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3页

      一碗小馄饨才五文,大碗都八文,乡下人打工一天才三十文工钱,这算正常,要是更少是就十文多,甚至一天连一文都赚不上,魏城穷酸样肯定日子过的苦。
    魏城这一大碗,不就是打脸充胖子。
    魏城只顾吃自己的,一碗大馄饨呼啦啦下肚子,顿时满足了。
    古代就这点好,食物都是天然,没加味精。
    爽快的给上铜钱,然后走人!
    狗眼看人低,到哪都是一贯存在。
    他何须理会。
    接下来先回去睡个午觉。
    家里有什么缺的,需要用的,还有衣服要重新购买。
    这些等他睡醒才去买。
    不过,他好像回村里.......
    作者有话说:
    读者反馈,前几章都是错别字,以后一章章更改 。第一次写,望见谅。
    第2章 采购
    魏城一觉醒来,记起他每天都要回村里下地干活。
    他记得他分了两亩水田一亩地,回村干活还连带分给他大哥的田地也一起种。
    魏城是在无语了。
    都分家了还帮忙种地,原主还是很老实的人。
    人善被人欺负,这是真理啊。
    种田他都十几年没中过,即使有记忆,也不想去种了,要做回老本行,做生意,要是靠种田,他实现钱财自由可要到老都不能。
    至于村里田地,待他想想。
    魏城去采购,直接到市集去,生活用品,油盐酱醋,家里分家也分到米粮就不用买,最重要把衣服全部换了,家里床被也一样。
    魏城进入衣服店铺,里面都是普通布匹,粗布最多,合适乡下人购买,也便宜实惠,他穿的一身破落户进来,店小二也笑脸迎客,毕竟市集除了乡下人来还真不会有县城里面的人进来。
    即使有也是小门富户来采买奴仆,市集除了固定小店铺,其余都是乡下人自家采摘种植的农户东西,价格比县城都要实惠。而县城大户奴仆就不会过来采买,甚至连踏进一步都嫌弃。
    商铺有卖成衣,魏城也不来虚,直接询问粗衣一整套价格,十几文到五六十文钱钱都有,还有被子就贵些,要一百多文。
    买了三套成衣和一张被子,花去两百多文。
    店小二还给了优惠,难得遇上大主顾,这个月的佣金绝对多上十几文,也给能家里人买点肉补补。
    店小二笑的眉开眼笑,恭恭敬敬点头哈腰包好,然后送魏城出门口。
    看着魏城远去背景,店小二心里想,他看走眼了,这个破落户,衣服洗的发白,袖子衣角都磨破,身上还有补丁,竟然这么有钱。
    店小二经过这次,以后更认真接待每一位来购买衣服顾客,后来他服务态度和一视同仁,让后来一些穷人破落户有钱后,都认准店小二,找他购买,没多久就提升为掌柜。
    魏城买完衣服接着去买油盐酱醋,他父母店卖杂货的,好像也有油盐酱醋,不过,好像都是他大哥大嫂在看店,要是遇上大嫂,以大嫂嘴脸肯定说他过去打秋风,分家还占便宜。
    魏城决定跑去别的店铺购买,反正不在一处,也不怕看见。
    买了油盐酱醋还买上肉,再去买些蔬菜,带着大包小包回家,回到家附近免不了又被邻居有指指点点,背后说三道四。
    他一概装作听不见。
    他发财了?买那么多东西。
    说不定是打肿脸充胖子。
    他家把他分出去了,肯定分到些银子,就大手大脚买东西。
    就说他打肿脸充胖子,花完了看他还不穷死。
    ........
    清河村
    与魏城相亲过的的周家,周吴氏打起了亲侄子主意,只因要是替魏城相中人,魏母承诺过给答谢钱。
    几百文也是钱,她是看不上魏城穷酸样,当初她带女儿去相亲,也是打听过这魏城的家底,在县城有房子,还有店铺,乡下也有房子有几亩水田。
    她心里高兴这么好的对象,要是相中她女儿,她女儿嫁过去就是县城人,说出去多有面子,对方家还开杂货店铺,平时去买东西大家是亲家,还不打折优惠。
    万万没想到,县城房子,杂货店铺都没有魏城的份,分出去一个乡下汉子,又木讷长的一副泥腿子样,衣衫破旧的穷酸样,她怎么会把女儿嫁给他。
    她娇养大的女儿可是要嫁给有钱人的。
    不过生气归生气,魏母当场提出介绍人过来,相中就给她几百文答谢钱,她就想到老二家未出嫁的哥儿。
    一个嫁不出去的哥儿,一个娶不到媳妇的穷酸汉子。
    想了想,周吴氏就往侄子家去。
    从不登门,还嫌弃她家穷的周吴氏上门,周母被周吴氏热情拉进屋,周母看见了可真稀奇。
    心里警惕一番,她这个妯娌,平日一副高傲看不起她家的嘴脸,今天怎么一副好脸色。
    周吴氏直接说明来意,要给周母家的哥儿介绍对象,更是把对方说的天花乱坠,什么在县城有房子,在乡下还有田地,家里有店铺在县城郊区,日子过的吃香喝辣的。
    周母可不信周吴氏天花乱坠,她记得周吴氏说的这个人好像是她家周兰兰之前相亲对象,这是周吴氏之前炫耀把她家周兰兰和在县城有房子开商铺的魏家儿子相亲事情说出来,整条村里都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