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4章

      这三天里,发生的事情可不少,最重要的就是男女主相互了解了彼此的身份,所以三天后宴会,女主和亲的对象就是男主本人。
    因为大兴和女主年龄相仿的只有陶彦和摄政王,虽说杨欢是杨彦的皇叔,可是只比杨彦大了五岁而已。
    陶彦这个身体原来因为功能问题,本就不想和亲,摄政王顺水推舟直接把女主收入怀中,女主的目标就从自己征服大兴变成了帮男主当皇帝。
    而陶彦根本不打算让柳茜茜和摄政王关系进一步发展,所以才要提前见柳茜茜。
    “既然身体不好,那你使馆的时候,带两个太医去给公主看看吧。”陶彦说话的语气中透露的关心,而心中已经开始偷笑。
    女主身边总会有几个猪队友,负责体现女主的智商,显然这个使臣就是猪队友之一。
    使臣听了陶彦的话,立即慌了神:“不…不用麻烦,公主休息一下应该就好了。”
    这话任谁听都能听出来其中的蹊跷,朝堂的大臣也有人皱起眉头,在他们眼中东旭不过一个小国,这么做颇有几分轻视大兴的意思。
    陶彦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原来女主通过这几天打探清楚了大兴几位德高望重的大臣的喜好,第一次见面就得到了所有人的赞许,导致后来很多人中立的忠臣良将投进摄政王的阵营。
    现在大兴的大臣对这个素未谋面的和亲公主已经有了一个不好的初印象。
    “那使臣回去转告公主,今天好好休息,晚上我会摆好宴会等待公主,为她接风洗尘。”写话听起来是陶彦大人有大量不和小国公主计较,还给你们一个台阶下,几位老臣点了点头,觉得陶彦做法很有气度,又不失威严,因为陶彦并没有改变宴会的时间。
    皇帝以前主要是不作为,除此之外也没有什么缺点,后来是因为他喜欢上女主,又嫉妒男主,做了几件傻事,才落了个悲剧收场,否则凭借他优秀的身世,起码能安享晚年。
    除了使臣这个意外,整个早朝还是和以前一样,大臣做各种汇报,摄政王提出一些问题的解决办法,陶彦就负责在摄政王说完方法后说一句:“照皇叔说的办。”
    皇帝成年前,太后还会垂帘听政,和摄政王争锋一下,可是近几年,皇帝成年了,太后身体也远不如从前,很少再和摄政王争了,大概是斗了一辈子,累了。
    不过这朝政还是分为太后派和摄政王派,和陶彦他这个皇帝没什么关系,而陶彦本人也乐得清闲,每天佛系度日,顺便想着怎么和身边这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男主升华一下革命友谊。
    退朝后陶彦第一件事就是补觉,以往应该是批阅奏折,可不是太后插手,就是摄政王插手,每次都轮不到皇帝做决定,索性陶彦一点都不管,留给那两个人争。
    ……
    东旭使臣回到使馆和柳茜茜说了今天早朝的事情,柳茜茜差点一本书砸过去,到了这个地步,今晚的宴会她无论如何也得去,还来不及讨好别人,就先多了一个坏印象。
    不过女主毕竟是女主,就一个白天的时间她就搜集到了大臣们的喜好,争取晚上挽回一下自己的形象,不过由于时间匆忙,她没来得及和男主来一次邂逅。
    不知道男主身份的柳茜茜,对自己的和亲对象是谁没有要求,她反而觉得杨彦更好利用一些。
    精心打扮一番,再配上柳茜茜那张脸,就是宴会这一次见面,就把原来皇帝迷的神魂颠倒。
    柳茜茜知道大兴重文轻武,喜欢知书达礼的女生,特意穿着清新,做出几分淑女的感觉。
    不过摄政王不喜欢这种女生,他一开始关注女主就是因为女主那些与众不同的一面,前期只是因为好奇给予帮助,这次在大兴的一次偶遇摄政王才对女主刮目相看。
    算是两人相爱路上很重要的一步,所以陶彦才会想尽办法阻止。
    第3章 1.2囚笼中的金丝雀
    退朝后陶彦稍微吃了点饭,不得不说皇室的生活真是悲惨。
    因为害怕下毒,所以饭菜做好先由试毒的人吃,试毒的人吃完过一个时辰没有问题,皇帝才能吃,现在正逢盛夏,天气炎热,古代也没什么保鲜工具,所以等陶彦吃的时候,好多菜已经有点馊了。
    因为退朝后批阅奏折主要是摄政王的事情,原主只负责一些命令下达时盖上玉玺,其实这是摄政王承认皇帝的一种态度,不过原主一直气不过,偶尔还会不配合,回自己的寝宫过奢侈的生活。
    虽然延误了几次政令,造成过一些损失,还好摄政王神通广大都平复了,但也让大臣对皇帝越来越失望,对摄政王越来越信赖,如果没有太后的家族支持,皇帝可能要被大臣们逼宫了。
    不过事到如今,太后只能保住这个皇位,文武百官对皇帝已经不再期望,毕竟这个国家还有摄政王扛着,大家并不担心。
    不过也正是原主如此不着调,陶彦才有时间遛出宫给自己改善伙食,不过也只能十天半个月出去一次,所以陶彦的体重一直在下降。
    今天毕竟是剧情的转折点,陶彦老老实实的在御书房参与批阅奏折。
    又是勤勤恳恳装什么都不懂的一天,可是偶然看见一个奏折,陶彦的表情出现了一些变化,那是一种说不出来的带着痛苦的表情,但是眼神中没有绝望,那是同情中带着感同身受,以及些许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