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828页

      这辈子的太子比起上辈子,至少有一样强得多。那就是他这辈子在经济上,不必再授康熙掣肘。
    因为胤禛做的生意都会分他两成利,整个东宫在生活上完全不缺银子,而且还有盈余。
    只是,这些盈余看似很多,真正要用起来,却又差得远了。
    “差多少?”
    太子伸出手指,比划了一个数。
    胤禛松了口气,笑道:“这也不算多,二哥给我两年时间,双倍给你凑齐。”
    有样生意,胤禛本来准备等九阿哥对商业感兴趣的时候,交给他去做的。
    如今看来,九阿哥和这样生与无缘呀。
    太子微微一怔,正色道:“我今天特意让你冒险过来这一趟,是有一件正事要问你。”
    “二哥请讲。”
    太子看看茶壶刘邦,见他一心装死,只能忽略了他,直言问道:“四弟曾经说过,我若要逼宫造反,你也愿随我一起,不知这话还做数吗?”
    “那是自然!”胤禛脱口而出,反问道,“二哥如今,终于下定决心了吗?”
    不是胤禛天生反骨,实在是史书上九龙夺嫡的惨烈,让他这个旁观者都觉得心有余悸。
    而纵观整个九龙夺嫡的历史,责任最大的不是野心勃勃的皇阿哥们,而是纵容甚至是引导他们野心生出的康熙皇帝。
    虽然这也不能全怪康熙,而是每一个年老力衰的皇帝,都有这样的通病,畏惧自己年富力强的继承人。
    但作为康熙儿子一辈的,胤禛是绝对不会尝试着去体谅康熙的。
    特别是在康熙离间他和太子,又尝试怂恿他和八阿哥联合对抗太子之后,让他更加深切地意识到,康熙不但是他的父亲,更是他平静生活的破坏者。
    尝试体谅甚至怜悯自己的敌人,那不是往自己身上捅刀吗?
    胤禛自认还没圣母到那种程度。
    “我这些年手里也积攒了不少财富,但若要阴养死士,暗蓄实力,还差一点。”胤禛蹙眉道,“不过这个也不必担心,就像方才说的,给我两年时间,你要多少就有多少。”
    太子也给他交了底,“自我入朝之后,就从未停止过拉拢八旗大族的子弟官员。只要我们能宫变成功,朝中的势力根本不用担心。
    他们即便不会直接表示支持,也会沉默表示中立。只要我们能迅速稳定住局势,那些中立的人也会倒向我们。”
    毕竟,他们做官都是为了家族势力,为了权势,而不是为了某一个皇帝。
    虽然康熙这个皇帝对自己的心腹实在是很好,但满朝文武,又有多少能被康熙视为心腹呢?
    不足三成。
    因为心腹这种东西,一旦多了,那就不值钱了。
    胤禛道:“这也就差不多了。剩下的,等我回去画一张皇宫平面图,二哥你盘算一下各大禁卫军,看看其中有哪些是可以拉拢的。”
    “禁卫军的事你不用管,我这边自有主张。”太子道,“政变这种事情,谁都可能背叛,所以参与的人越少越好。我先盘算一下东宫能用的人手,如果勉强够用,就不用禁卫军。”
    在找胤禛之前,太子就和刘邦一起,仔细研究过史书上的各大宫廷政变,发现其中有一半以上,都是因为泄密而失败的。
    因而这种事情,并不是参与的人数越多越好。
    就像南北朝时的北周,武帝宇文邕摄于大将军宇文护之威,整整蛰伏十二年,做了十二年的傀儡。
    等到时机成熟之后,宇文邕就以太后的名义将宇文护宣入宫中,趁着于文虎和太后说话之机,亲自拿着朝笏,从后面袭宇文护,直接爆头。
    整个过程中,连“宣召”宇文护入宫的太后都被蒙在鼓里,知情人和执行者就只有宇文邕一个。
    这就是宫廷政变,越是简单粗暴,就越是有效。
    并且,刘邦对此大加赞赏,称赞宇文邕颇有他老人家的风范。
    胤禛点了点头,“那禁军这块儿,二哥看着办吧,反正你肯定比我懂。”
    他正要告辞,忽然又想起了一件事,“对了二哥,你去看过十四弟吗?”
    “洗三和满月的时候见过,怎么了?”
    胤禛道:“其实也没什么大事,八弟告诉我,十四弟也是重生的。”
    当初八阿哥把这件事当成大新闻,说给胤禛听。但在胤禛看来,这只是一件小事,所以也就没有专门告诉太子,只是今天想起来了,就顺口提了一句。
    果然,太子对此也不以为意,随意点了点头,“我知道了。”
    别说十四阿哥是重生的,就算他是神仙下凡,如今也太小了,碍不着他们什么事。
    按照太子的计划,康熙在皇位上的日子,根本就撑不到十四阿哥长大。
    临走之前,太子再三叮嘱他,“这件事除了你我之外,不要再告诉任何人。”
    第366章 太子出手
    虽然没人能够拒绝得了从龙之功,可是同样的,也没人能拒绝得了向皇帝告密之后得到的奖励。
    对于这种风险对半开的事,太子除了胤禛,谁也不相信。
    “二哥放心,我连明若都不告诉。”胤禛郑重承诺。
    提起明若,太子突然想起了一件事,“对了你福晋成婚之后,还是整日往道录司跑吗?”
    “是呀。”胤禛并不觉得这有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