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193章

      那时,厉予珩根本就不敢出现在齐衡的面前,怕对方知道自已没死,趁机痛下杀手。
    于是厉予珩逃了,拼了命地逃跑,他要自已回都城,只有回去才有救,卫鸣已经是彻王的人了。
    临月国京都皇宫。
    温明庭眼眸发红的盯着宁兴安派人送回来的最新战报。
    白纸瞬间变成上百块碎纸飘散在地上,“怎么可能,厉君彻就算再厉害,也不可能有这么强的能力。”
    半个月的时间,厉君彻已经连续攻下临月国十座城池,宁兴安的大军损失超过五成,一直在后撤。
    再这么下去,要不了一个月,厉君彻就会打到京都来。
    简楚仁望着满地的碎片,幸好自已早就看过,否则还得一片一片沾起来,“皇上,厉君彻手上有一种能发出巨大杀伤力的火药,一旦点燃有天崩地裂的效果,若是不克制此物,恐怕我们敌不过北狄国。”
    温明庭手指捏得嘎嘎响,他派去绑架温瑾禾和沁宝公主的人到现在还没消息,恐怕是已经失败了。
    关于火药,北狄国皇宫内没有传出任何消息,此物厉君彻到底是从哪里得到的?
    简楚仁见温明庭的脸色越来越难看,手腕上的骨链都快要被捏碎了,“皇上,雪国大军已经攻下越北城,卫鸣难以抵挡,或许北狄国皇帝会下令让厉君彻带兵前去支援。”
    “乌撒卡纳比约定的出征时间晚了半个月,他们这是想看朕的笑话,豺狐之心昭然若揭。”温明庭多希望自已手里的骨灰就是乌撒卡纳的,这些背信弃义之徒。
    简楚仁低下头:“皇上,厉君彻有火药,卫鸣却没有,或许此事北狄国皇帝还不知道。”
    温明庭紧抿嘴唇,那老皇帝都要死了,彻王远在边境,他想做什么,又有谁能干预。
    或许可以让厉景行死得更快一点。
    由于距离原因,消息不能及时传到,温明庭还不知道乌撒卡纳已经被打得逃回雪原冰川了。
    沁宝公主原本想着来了南城,就和在都城一样,被温瑾禾整天带出去吃喝玩乐。
    却不想第二天自已去找她的时候,发现二嫂特别忙,那几个从都城跟过来的臣子经常找她商议南城事务。
    沁宝公主望着站在门口的路夜白,“你转过身,背对着本公主守着。”沁宝公主抬着还未完全痊愈的脚对路夜白吩咐道。
    路夜白转过身,背朝房门站着。
    沁宝公主坐在榻上,面前的案桌上摆着各种消耗时间的零食,她的眼神时不时落在路夜白的背影上。
    在两次相邀温瑾禾都没空后,沁宝公主就单独带着路夜白出门了。
    南城的酒楼是新建的,在兼顾美观的同时又十分牢固。
    沁宝公主每走一段路就能看到和都城一样的商铺,那些都是温瑾禾名下的资产。
    鼻间嗅到香味,抬首看起,是街边角落的一个馄饨摊子。
    “大爷,来两碗馄饨。”沁宝公主满眼期待的兴冲冲跑过去坐下,路夜白跟在后面生怕人摔了。
    这个馄饨和都城卖的不一样,肉有点多,而且褶子特别密,加了辣油那是又香又辣。
    “大爷,你家馄饨真好吃,是南城特色吗?”沁宝公主吃了几口后,见大爷在隔壁桌休息,于是开口闲聊道。
    大爷笑着摇头,“我是从古月城搬过来的,这馄饨我们乡下家家户户都会做。”
    沁宝公主拿勺的手顿了下,古月城是自已进入北方十三城时第一个路过的,不过当时受了伤,所以并未歇脚,“好像有点远,你们怎么会搬到南城来住?”
    而且眼前的大爷这么大年纪了,不是说年过五十不离乡吗?
    第159章 留给四皇子的圣旨
    大爷:“姑娘是外乡人吧?”
    沁宝公主点点头。“对。”
    “现在南城附近的百姓谁不知道,要想日子过的好,就得南城跑。我们家算是来的比较早的,听说现在想要在南城定户籍,可不容易了。”大爷高兴的有些得意。
    沁宝公主诧异,“都往南城跑,那原来的家不要了吗?”
    大爷乐呵呵地说道::“哪里能吃饱饭,过上好日子,家人就往哪里搬,之前南城的房子和地价便宜,后来皇上把这里赐给彻王妃当了封地,王妃来南城修建越河大坝后,这南城是越来越繁华,姑娘看这大街上的人,比以前多了几十倍都不止。”
    “都说彻王妃体恤封地内的百姓,一心想让我们过好日子,去年越河洪水,多少人流离失所,饿得挖树根吃,王妃一来,所有的事情都解决了,姑娘可以去越河大坝看看,那叫一个宏伟。”
    沁宝公主下意识地点头,目光盯着碗里的馄饨,没了胃口。
    耗费几万人半年时间修建起来的越河大坝就像一道天神劈下来的沟壑。
    光滑的梯形水泥建筑,从阶梯走上去,能看到越河内流动的黄水。
    北方即将步入旱期,越河内的水并没有那么波涛汹涌,靠河的这边还建造了栏杆防止有人下去。
    沿着越河大坝走,巨大的水车建造在河岸边,隔坝相望,能瞧见一米宽度的水泥沟渠直接通往田里。
    沟渠里有水在缓缓流动。
    沁宝公主站在大坝上眺望远处一望无际的麦田,金黄色的麦穗在风的吹拂下缓缓晃动。
    农户背着铁锹走在田间小路上,时不时的和路过的行人打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