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186页

      三天以前,她把一堆文件甩到雁父桌上,雁父拿回公司跟父亲兄弟们一商量,下午给对手发了封邮件,隔天对方便蔫了吧唧地过来求和。
    合作的事项两天以内就飞快地搞定,也叫雁家的人都能得空回来好好过个年。
    结果雁归秋忙完回来就发起了高烧,去医院检查回来是感冒加上劳累过度,这几天就窝在房间里睡觉。
    家里人也就没有去打扰她,各自拿了东西在底下忙活起来。
    阿姨早就被孟女士放回家去过年,年夜饭有雁父下厨,孟女士雁归舟母女俩就是从旁打打下手,再换换家里的一些装饰,在门口贴上对联,挂上小红灯笼,也显得喜庆。
    雁父在厨房里跟雁归舟一起处理食材,准备淘米煮饭的时候,他又多问一句:“雪鹤真不能回来?”
    雁归舟说:“我看挺悬,她出差的那地方天气不好,而且听姐姐说这次的合作商有点难缠,今天不知道能不能谈完。”
    江雪鹤原本预计是跟雁归秋一起回雁家过年的,结果年前一个多礼拜开始出差,本以为两三天就能解决的事情被一拖再拖,眨眼就要过年了。
    昨天雁归秋下来吃晚饭的时候还提了一嘴,说是最后的方案还没谈妥,怕是赶不及回来过除夕了。
    可惜是有点可惜,但这种意外也是没有办法。
    最遗憾的当然是雁归秋,她都没说什么,其他人自然也都能表示理解。
    雁归舟说起那个国家这两天刚有台风过境,虽然江雪鹤去的城市没有遭受到太大的损失,但在交通等方面还是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雁父听说那边没什么事才松了一口气,说:“安全第一。”
    孟女士也说道:“就是,往后一起过年的机会可还多着呢,也不必纠结于这一时的。”
    楼下的人正说着话,楼上房间里,雁归秋被一阵消息提示的铃声吵醒。
    来自特别关注的消息声,雁归秋自然不能错过。
    她打着哈欠把手伸出被窝摸索了一阵,被外面的冷风一激不由一个哆嗦,摸到手机就急忙收回了手,往下缩回被窝里,眯着眼睛看刚收到的消息。
    消息是江雪鹤发过来的,祝她除夕快乐。
    雁归秋将那行字来回看了好几遍,也没见到有更多的内容——比如今晚能不能回来什么的。
    往上翻倒是有。
    雁归秋这两天感冒,说话有些鼻音,不敢叫江雪鹤知道,便假装还在忙雁家的事,睡醒了就发发消息,而不是语音。
    江雪鹤也就跟着发文字。
    这两天她抱怨的最多的就是合作商的拖延症以及国外糟糕的天气,让她一度想干脆放弃合作谈判,直接回来算了。
    当然这也就是口头的抱怨,工作上的事可不是能够那么随心所欲的。
    但有可能来不及赶回来过年,这点也着实叫人有些恼火。
    最后还是雁归秋反过来安慰她,反正她们早就搬到一起去住,平时相处的时间不算少,也未必要急于这一时。
    等到消息发过去,失望也还是有些难免的。
    不过换个角度想,也不至于叫江雪鹤担心她生病的事了。
    雁归秋自我安慰了一番,回复完消息之后,意识已经清醒过来,哪怕再把眼睛闭上半分钟,也没有丝毫的睡意袭来。
    她叹了口气,最后还是掀开被子起床,下去帮其他人的忙。
    孟女士看见她打着哈欠下来,不由地问:“不再多睡一会儿?”
    雁归秋揉了揉睡成鸡窝一样的脑袋,摇了摇头,说:“已经睡不着了。”
    鼻音散去了几分,看着也有精神了一些,显然没什么大碍了。
    孟女士看看她身上的睡衣加外套,又提醒一句:“去把衣服换了,小心再着凉。”
    雁归秋转进卫生间去刷牙洗脸,换完衣服出来,午饭已经准备得差不多。
    见她意识清醒了不少,孟女士便叫她先去餐桌边坐着,等开饭。
    雁归秋一点也没有觉得不好意思,往桌边一坐,雁归舟还特意帮她倒了杯热水端过来。
    “雪鹤姐什么时候能回来?”雁归舟顺道问了一句。
    “最迟明天晚上吧。”雁归秋说道,“进度快一点的话,早上也有可能。”
    “明天啊……明天得去爷爷家吃饭。”雁归舟说道,“雪鹤姐还赶得上吗?”
    雁归秋摇了摇头,她也不是很确定:“赶不上就等下次吧。”
    反正之前都已经见过面,雁家老爷子还给江雪鹤塞了红包,这个流程算是走过了。
    今天也不是江雪鹤第一次在雁家过年,因为工作上的事脱不开身,雁家人多少都有体会,倒也不会太在意这种事。
    雁归舟点点头,又问:“那晚上我们也不等她了?”
    雁归秋“嗯”了一声。
    雁归舟看看雁归秋的脸色,不由地笑:“那你可要开心一点。小别胜新婚嘛,反正明天就能见到了……”
    雁归秋有些无奈地看了妹妹一眼:“我哪里像是不开心的样子?”
    就算是两人结婚以后,雁归舟也从来不吝于打趣调侃姐姐。
    她伸手比划了一下:“雪鹤姐在和不在,你根本就是两个状态。”
    说着她又啧啧摇头,感慨似的说道:“恋爱中的女人啊……真是幼稚得很不可理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