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大家请我当皇帝 第827节

      张顺听到这里,不由眉头皱了一下。
    船上空间狭小低矮,乘员弯着腰进船舱倒也在意料之中。
    只是原封舟之制,深不过一丈四,约合后世四米半左右,若是做成五层,岂不是每层高不及一米,难道使团都是躺着出海不成?
    若是换成“五丈”,每层高丈余,倒是和后世楼房层高类似,颇为合理。
    想到此处,张顺不由开口问道:“不知‘深一丈四’和‘入水五丈’,各自指的是什么?”
    “深一丈四,封舟‘水蛇’以下深度也!”张子舟连忙应道,“入水五丈,乃是指‘水蛇’以上高度也!”
    “哦?何谓‘水蛇’?”张顺听了,愈发不明白。
    “所谓‘水蛇’,即是指封舟两侧划线。待其载上人物,使其与水面相合也!”张子舟解释道。
    “哦,原来是吃水线啊!”张顺沉吟了片刻,顿时明白了过来。
    原来明人所说“深”多少丈,却与后世“船深”并不是一个概念。
    后世船深,乃是指从船底龙骨至主甲板的高度;而这个时代的船深却是指常载吃水线。
    如果换算为后世概念,原来的福船形制封舟,应当“深”两丈有余,这样每层高度大概在一米五六左右。
    而张子舟新建封舟,从吃水线往上高五丈。
    如果去掉封舟船艄设置的两层黄屋,再加上“水蛇”一下的高度,约莫在四五丈之间。
    相对于较“浅”的中式帆船来说,确实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当然,这些还不是最关键之处,最关键之处是这种封舟上下设置了“五层”。
    如果除却了压舱和甲板以上建筑,这妥妥的是一艘三层甲板战舰,而且是全炮甲板。
    想到此处,张顺不由激动了起来,连忙开口问道:“若是据此改装,能否改装成一艘三层甲板战舰?”
    “啊?”那张子舟本来还以为张顺要新造封舟,哪里想得到他居然是想改成战舰。
    不过,好在此事也有成例。
    隆庆初年,为了应对越来越猖狂的倭寇,就曾按照李总兵建议,一口气造了二十四艘封舟作为战舰。
    想到此处,那张子舟不由思索了半晌,这才应道:“此夹板,非彼夹板。殿下若想改为战舰,非得大改不成!”
    “这是为何?”张顺心下里好奇,不由追问道。
    “我之封舟固然采用远西龙骨、肋板,并分上下五层,其实两者夹板并不相同。”张子舟认真道。
    “彼之夹板,直通首位,颇为厚实。我之夹板,譬如建楼,层层累积,多设房间。”
    “殿下若想在其中开设铳孔,安置大炮,必须加厚夹板,横向预留红夷大炮后退通道。”
    “哦?原来如此!”张顺这才恍然大悟的点了点头。
    难怪历史上欧洲风帆战列舰都较为宽大,除了利于远渡重洋之外,其中又预留了为了缓冲重型火炮后坐力的空间。
    不过,想到此处,张顺愈发急不可耐。
    既然从技术上来说,没有问题,那么自己也要造船,造大船!
    于是,他不由开口道:“本王欲任命你担任天津造船厂厂长,不知你意下如何?”
    第509章 造船计划
    “呃……”那张子舟闻言一愣,不喜反忧,反而开口道。
    “殿下,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微臣只是曾经担任过督造,一无造船技术,二无造船工匠,三无造船厂,如何为之?”
    “这……天津、通州和临清都有造船厂,本王可以下令把工匠和工料一起搬过去!”张顺想了想,提出自己的看法。
    “等你前去考察以后,写出一个扩建方案来,再行改建。”
    “至于三层夹板战舰,可以暂且延后,先帮本王制造、改造一批战舰和运兵船出来再说。”
    “临清,那感情好!”本来愁眉苦脸的张子舟闻言不由大乐。
    “怎么了?”张顺见他一会儿忧一会儿喜的,不由奇怪道。
    “殿下有所不知,这临清本是朝廷三大造船官厂之一!”张子舟不由解释道。
    “哪三大?南京龙江,淮安清江和临清卫河!”
    “其中南京龙江以造海船见长,淮安清江以督造内河漕船见长,临清则两者兼备,能造漕船与遮洋船!”
    所谓遮洋船,乃是明代海运漕船样式。
    其制“底长六丈,梢长一丈一尺;头长一丈一尺,底阔一丈一尺,底头阔七尺八寸”,能够载漕粮千石。
    这临清卫河船厂虽然比不得龙江船厂,好歹也算有制造海船的经验。
    “然而,从嘉靖三年起,临清卫河船厂裁撤,一并归入淮安临清,如今只剩一卫河分厂矣。”张子舟又开口道。
    “啊?”张顺闻言顿时吓了一跳,“那……那只这一分厂,够用吗?”
    “殿下欲造何等样式战船?”那张子舟闻言皱了皱眉头,不答反问道。
    “这卫河分厂下设一十八厂,只因管理混乱,故而年造漕船仅百余艘。”
    “殿下若想重建船厂,只得募其工匠,收其船料,另起炉灶,方不至于承其弊病!”
    张顺见其颇有章法,心中不由颇为欣慰。
    他闻言笑道:“本王亦知兹事体大,故而先造小船,待其手熟以后,再造中船,然后再造大船!”
    “实话与你说,本王近期可能要在海上用兵,故而准备先造鸟船三十艘,其他火船、探船量需而造。”
    张顺所言这鸟船,早年流行于江浙沿海一带。
    由于其“头小肚澎,身长体直,尾有两边,催橹两枝,有风扬帆,无风摇橹,转折轻便,篷长橹捷,如鸟之飞也”,故而得名。
    此船本由嘉靖年间的开浪船,发展而来。
    其船身虽然庞大,但速度却与沙船、唬船并驾齐驱,适宜在近海作战,故而也成了明军的制式装备之一。
    其制“身长七丈五尺,梢长一丈,舱深九尺,板厚二寸九分”,除却船舱多深一尺以外,其他尺寸几乎与与四号福船海沧船无疑。
    然而,双方虽然尺寸相仿,其实鸟船已经在明军序列中淘汰了福船类战船,成为了新一代战船的首选。
    而且除了这一种“小鸟船”以外,它还发展出来了一种长达十余丈的“大鸟船”。
    最初这种“大鸟船”本是海上商船,后来被海盗刘香等人夺取以后,安装上十余门大炮作为战船使用,使得明军难以抵挡。
    明军也不敢示弱,同样制造大鸟船抵御,甚至吸收“远西夹板船”结构,还发展出一种双层甲板战舰。
    在原本历史线上,这种船最终发展为满清和明郑水师的风帆战舰主力,能装载大炮二十四门。
    当然,此时的张顺并不知道这种“大鸟船”最终会发展成一种典型的中式风帆战舰,但是他同样从明廷各种疏犊和图集之中,发现了这种新出现的“大鸟船战船”。
    张顺的心思很简单,就是准备采取一个“三步走战略”。
    第一步,初步建立海船厂,制造出这种适宜在沿海作战的“小鸟船”。
    第二步,在“小鸟船”战舰的基础上,发展出一阵适宜在近海双层甲板的“大鸟船”战舰。
    第三步,技术成熟以后,以明朝封舟为基础,设计一款三层甲板远洋战舰。
    三种战舰,一个目标,由近及远,深入大洋!
    “这……”张子舟闻言沉吟了片刻,这才点了点头道,“好,既然如此,微臣这条命就卖给殿下了!”
    从漕船到战船,从河船到海船,中间有多少困难险阻,他一句话都没提,便一口答应了。
    只是他这边答应的痛快,那边张顺倒有点坐不住了。
    兹事体大,你千万别给本王掉链子了啊!
    想到此处,张顺不由开口追问道:“此事非同小可,若是耽误本王正事,杀头事小,坏了本王大计事大。”
    “不知你心中可有章法,说出来让本王参详参详!”
    “千难万难,万事开头难!”张子舟闻言这才开口道,“臣以为若想做成此事,第一步便需要前往大沽口附近,考察厂址。”
    “若是旧厂可用,便一边建造船只,一边扩建旧厂;若旧厂不可用,则先使旧厂备料,另行选址建厂。”
    “其中油漆、黄麻、桐油、铁件皆可先调用通州、临清等地成品。至于其他常见辅料,则重新采购便是。”
    “只有一桩事儿,万分紧要,非殿下不能为之!”
    “何事?”张顺心中顿时有几分猜度,不由开口问道。
    “木植!”张子舟斩钉截铁道,“凡造船,非得用大木,硬木不成。”
    “松、杉最下,其次樟木、榆木、柚木、鸡翅木、黄花梨、铁力木乃至楠木。”
    “其中广船皆用铁力木,故而坚硬如铁,与之碰撞者立碎!”
    “像往常造漕船,常用松杉,只三五年便须修整一次,实在是等而下矣。”
    “今造海船、战船,即便用松木、杉木勉力为之,然而龙骨、船舵、桅杆等处,仍然需要坚木!”
    “吾观殿下所言鸟船,大体在五百料左右,当用木料二百五十根上下。若造三十艘,共需七千五百根。”
    “这天津附近并未森林,亦无大树,不知如何为之?”
    “七千五百根?”张顺闻言不由倒吸了一口凉气,然后实话实说道,“本王欲从辽东输入,不知可乎?”
    “辽东?”张子舟闻言一愣,心道:如今后金窃据辽东,殿下你又如何输入?
    不过,兹事体大,非他一个小小的工部主事所能置喙,便应道:“如此也好,辽东苦寒,树木更为坚硬,若有何用之材,自当用之!”
    第510章 援助
    大海茫茫,波涛淼淼。
    俄而有一队船队出现了海平面之上。
    “有警!”早有一个爬在桅杆上的水手觑见了,不由大喊一声。
    随着这水手一声叫喊,随即如同打开了某个开关一般,原本死气沉沉的战船上突然热闹了起来。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