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页
隔着这次回来距离大半个月时间,并不认为儿子们手里有钱买这么东西回家。
周勇爽朗笑道:魏城他倒是想买,我不让他买。这次是儿子和二弟三弟一起买的。
弟夫不差钱是一回事,哪能每次回来都让弟夫破费,他就拒绝魏城买东西让他们带回来,连酱料都拒绝带回来。
每次从弟夫家里拎东西回来,他知道弟夫对弟弟好,好到对岳家照顾着。知情人还好,不知情人都还以为他家里去弟夫家回回打秋风,这让别人怎么看他弟弟,还不背地里编排他弟弟,说他弟弟拿夫家东西贴补娘家。
村人里眼热着就不好了。
而且作为儿子,哪能每次被魏城抢在前头孝顺父母。
领工钱了?周父问。
老二周山回道:还是阿爹厉害,一下就猜中了。
周父露出老父亲般笑容,儿子的话很中听。
周勇对父母道:我和二弟三弟都领了工钱,这次轮到我们三兄弟买好吃回家来孝敬你们。
周父和周母脸上笑容顿时笑开,不在乎儿子们赚了多少工钱,儿子们心意令两人高兴了。
周父周母不问周勇他们领了多少工钱,大嫂周李氏妯娌三人心里急切想知道到她们当家领了多少工钱。
领了多少工钱?
大嫂周李氏性子永远都是三个妯娌中最按捺不住的那个。
周父周母笑容都淡下去。
周勇瞪自家媳妇一眼,大嫂周李氏脖颈缩了一下。自从上次她和元哥儿吵架,元哥儿独自一个人回县城,就发现她家当家会对她发怒,没直接出声骂她,一个眼神她都不能再多说什么。
回屋再说。
周父发话,周家人都回屋里去。
周勇三兄弟从口袋掏出剩余工钱,把工钱都放到桌面上,一看桌面上银两和铜钱,引得家里人惊呼,这么多!
周勇道:这个月我和二弟领到二两工钱,三弟售卖比我们好,领了二两一百文工钱。
周父诧异问:做货郎一个月有这么多工钱?
还是儿婿把工钱开高了?
老大,你老实说,是不是儿婿私下照顾你们,开高工钱?周母和周父想的一样。
爹,娘,我们是那种人吗?魏城要私下多给我们工钱我们还不要,这是我们努力赚到的,每天售卖出多少东西,有相应提成。我们这还不算多,有一个叫吴大的货郎,他之前就从弟夫手里拿过东西来售卖,他售卖的那片民宅积累不少熟客,售卖起来比我们要容易得多,弟夫说吴大打开那片区域市场,他这个月工钱都有三两银子。
三两!
周家人再次惊呼!
周父周母对大儿子口中什么售卖东西,积累客人.......这些话听的不大明白,但还是听明白儿子们的工钱是他们实打实靠努力赚到的。
儿子去儿婿那里上工,见识都长不少,这是好事。
娘,银两交给你收着,我们商量过了,我们每个月工钱上交大部分给你,留着小部分自己使用。大部分交给娘管,让娘帮忙存着以后孩子们能到学堂识字。
周勇三兄弟在弟夫那里学习,最头疼就是每天识字,他们认识一些,大部分不认识。
他们没弟弟聪慧,弟弟像他们的娘,小时候乖巧听话学字学的快,他们都是在村里野着长大,学字什么都不喜宁可跑出去玩。
跟弟夫学做买卖后,方知学识重要性。
他们上交大部分,还是为了防止自家媳妇把钱拿走。要是留得多,钱被自家媳妇拿去,她们拿去还不私下贴补娘家。
留着几百文给她们,都是对她们爱重,再不好都是他们的媳妇,是他们孩子的娘。
行,娘替你们攒着,钱不够再问娘要。
三个女人看着周母把银两收好,心里有不满都不敢提出来,以往赚的钱都是上交一半当做家用,现在她们当家倒好,只留下一点,都上交了,她们看着肉痛。
这可是银子,本来就有她们一两的,都没了。
三人眼里就只有失去银子,都没去想她们的夫君是借此敲打她们,对她们行为不满。
周勇三人是知道他们的媳妇对弟弟在家里不出嫁有意见,这是乡下人常态,不太过分,弟弟有他们护着,以前媳妇再怎样对弟弟有意见也欺负不了弟弟。
但上次,弟弟回娘家发生事情后,周勇三人明白他们的媳妇讨厌弟弟不是因为他没嫁出去原因。是他们放任不管束,让她们对弟弟不满成了常态。
弟夫私下说过,三位嫂子在周家不受管束,是岳父岳母性格好,还有他们三个大舅哥没做好当家管束之责。
三位嫂子就看准他们态度,做事情就踩着家里底线,对元哥儿不满随意骂,他们不管束导致她们对元哥儿态度形成一种习惯,贴补娘家更是成了理所当然的事。
要是再不管束三位嫂子,往后家里赚到银钱,三位嫂子手头上银钱增多,她们会拿更多的钱贴补娘家,对这个家态度更是有恃无恐把持住。
晚上,一回房里。
周勇三兄弟身上铜钱,多数都让她们取走。
大嫂周李氏拿着钱,碎碎念念,不停抱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