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77页

      明月本就瞧不上赵书桓交的这些狐朋狗友,她听说有人来找他,有些不耐烦地说:“理那人干嘛,让他赶紧走开,就说姑爷在家准备乡试的事情。”
    管家犹豫了一下,把刚才吴德华的话告诉给了朱明月。
    他问:“小姐不知道这吴德华是不是有什么消息,会不会耽误了姑爷备考的大事。”
    说到这,朱明月也有些拿不定主意,因为再有两月便到了乡试的日子,下个月,顾书桓便该启程去省城了,如果真有什么消息,耽误了他被录取,自己明年恐怕连出去逛街都不敢了,现在小姐妹都说自己找了一个软脚虾。
    她想了想说:“这样吧,就说书桓在书房读书不见人,领他到后院来,我见见他。”
    管家领命退下,然后去了大厅,吴德华正等得有些不耐烦,见到管家过来便着急问道:“赵兄怎么还不来见我?”
    管家说:“姑爷读书读得入迷,我在门口叫了他几次他都不应。刚才我特意去问了小姐,小姐说请您到后院他亲自见你,有什么话您对小姐说也是一样的。”
    吴德华虽然不愿,但是他也怕耽误了大事,便跟着管家去了后院。
    在后院的待客室里,朱明月坐在一张高椅上,她穿着一袭葱绿广袖印花袍,下着蜜黄金丝缎子裙,裙下露出点点乳烟色缎子鞋,一只白皙如青葱的手上拿着汝窑的茶杯正在惬意地品着茶。
    看到了朱大小姐的模样,就算吴书生心里再着急,也不得不赞叹:有这样的妻子,哪怕入赘也是值得的,赵兄真是幸福啊。
    “你就是吴德华,来找我夫君有什么事?”朱明月落落大方地问道,然后让丫鬟给他上茶。
    春分给吴德华端上了茶,看到了他穿反的鞋子,嘴里偷笑了一声。
    朱明月瞪了一眼,春分才不好意思地退了下去。吴德华这才注意到,自己刚才着急把鞋子都给穿反了,他不好意思地把脚缩到了棉袍下方,对朱明月说:“我这里有重要的事情要见赵兄。”
    朱明月抱歉地说:“真对不住,我家夫君这几日天天在家里做文章,连我都不见,不知道你有什么事先跟我说了吧。到了晚上吃饭的时候,我便转告夫君。”
    吴德华见朱明月说得如此客气,他也不好再说什么,于是从怀里掏出了信封对朱明月说:“这是一封十分重要的信。信的主人是今年乡试主考官的儿子,他与赵兄一见如故,这封信里一定捎来了十分紧要的消息。”
    然后他顿了顿又说:“可否等赵兄看了信后把里面的内容也告知我们呀。我们这些兄弟这次乡试可都指着赵兄了。”
    听到自己的夫君被成省城的贵人看中,朱明月面色一喜当即痛快的说:“既是如此,那我便把这封信拿给夫君。吴兄在这里稍等。”
    吴德华巴不得她这么说,他的心里早已心痒难耐,恨不得现在就拆开信封看一看信里到底写了些什么。
    第69章 欣喜若狂地赵书桓
    朱明月拿着信去了赵书函的书房,他直接推开门走进去,赵书桓一见是明月进来,把脸一扭转向窗外不去看她。
    朱明月道:“还生气呢?”
    赵书桓低着头也不说话。
    朱明月摸了摸自己有些平坦的小腹,对赵书桓说:“人家可是有了你的孩子呢,都说怀孕的女人脾气大,我就发点小脾气,你还跟我一般见识。”
    听了她的软话,赵书桓也只得转过头。明月伸手摸着他的脸:“看看我给你带来了什么好东西。”
    说着,她把信封举到了赵书桓的眼前,赵书桓一眼就看到了“赵兄亲启”几个大字。
    一瞬间他想到了什么,赵书桓的鼻孔因为兴奋急切的翕动起来。他喘着粗气问:“这是谁的信?”
    明月摇摇信封,俏皮地说:“你猜。”
    “难不成,难不成......快把信给我!”赵书桓一把从朱明月的手里夺过了信。
    朱明月有些不高兴地揉着自己的小手。
    “你说你怎么对我如此粗鲁,哪里还有点读书人的样子。”赵书桓眼里全是“赵兄亲启”这几个大字,根本没有心情去搭理她。
    他快速地拆开信封,拿出了里边的信纸,一看到落款,他的嘴角不自觉的向上翘了起来。
    是刘兄,没想到刘兄真的给他写信了!
    赵书桓展开信纸开始读了起来,刘公子在信上说自他回省城之后,天天记挂着赵书桓,所以在和他爹说话间,便开始有意打听这次乡试的事情,有一次缠到他爹不耐烦,刘大人才透露了些些许给他,并再三叮嘱着他不可对外泄露。
    刘公子在信上反复强调说,这个可是他冒了很大风险才拿到的,请赵书桓一定不要对外宣扬,否则会影响到他爹的仕途。
    接着,信上写了这次考试的相关内容......
    赵书桓看完信,兴奋地把信纸扔到了天上,然后又小心翼翼接住。
    他抱起朱明月,也不管之前两个人是否有矛盾,在朱明月的脸上使劲亲了一口,“明月,你真是我的幸运星,这一次我可要发达了。”
    见他这么高兴,朱明月也好奇地打听这个写信的人到底是谁。
    赵书桓这时冷静了下来,他看了一眼朱明月,心想:等我这次乡试考中的,就让你们知道什么叫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