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467章

      云峰非常满意这次的任务奖励,有了特殊技能【团结就是力量·乐队】,夏大川等人在学习唱歌和乐器时,就会事半功倍了。
    乐队,他可不是心血来潮,玩玩而已。
    半夜。
    唐雨发过来一条微聊消息,是有关于谭慧感情的事。
    “居然是他……”
    原来,谭慧跟刘润泽有一段讲不清、道不明的感情。
    实际上是单恋。
    因为只是谭慧表明了心意,而刘润泽则是选择了逃避。
    理由很简单。
    对于艺人来说,谈恋爱是减分项,可能导致部分粉丝脱粉,商务代言减少等后果,直接或简介影响到事业和收入。
    一般来说,要么就是不谈,要么就是偷偷摸摸的谈。
    “活得真累。”
    云峰摇头一叹。
    但为了赚钱,也无可厚非。
    他看完唐雨发来的这条微聊消息,终于是明白,刚才在练习室,谭慧为什么听完《好久不见·不如不见》这首歌会哭成那样了。
    以为自己已经放下了,却不过是自欺欺人!
    “陈哥,你的对手有点强啊。”
    不过。
    云峰转念一想,这恰恰又是一个机会。
    人在悲伤过去感情的时候,心里设下的防线最为薄弱。
    他开始发挥那乐于助人、成人之美的精神,为陈橙出谋划策了。
    而外界。
    因为他一连串的操作,使得接下来的几天,一直都是在讨论他和他的歌。
    “一晚上流了好几次泪,坏死了这人,写得这么好听,又唱得这么感动。”
    “简简单单才是最直击人心的。”
    “曲是好曲,词太白了,比起他前面的歌,低了不止一个档次。”
    “又俗又矫情又做作。”
    “可以不喜欢,但请别伤害。”
    ……
    喜欢的人,见人就安利,不喜欢的人,骨头里挑刺。
    人喜欢上一首歌的原因和过程,和人喜欢上一道菜的原因和过程是一样的,其中的某些元素,正好满足了欣赏者在感官上的刺激需要,又让欣赏者产生了某种心里上共鸣。
    实际上,不管是蓝星还是地球,目前为止没有出现过全体人类都喜欢的音乐或者歌曲。
    所以,对于那些不喜欢的声音,听听、看看就好,不必放在心上。
    而,每当有一首好歌出来,总是少不了那些乐评人的身影。
    企鹅音乐上的一个著名的乐评人【小崔说歌】,是这样评价的:“《好久不见·不如不见》的两版歌词,摆脱了那种情歌中流于表面和形式化的矫揉造作的习气,在对待分开的姿态上也颇为洒脱和旷达。”
    高校广播联盟的御用乐评人【珊珊老师】,是这样说的:“《一万次悲伤》,悲伤而又有力量,把孤独、哀伤的事情唱出温暖的味道,让听众在歌曲里找到坚持下去的勇气和力量。”
    微圈音乐圈里的一个拥有百万粉丝的乐评人【韦二不二】,是这样讲的:“通过对《好久不见》歌词的分析,我们也许可以在作词时,适当地放飞想象的翅膀,将实写与虚写紧密地结合起来,语言平淡并不意味着没有亮点,只要我们以简洁的语言书写内心真挚的情感,以情动人,照样可以抓住听众的耳朵。”
    ————
    悄悄地,又一个周末来临。
    星期六,晴。
    没有什么是在好天气下秋游最令人身心放松和愉快的事了,如果有,当我没说。
    云峰今天组织了一个云唐音乐工作室的秋游活动,地点选的是魔都的佘山森林公园。
    而西佘山,则是整个佘山森林公园里景点最多的一处了。
    山顶有“远东第一大教堂”之称的佘山天主教堂和古老的天文观测台。
    北坡有建于宋代太平兴国年间的秀道者塔,山中多古树名木。
    这里山清水秀,胜迹如林,唐宋诗人王勃、杜甫、范成大及清代文学家李调元等皆留恋此地,为后人留下不少名篇佳作。
    “呼,呼。”陈橙急喘着气,扶着石栏杆,艰难的道:“我说小云,爬了半个早上了,你怎么汗也不怎么出,气也不怎么喘?”
    云峰笑道:“陈哥,你要是坚持个两三年的晨练,也能这样。”
    说着,看到不远处的唐雨几女停下来休息了,把手里的一个袋子往陈橙面前一推,道:“陈哥,快上,机会来了。”
    陈橙一愣,不解道:“什么机会?上哪去?”
    云峰朝靠在一处石栏杆休息的谭慧努了努嘴,道:“那呀!”
    陈橙顺势望过去,老脸一红,小声道:“别闹,这么多人看着呢。”
    云峰给了他一个白眼,恨铁不成钢的道:“谁跟你闹了,你不会不知道我组织这次秋游的目的吧?”
    陈橙脱口道:“不是让大家来亲近大自然,呼吸新鲜空气,放松心情的吗?”
    云峰轻抚额头,陈哥不会是感情小白吧?随口一问:“陈哥,你谈过恋爱吗?”
    陈橙回道:“瞧你这话说的,我肯定谈过呀,虽然是大学时期的事了。”
    云峰连翻白眼,道:“那你不明白我的用意。”
    陈橙细细一联想,顿时恍然,道:“你是为了我,我的那件事?”
    云峰答道:“那不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