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316页

      萧华雍其实一直很不理解沈羲和为何就独独对男女之情如此冷漠无心,他之前问过,沈羲和对他说是因世道不公,他信了。此刻从沈岳山这里方知,远不止如此。
    她是一个因为体弱不能大悲大喜,而觉得古往今来痴男怨女都是悲喜交加,才从根源上暗示自己,动情约定于不惜命?
    而她又想要活得更久一点,这才早早就绝了此念,此念这么多年早已根深蒂固。
    另则她由沈岳山与沈云安捧在掌心长大,对亲情的依赖极重,又被话本那些为了感天动地的男女之情六亲不认的举措吓到,便警告自己不可成为这样的人。
    这个过程之中,她定是与人讨论过,为何一个人会为一个陌生人如此罔顾亲情。
    怕是有人辩驳不过她,又说服不了她,对她说过类似于“待你遇上了便知,情不能自控”的话。
    才会让她更害怕自己变成这样的人,伤了沈岳山和沈云安,故而就更加排斥男女之情。
    了解到沈羲和为何形成这样的性子,萧华雍的心微微刺疼。她若是有母亲教导和陪伴,若是能够看到父母鹣鲽情深的日子,定不是这番模样。
    沈岳山抬眸,目光真挚地看着萧华雍:“殿下,你若不图两情相悦;呦呦会是这世间最贤惠的妻子。”
    不妒不闹,掌中馈,镇内宅,无人能胜过她。
    第281章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似沈羲和这样的女子,她嫁给任何一个寻常男子,都会顺逐一生。
    不在乎夫君心意,而她主母的威严也不需要夫君给,她能靠自己树立。
    夫君知礼守矩自然是相安无事;夫君若是不懂规矩,非要给她难堪,她有的是法子让自己成为寡妇,当家做主。
    这个前提必须是无情,只是寻常夫妻相敬如宾。像萧华雍所求,便是她的心她的情。
    “王爷,雍一生从未有攻而不克。”萧华雍也坦诚道,“王爷请放心,雍对呦呦绝非男人的征服欲,而是真心想要与她永结同心。”
    “殿下今日能亲自前来,不惜冒险助我,殿下待呦呦的心,我信。”沈岳山颔首,“可人心易变,殿下便能保证始终如一?”
    萧华雍闻言眼底露出一丝锋芒:“王爷丧偶多年,为何能够孑然一身至今?”
    “你以为我便没有动摇过?”沈岳山也不在乎萧华雍如何看待他,“这世间哪有多少长情,我对亡妻固然有情,却也不是情深到她死后能为她枯守一生的地步。
    更何况我身份贵重,这些年往我身边来来去去的女郎,形形色色,胜过亡妻者亦有。”
    “可王爷并未踏出这一步。”萧华雍道。
    “非是我情深义重,亦非我定力了得。”沈岳山拾起一个木棍掏了掏火堆,“而是在我心中,呦呦和不危更重要,在我心有动摇之际,我便会问自己,若是我带了这样一个女人回家,我是否能够承受得起与儿女离心的代价?”
    答案是否定,他承受不起。沈云安是他的长子,是他倾注了全身心去培养的继承人,沈羲和是他的爱女,因为自己疏忽导致她生来体弱,他的愧疚和怜惜全部倾注在她身上。
    将她从一个小肉团养到亭亭玉立,幼时她那么小小的一个,哭声都是断断续续,只有眼泪珠子般滚落,听不到连续的哭声,生怕她虽是会哭断气,故而格外宝贝。
    这种呵护在她渐渐长大,看着她在自己精心照顾之下,一点点立住的成就感,不啻于攻城略地,慢慢的成了他的习惯,习惯照顾她的情绪,习惯见到她的笑颜……
    也就是这种习惯的偏爱,在她逐渐成长中反哺给他的欢乐和暖心,令他对她越来越重视,重视到舍不得她伤心,就能够克制住做出让她伤心之事的冲动。
    “我身为阿爹尚且如此,更遑论你只是夫君。”沈岳山比沈云安更犀利也更真实,“这些年,若非见到她一日复一日长大,变得贴心,变得乖巧,变得可人,我也未必能做到如此。”
    到了沈岳山这个年纪,更不相信什么山盟海誓,什么地久天长。他相信是人与人之间有来有往的情意。
    他不知若是这些年沈羲和并未长成这样,而是变得刁蛮任性,忤逆不孝,对他和沈云安只知索取不知关怀,他还能不能成为现在这样一个事事依她,处处护着她的好阿爹。沈岳山的话让萧华雍默然不语,他眼底闪现一丝茫然。
    这一份茫然不是对自己心意的不确定,亦不是对自己真情的质疑,只是未知的将来怀有的敬畏,他没有沈岳山的阅历,亦没有经历过沈岳山那么多的诱惑。不知自己将来是否也会变成一个不坚定之人。
    萧华雍这样的反应令沈岳山更满意,若他都不思虑便信誓旦旦,这样的自负会让沈岳山担忧,也更能说明萧华雍对沈羲和以及他们的未来不是真心思量。
    “倘若呦呦与你两情相悦,我或许会少些顾虑,可呦呦的性子……”沈岳山轻叹道。
    萧华雍的目光望着窗外纷纷飘落的大雪,从失神到渐渐聚焦,眼底是难以撼动的坚定:“王爷肺腑之言,雍感激于心。”
    他转头,不躲不闪对上沈岳山的目光:“呦呦自小立志弃情绝爱,她心智坚韧,轻易不会动摇。我知王爷与世子所忧,忧我日后一厢情愿,爱而不得,心生怨怼,借此行伤她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