察儿道。
    “忽剌班胡人呢?”
    盛庸追问。
    脱鲁忽察儿冷笑两声,整理着袖子,道:“我等布置不周,致使忽剌班胡逃了出去,我派骑兵追寻,发现忽剌班胡已逃到了鞑靼部落,为避免与鞑靼发生冲突,我等没有发起进攻。”
    盛庸深吸了一口气,强压怒火。
    泰宁卫勾结鞑靼没有证据,但忽剌班胡跑到鞑靼那里去,却成了证据,一个事后造成的“证据”。
    话说,忽剌班胡不跑向鞑靼,还能往哪里跑?
    大宁这条路,他来不了!
    “我等也算是平叛有功吧?若放任忽剌班胡乱来,引鞑靼东进,这大宁便成了危险之地……”
    安出带着几分老狐狸的笑意说道。
    盛庸不置可否,只说道:“这些年来,泰宁卫也为大明出了不少力,如今竟出现这等事,当真是令人唏嘘。兹事体大,都司衙门不敢擅专,不若待大宁奏禀朝廷,再论功过。”
    “哈哈,理应如此。”
    脱鲁忽察儿应道。
    盛庸低头沉思,脱鲁忽察儿与安出这两人都很无赖,明明是想要吞掉泰宁卫,却偏偏找一个无法证明的借口。
    问他们的罪?
    一句事急从权,如何去给他们定罪?
    他们到大宁来,真正目的不是要赏赐,而是告诉盛庸与明廷:
    泰宁卫反叛,我帮你们收拾了!
    至于泰宁卫有没有反叛,还重要吗?
    泰宁卫已经没有了,总不能挖一堆死人出来,问他们是不是反叛大明吧?
    活着的人更重要。
    朝廷需要朵颜卫,也需要福余卫,若是没有他们拱卫大宁及其周边,朝廷想要控制这一片区域就太难了。
    思来想去,盛庸终克制住了愤怒,开口道:“左都督佥事曾上书朝廷,想要大宁驻牧权,可还记得?”
    脱鲁忽察儿点头,道:“我们兀良哈人也需要一片肥美的栖息之地,大宁这边牧场极好,然朝廷放牧却又极少,总如此浪费实在是不妥。”
    盛庸端起一杯茶,冷着脸说道:“不瞒两位,安全局已听闻了京城消息,朝廷上下对此极为不满,认为兀良哈三卫有南下之心……”
    “南下?我等绝没有此意。”
    脱鲁忽察儿面露不安,连忙保证。
    盛庸轻轻说道:“有些不属于你们的,就不应该渴望拿走。现在好了,朝廷已自从北平等地,调了十万大军进驻喜峰口。”
    “十万大军?”
    脱鲁忽察儿脸色一变,自己不过是想要一片地放放牛,至于搞这么大动静?
    这事态与宁王分析的不太对啊,他不是说新皇上追求文治,短时间内绝不会打仗吗?
    可恶,十万大军,自喜峰口出关用不了几日便会抵达大宁,这是想要自己的命啊。
    盛庸见脱鲁忽察儿与安出脸色不太自然,便继续说道:“大宁驻牧权不容商议,我劝左都督佥事还是收了这个盘算吧。还有,日后若没有朝廷或大宁都司许可命令,朵颜卫、福余卫的骑兵,不要成群结队靠近大宁城三百里以内,以免朝廷再起疑心,兵出喜峰口……”
    脱鲁忽察儿、安出惊讶地看着盛庸,他不仅知道此时城外有大批骑兵,还威胁自己再不老实点,朝廷就发大军?
    “好了,朝廷的旨意并非安全局传递,而是驿使负责,估摸用不了几日了,安心等待吧。”
    盛庸平静地说道。
    脱鲁忽察儿暗骂盛庸,你都说到这个份上了,谁还安心的下去?
    脱鲁忽察儿见盛庸端茶逐客,起身道:“按照朝廷规制,我们来到大宁总要拜见下王爷,既然都司公务繁忙,我等便不叨扰了……”
    盛庸摆了摆手,对想要离开的脱鲁忽察儿与安出说道:“忘记通告两位,朝廷规制已于前些时日改了,各地官员、将领至藩王封地,无需再遵洪武制拜见藩王,办完差事自行回去即可。”
    脱鲁忽察儿眼神一寒,安出也暗暗心惊,朝廷改了规矩,不需要拜见藩王,那宁王朱权在这座城中还有几分作用?
    他的谋略与计划,还有几分可行?
    一个没有任何作用的王爷,可不值得兀良哈人费心巴结。
    两人离开都司衙门,又在毛整、和允中的“护送”出了大宁城,不甘地返回了各自的驻牧地。
    宁王府。
    朱权听到了脱鲁忽察儿、安出进出大宁城的消息,从始至终都没有说一句话。
    眼下的大宁已经不再是朱权所能控制的了,盛庸收拢了人心,撤换了一批人,眼下大宁都司衙门里,几乎全是盛庸的人。
    城中护卫换防,都司衙门换人,清掉的,都是朱权的人。
    朱权原以为自己能控制局面,毕竟手中还握着朵颜卫、福余卫,可城门紧闭,出门都出不去,脱鲁忽察儿、安出这两只风筝,似乎已经断了线……
    “必须想办法破局!”
    朱权思索良久,喊来了老仆,道:“你寻机会亲自出一趟城,告诉蓟州掌柜,让他散播消息,就说盛庸是非不分,害死泰宁卫无数,朵颜卫与福余卫人心惶惶,大宁之战在所难免……”
    老仆记在心中,领命而去。
    大明京师,玄武湖。
    朱允炆携茹瑺、徐辉祖、解缙等人进入环洲。
    经过几个月时间,二炮局已完全建造起来,火药司、火铳司、火炮司一应齐备,从各地征调的火器匠人纷纷到位。
    朱允炆站在高台上,看着众多匠人,心怀敬意地说道:“二炮局三司落成,来自各卫所匠人也已抵京,朕很欣慰。如何运作二炮局,朕不作干涉,需要什么材料报上来,朕安排人给你们采买,你们记住了,二炮局的宗旨,便是将敌人消灭在前进的路途之上!”
    “火器之威,绝无上限。火药、火铳、火炮三司皆应锐意创新,不断增强杀伤距离、杀伤威力。朕在这里设下奖励,但凡改进有功,研制取得突破的匠人,嘉奖百两银子,若取重大突破,如杀伤加倍,距离加倍,嘉奖千两银子!”
    “朕不吝银两,只希望你们谨记一点,处处皆可改进,处处没有极限!等你们谁来领走银两时,朕设宴招待!”
    朱允炆的话,令二炮局大小管事与匠人沸腾。
    三司研究取得突破有奖励,还是百两、千两的巨大奖励!
    往日里,匠人做事可没什么奖励,哪怕是研究出“地雷”的哥们,也只能是一个月收到几袋粮食,绝不会有什么银两奖励。
    可现在二炮局设置了极具吸引力的奖励!
    火炮匠人封善心头满是火热,握了握拳头,渴望地看着朱允炆。
    自己进行的火炮研究已取得了一些成果,只是匆匆被调到京师,还没来得及试验,现在好了,只要给自己时间与机会,用不了多久,便可研制出新型火炮!
    届时,一定可以解决大碗口筒炮等只能左右炮击、不能大仰角炮击的问题!
    只是,寻常火炮还是太过笨重,若是有什么办法让火炮变得轻便一些,岂不是转运更为便捷……
    第三百一十四章 添把柴,浇点油
    火器发展了千余年,花样变了不少,但总体来说,更新换代的速度比乌龟还慢。
    乌龟一千年都成王八了,火器一千年还是那个火器,只是模样改变了一点,威力似乎依旧。
    这也不能完全怪“匠人”不用心,实在是古代没有什么科研环境,大家都讲礼,要循规蹈矩,要墨守成规,要关起门来造东西,还要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
    即使是天才发明了新鲜玩意,说不定还被上级给抽一顿,再骂骂咧咧两句:“你以为你是谁,能超过老祖宗?”
    说研究有错,创新有罪是夸张了一些,但研究没有奖励,创新没有好下场,属实是真。
    所以匠人宁愿重复再重复地批量制造,也不愿意花脑子去思考为啥这样制造,能不能改进。
    费力不讨好的事,没几个人愿意去做。
    当然,制约创新的因素很多,教育也是一个大问题,这个时代没有物理学,没有化学,他们所凭借的,只是经验的积累,实践的突破。
    而积累是需要时间的,万一某位寿命又短,积累到半路挂了,自己没什么学问,写不了书,那就只能交给后来人从头积累了……
    形不成持续的研究,是个悲哀。
    朱允炆对于大明的火器是很不满意的,火铳就一铁桶,没有正规的子弹也就罢了,也不至于拿石子、废铁当子弹吧……
    必须打造铅弹或纯铁子弹。
    还有火炮,让很多人无法相信的是,明代初期的火炮多数是安装在大木板上的,上部设计有一个活动轴,能够左右发射,可它不能大角度仰射……
    其仰角的大小,从镶嵌在木板之上或放在城墙之上时,已经确定了,就那么多,大概十五度,你想调到二十度,三十度都不可能……
    “搭木为架”的木架炮架出现在明朝中期,木架炮台的出现,方实现了灵活发射。
    等佛朗机炮、红夷大炮漂洋过海来大明,朱允炆是等不到,但却可以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