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页
这钱看着多,其实有零有整,加起来也就二十来块钱。
上回的事,是咱们不知道真真的底细瞎出主意,她既然是个会念书的,这钱你拿去......是妈叫我拿来的。他说着把钱塞陈淑芬手里。
淑芬,这么多年家里知道你过得不好,但也不是不想帮你,我和你二哥都有自己的孩子,也都有自己的难处......
孩子们大了,嫁娶问题就成了老大难。
当初让真真工作,等年纪到了结婚,也是想减轻陈淑芬的负担。
谁都知道陈淑芬一个人拖着三个娃不容易。
妈听见真真考上了也挺高兴的,回头你记得带孩子回去看看。
陈淑芬这回没推拒,她确实缺钱,点点头算是应了。
见她收了钱,陈建刚心里舒坦不少,冲着孩子们点点头就离开了。
晚上两个小的睡了,陈淑芬和真真母女俩坐在煤油灯底下算起了账。
刨去你和小军、晶晶的学杂费,家里也就不到一百五十块,按照县城的价格,咱们能租个小隔间就不错了。
不成,妈等会儿就去捞鱼。
说来说去还是没钱闹的,要是家里有钱,孩子们想怎么学就怎么学。
陈淑芬本来给自己规划的好好的,但进了厂子就知道自己想太多了,往上爬不是件容易的事,再加上她是个新来的,年纪又大,只有低头做好自己的事,甚至帮着老员工把他们的事都做了,才能在厂子里立足。
但这样太慢了,到她站在自己想站的位置上,给孩子们提供优渥的生活,还需要很久很久。
妈,卖鱼是挺赚钱的,但是你要在厂子里上班,又卖鱼又工作,很容易鸡飞蛋打。
说白了,人的精力就那么些,哪能事事都包圆了。
妈,你要不要试试把卖鱼的事包出去?
小军不知什么时候醒了,忽然插了一嘴。
见妈和姐姐都看着自己,小军咽了下口水说,咱们靠山里能捞到鱼,是最大的好处,但是卖鱼有风险,还要花费很多时间,根本不划算。要是把鱼包给别人卖,咱不就省去好多时间了吗?
姚真真:你是说找别人当二道贩子?
确实是个好法子,既能不浪费妈妈的时间,又能有效率的赚到钱。
姚真真才发现,弟弟的脑子挺灵活的,不止是会耍小聪明。
小军又说:还有那牛车,咱们现在买不起牛,还不如去刘婶子家租用,商量好每个月给多少钱之类,这样咱们来回不用走,其实也很省时间。
姚真真和陈淑芬对视一眼,都表示了肯定。
什么事情都亲力亲为,肯定会比别人累,但是有人帮着做,不止效率高,赚到的钱甚至比现在更多。
三个人都是行动派,把晶晶放在家里睡觉,检查好门窗,他们趁着月色去上回小溪边叉鱼去了。溪水清澈见底,在手电筒的灯光下,陈淑芬一叉一个准。
等第二天,晶晶醒来看见家里塞的满满当当的鱼缸,高兴的合不拢嘴,她伸着小胖爪还想去捞鱼,被鱼尾巴摆起来的水甩了满满一脸。
姚真真上午请了假,专门陪着陈淑芬去了一趟黑市。
这回长期合作的人要挑对了,以后的生意才能长期往下做。
姚真真看上的人有两个,一个是头上带着布巾,衣着简朴每天过来卖牛奶的宋大娘。据说她这牛奶是家里养的牛产的,每天就两桶,她装装牛奶的桶干干净净,看起来就很卫生。
姚真真留意到她,是因为有一回晶晶盯着她的奶桶看了半天,宋大娘当时没说什么,等上午人散的差不多了,剩下一碗的量全倒给了晶晶,还不肯收钱。
另一个则是实实在在的二道贩子了,名叫王贵,他什么东西都卖,还是全都时兴的,每次他带来的东西很快被人哄抢了个干净,上回还特地问陈淑芬带来的鱼是从哪里捞的,大概是看他们卖的好,也起了捞鱼的心思。
姚真真把人选和陈淑芬说了,陈淑芬也觉得可以,等鱼卖完以后单独找这两人谈话。
宋大娘:大妹子,你这鱼好是好,但是你每天能保证量吗?
王贵也是这个想法,他其实早就厌倦了不停的奔波找时兴物件,其实要是能固定下来卖鱼,倒是个不错的买卖。陈淑芬家的鱼他一直有留意,比别人家的新鲜个大,确实好卖。
陈淑芬一时有些为难。
其实她也不确定山里的鱼什么时候有,什么时候没有,她怕等到冬天连个鱼苗都见不到了。
姚真真觉得这个根本不是事,靠山吃山,没有鱼也有别的。
这样行不行?有什么就给你们什么,放心咱家的货肯定是好货,要是你们看东西不好,大不了不收就是。咱们家住在山里,东西一年四季都有,没有鱼也有各种山货,总不会缺东西卖。
王贵一想也是,自己出去找东西是找,别人找了给他,他自己也省去不少事。
而且就像姚真真说的,东西不好大不了他不要就是。
宋大娘也觉得可以。
陈淑芬家的鱼卖的有多火爆,她摊位就在旁边自然比别人知道的还清楚。
陈淑芬大松一口气。
本来市面上的鱼是五毛钱一斤,王贵和宋大娘是批发价四毛钱,要是他们按照姚真真家的价格往出卖,也能赚三毛钱一斤,倒是件双方得利的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