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页
傅夏南消停了,李家人却没有,他们等着儿子迎娶大官家的姑娘,自己过上好日子呢。一家人都在盼着李仲文的婚事解决了,一家人会被接到京城过好日子。
可是他们左盼右盼,只盼到李仲文的信,里面说侍郎给了他一间小院让他成亲,院子布置很好,但前后两进,实在不方便让一大家子人进驻,而且侍郎大人也说了希望他们继续留在家乡,如果他们硬要上京,这门婚事要黄。
李家人像是兜头被浇了一盆凉水。这是什么意思?仲文在京城过好日子,不带他们了?
这仲文要成亲,难道不用父母出面?李父疑惑的看着李母,然后两人一起看着带信的吓人。
带信的人是侍郎身边的方管事,他慢条斯理的说:大人的意思,是让李公子入赘。只是李公子即将要上任,入赘无论如何是不行的,大人家里子嗣众多,也不需要入赘来添丁。于是,大人想了一个折衷的法子
李母本来听到入赘就下意识的要反驳,结果袖子让李父一拉,一句话噎在嘴里没吐出去,才没打断方管事说话。
只见方管事说:大人出宅子跟银子,李公子什么都不用担心,只要等着迎娶美娇娘就行,日后官场上,大人自然也不会亏待女婿。只是我们家姑娘从小养得娇,不擅长人情往来,况且照道理说,奉养老人也是长子的责任,对吧?
李母听到这里,像是知觉到了什么,有点不可置信的问:大人这是什么意思?
方管事说:大人知道你们最近处境艰难,所以特别让我带了二百两安家银子,只要你们分家了就会给李公子的父母,便当是还了生养栽培之恩。
你是说仲文不回来了?李父颤抖着问。
其实树大分枝况且李公子现在身分不同了,有一个名声有暇的大哥,对大家都不是太好方管事只差没有指名道姓的说李大哥干得那些事情让人家看不上眼了。
李大哥听了之后,还想要分辨什么,张了张嘴却又没出声。如果今天不是侍郎家出银米,可能他们现在都在牢里团聚。
方管事又说:大人当初的打算是让你们跟亲家好好谈一谈,有什么条件大家都能商量,结果你们自己有小心思,现在把事情弄成这样我们家姑娘也不是非得李公子不可的
方管事说到这里有点心虚,其实一开始侍郎大人知道了李家做得那些事,就觉得这门亲事结不得。李家人未免也太噁心了些,尤其不懂感恩,以后一定是白眼狼。
偏偏李仲文已经跟家里姑娘见过面,李仲文长得斯文俊秀,姑娘看见了就再也不想换人,最后侍郎大人只能妥协,婚事可以照旧,但李家人不能上京,以免以后惹出祸事连累他人。还有就是李仲文虽然不是入赘,但就当自己入赘了就是,以后跟家里人尽量减少往来。
事情都已经发展到这个地步,李仲文自然也不可能中途抽身。在家乡的名声已经坏了,如果没有一个靠山,随便被人参一个抛弃??糠都够他受的。
于是最后他也妥协了,写了信让李家人安心待在家乡。
要知道二两就足够普通人一家三口吃一年,一家五口也能吃半年。李家父母加上大房三口共五个人,二百两实在是不少了。当然跟杨幼微那时没得比,但就算过得奢侈点,三五年的也完全足够了。
方管事说:如果你们同意,现在这间小院子的地契也会交给你们,只是李公子奉养父母是应该的,但奉养大哥大嫂怎么也说不过去,但为了感谢大哥大嫂侍奉父母亲力亲为,当初帮你们还给杨氏的银钱就不跟你们算了。
如果把杨幼微追讨嫁妆的银子算在李家父母头上,再加上李家大哥亏损铺子的银钱,以及现在买院子跟安家费二百两,还有李仲文在京城的食衣住行人家在李家都已经花了快要千两了。不管怎么看都仁尽义至。如果不是家里姑娘非君不嫁,人家还真的想要就这么算了。
李家大哥却没管这么多,他只知道自己什么也没捞着,父母还有二百两银跟一间院子,他孑然一身啥都没有。
不是,如果不是仲文要休妻,我们需要你给安家费吗?李家大哥不忿:如果没有休妻的事情,我也不需要赔偿铺子里的帐目,咱们爹娘也不需要还杨氏的嫁妆,合著你们给我们一间屋子加上二百两银子,这些就都算了?
如果不是你们自作聪明,杨氏又怎么会做得这么绝?方管事不屑的看着李伯武:好生跟你们说话,那是看在李公子的面子,如果你们不识抬举,大人有办法保你们出来,自然有办法把你们再弄进去!
李大哥一听瞬间怂了。他就是个普普通通的小人,欺善怕恶,跟侍郎府正面对上当然是不敢的。别说侍郎府,就算是现在的二弟,他也不敢撩拨。
于是事情就这样愉快的决定了。方管事把地契跟银子给了李父李母就拍拍屁股走个干净,连之前的两名长随也一起带走。
第五十九章 進士元配(8-6)
李家父母却有些茫然, 儿子的婚礼自己不能出现,看样子儿媳妇大概也不会来见他们如果像之前那样,李家大哥在铺子里还有活计,那生活倒还过得下去, 但现在活计也没了, 二百两说是多, 其实也是用一些少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