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159章

      “好的,就这么办吧!”
    雷蒙德大祭司此刻思路无比畅通,总算不再发愁了。
    这时候,一名仆人突然过来禀报:“祭司大人,大王子殿下派人过来求见。”
    雷蒙德大祭司对这个曾经短暂的盟友勉强愿意给点儿面子,当即问道:“什么事?”
    “那人说,大王子殿下很遗憾一直没收到您的邀请。”仆人恭恭敬敬地转述着如上的话语。
    雷蒙德大祭司一下子就给整懵了:“什么?什么邀请?我最近又没组织什么聚会?”
    仆人对此也有些迟疑和为难,却还是尽可能保持着恭敬地解释着:“呃,大王子殿下的意思可能是……作为酬神仪式的主角,此次大胜凯旋的将军,您,您的邀请,会让他感受到应有的尊重。”
    ——什么玩意儿?
    ——七拐八绕,说的是人话吗?
    但雷蒙德祭司懂了。
    这是要自己配合他装逼的意思?
    尽管心中觉得好笑……
    但此时秩序之神的神职,本就倾向于维持社会的秩序,也就是说,作为阶级顶层、统治阶级中一员的大王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刚好算是秩序之神应该维护的人群中的一员。
    所以,在一些无伤大雅的事情上,雷蒙德大祭司倒是挺愿意配合对方的。
    他当即写了个邀请函,让大王子派来的仆人拿了回去。
    下午,大王子就准时“应邀”而来。
    接下来,算是一场颇为愉快的见面。
    因为大王子提出的一些关于“酬神仪式”的要求,在雷蒙德大祭司看来,都是类似于那个邀请函一样,属于花里胡哨、没什么大作用,纯粹为了满足这家伙的虚荣心而提出的。
    答应对方,完全不会影响整体仪式的进程,反而还可能会替仪式增加点儿热闹气氛。
    比如,他自带的那份写满了“赞扬大王子英勇奋战”的文稿,要求找个人在仪式上高声朗读。
    雷蒙德大祭司当即点头:“没问题,给你找个嗓门最大的信徒领读,再找几百个人在后头齐声跟读,保证让整个王城的人都听到。”
    再比如,大王子要求参加仪式的人要非常多,当自己进场的时候,还要有人负责鼓掌、欢呼、献花……
    雷蒙德大祭司一挥手:“没问题,都是小事情。献花的人有要求吗?性别、长相、年龄什么的?”
    除此以外,大王子还要求自己要被众人抬上祭神台。
    他为此十分兴奋地描绘着自己想象中的场面:“我要优雅、高贵地站在那,然后,他们一起冲过来,齐齐跪在我的脚下,大声赞美我的功绩,再心甘情愿地请求我踩踏他们的身体,然后由他们崇拜、尊敬地将我高高举起,像是抬着着什么伟人一样,将我抬上祭神台!”
    大祭司雷蒙德对此稍稍挑眉,为他如此不切实际的幻想而惊叹,同时忍不住在心里嘲笑了一句:“真是个虚荣的蠢货。”
    但想了想,这事确实不妨碍什么。
    于是,他继续好脾气地又一次答应了下来:“没问题,我会提前找好人的,保证把事情做得妥妥当当。”
    大王子高兴得跳起来。
    他为此给出了很大一笔钱。
    这笔钱数额大得让雷蒙德都为之吃惊了:“啊,你发财了吗,殿下?”
    大王子的脸上闪过心虚,含含糊糊地表示:“毕竟我也是上了战场的,你知道,战利品总还是有的……”
    闻听此言,大祭司雷蒙德的态度越发殷勤。
    他本来只打算随便找几个人应付一下这位蠢货王子。
    现在,只冲着这笔钱!
    他也决定尽可能多地找人,充分满足这位王子殿下的虚荣心。
    这事至此算是订下了。
    但大王子还不满足。
    他故技重施地派仆人又登了正义女神大祭司胡斯托的门。
    然而,和秩序之神大祭司雷蒙德不同。
    胡斯托直接给出回复:“没有邀请函,近期也不打算邀请任何人见面。”
    大王子殿下心中生恼。
    可为了风风光光的酬神仪式,他还是纡尊降贵地亲自登门。
    大祭司胡斯托直接给了他一个闭门羹。
    甚至连正常的理由都没有一个,仅仅是:“有事,没时间见客。”
    大王子气得脸都扭曲了。
    他踏着重重的步伐走出了正义女神的神庙,因为愤怒,每一步都恨不得踏碎神庙内的土地,暗自发誓:“等我继承王位,一定要拆掉这所神庙,让那该死的老家伙跪着求我!”
    “唔,祭司大人这是下定决心了吗?”
    另一头,乔恩一边遥望着大王子愤怒离去的背影,一边若有所思地说着。
    “毫不意外,祭司大人和你一样,都有一颗没什么用的良心。”
    斯蒂文双手环胸,一脸无所谓地点评着。
    “咦?难道你没有吗?”
    乔恩忍着好笑,故意伸手去摸他的胸口:“既然你都没有良心的,那为什么一直不反对呢?”
    “别捣乱,小乔!”
    斯蒂文一把抓住他的手,同时摆出了一副很不好惹的凶狠表情:“这和良心没关系,我只是讨厌他。那家伙看起来就很欠收拾,像是走在街上都会被人打一顿的典型,很贱、很蠢、偏偏又没有自知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