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分卷阅读309

      /p
    /p
    把柄,普通的贪赃枉法肯定是不行,何况,涿郡也是个穷地方,你就算是想要刮地皮,也刮不到多少油水,所以,顺理成章地,刘屈牦就跟刘旦勾搭上了。两人本来就是堂兄弟,合作的时候更是以兄弟相称,有了共同的利益,两人之间虽然在外人看来关系平平,实际上一直保持着相对密切的联系。
    所以,比起刘髆,刘屈牦其实更看好刘旦,甚至还给刘旦出主意,让他想办法勾结上匈奴的高层,说白了就是养寇自重,毕竟,燕国临近匈奴,回头让匈奴在燕国边境演几场戏,丢下一个尸体,让刘旦能够捞到足够的军功,有了军功,刘旦上位的可能性就能更上一层楼。
    当然,在这之前,刘屈牦打算将刘髆当做是幌子,因此,在李广利找上门之后,刘屈牦很是自然地就答应了下来,还跟李广利谈好了条件,等到刘髆登基,李广利就会是大将军,而刘屈牦完全可以去掉那个左字,成为真正的丞相,兼个三公的职位。刘屈牦对此表现得很感兴趣,何况,李广利出手是真大方,他如今在西域那边简直就是太上皇,李广利打匈奴或许不行,但是以他手里的兵马,对那些西域小国,却是有着压倒性的优势,加上他那边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许多小国都靠着丝绸之路过日子呢!所以,西域各国对李广利那叫一个奉承,各种各样的宝物争相送到李广利手中。西域那边是有着金矿的,他们那边有几个国家,用的货币可不是什么铜币,而是金币,因此,李广利常常能收到铸造精美的金币,如今拿了一批出来,熔铸成马蹄金,直接送到了刘屈牦这里,刘屈牦虽说靠着走私也赚了不少钱,但是,一大箱子金灿灿的金饼放在自己面前,不得不说,他还是很动心的。但是,他依旧没想着真心跟李广利合作,而是琢磨着,如何踢开李广利,自己掌握西域那边的利益。毕竟,现在谁不知道,西域那边如今简直就是聚宝盆,谁掌握了那里,就有源源不断的金钱入账呢?刘屈牦从来不是什么清高的人,真要是清高,他也走不到如今的位置上。
    刘屈牦根本不知道,他前脚收了李广利的钱,后脚就有人去刘彻那里告了密。刘彻并不意外李广利会选择刘髆,但是,刘屈牦也掺和到里头,刘彻还是有些意外的,毕竟之前几个诸侯王在京城的时候,刘屈牦跟谁都不亲近,结果如今居然表现得跟李广利这样熟稔,这难免让刘彻怀疑刘屈牦以前就跟李广利勾搭上了。朝中重臣跟在外带兵的将领勾结,这对哪个皇帝来说,都是难以容忍的,原本就对刘屈牦不满的刘彻,更是在心里给刘屈牦划了一个大大的叉号。只不过,刘彻换丞相换得太频繁,但是即便是将丞相当摆设图章,那也得有相应的资格才行,所以,一时半会儿,刘彻还真找不到合适的人选,因此只能捏着鼻子让刘屈牦继续做下去。
    刘屈牦这边呢,明知道刘彻不满,但是他觉得只要自己的谋划能够成功,那么,自己的地位就能得到稳固,刘彻就算是再如何不满,那也是无所谓地事情,因此,他干脆就赖在丞相的位置上不走,反正只要刘彻不明说,他就当做什么都不知道。
    刘彻这边其实已经开始考虑给刘康铺路了,他已经吸收了其他几个儿子的教训,觉得想要培养出一个合格的皇帝,那么就不能让他们野蛮生长,要不然,除非真的是天生的皇帝,否则的话,迟早要因为各种缘故长歪掉。不过,鉴于其他儿子还被他用胡萝卜吊着,在自个的封国里头卖力呢,自然不能让他们知道,你们的一切努力都是徒劳,我这边其实都暗箱操作好了!因此,他都是借着宣召洛邑公主的名头,让风瑜将刘康也带到自己身边来。在接见臣子的时候,就让风瑜和刘康躲在屏风后面。
    这样耳濡目染这些君臣奏对,好歹先将刘康的敏感性培养出来,他可以什么都不懂,但是以后遇上类似的情况,说不定就能记得如今的场景。刘彻在刘康身上也算是用了心了,以至于陈阿娇私底下都表示,要是他早十年这么做,哪里还有如今这些麻烦。不过真要是早十年,刘彻那时候真是权欲心最重的时候,恨不得看到太子都觉得这位就盼着自己早死,好赶紧坐上自己的位置,怎么可能对哪个皇子有这样的耐心来教导?
    其实很多皇帝都会面临这样的问题,中老年的时候,看着原本亲手扶持的太子各种不顺眼,然后想办法将太子干掉,结果很快就面临了新的麻烦,那就是其他人还不如太子呢,只能重新开始培养。当然,像是唐玄宗李隆基那样,差点没将几个太子都折腾死的奇葩,还是不多的。这位压根就觉得自己能一直千秋万岁,就没真的打算将权力传给太子。
    刘康一点也不知道自己将来会面临什么,他只是发现自己无忧无虑的生活已经过去了,原本风瑜是寓教于乐,在玩乐的时候顺便教他一些知识,结果如今,刘彻直接给刘康先找了人启蒙,上来就是《苍颉篇》,作为启蒙读物,这其实是有些拗口的,而且文字相对也比较复杂,要是换做是在长门宫,风瑜一天大概也就是教个一两句,一天认识几个字,一年下来其实也就不少了,但是刘彻这边琢磨着自己小时候,也是早早就启蒙读书,所以如今按照自己小时候的步调,开始给刘康加担子。问题是,刘彻出生之后,王皇后就对他寄予厚望,早早就开始给他启蒙,实际上,孝景皇帝给刘彻安排博士启蒙的时候,刘彻其实已经认识不少字了。结果到了刘康这里,风瑜对教育得认识从来都是欲速则不达,这年头又不是后世教育极度内卷的时候,刘康作为皇子,学问什么的,其实是次要的,做皇帝的,其实并不需要引经据典,像是那些诏书,看着都写得格律整齐,念起来朗朗上口,实际上都是皇帝先将自己的意思说清楚,然后就是手底下的人根据皇帝的意思草拟,在皇帝确认之后再用印,这就是下发的诏书了。刘彻自个的文学水平其实也一般,虽说有不少作品流传于世,但是,流传度比起刘邦的《大风歌》可差远了。
    刘彻瞧着刘康,对比一下自己当年的学习进度,实际上,做皇帝的人嘛,都是过于自信的,多少年过去了,记忆再美化一下,刘彻都觉得自己小时候简直是神童,结果到了刘康这里,就觉得进度有些慢了。
    不过,他这边还没想要教训一下刘康呢,就被风瑜半软半硬地驳回去了,开玩笑,刘康原本出生的时候就有些先天不足,真要是现在就为了学业的事情拔苗助长,别说是会不会造成心理问题了,对于他的身体也是有影响的,所以,多认识几个字是没问题的,但是,再加担子,那就不行了。
    刘彻对此只能是有些悻悻然,嘴里嘀咕起来:“真是妇人之见!”
    对于他这
    /p
    /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